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19 16:26:51
[再加工]七下5.4 数学 七年级.doc(5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5.4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 推理计算。 教学重点:1会看图,会找到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工具:课件 准备活动: 教学过程: (1) 课前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一个三角形共有______个顶点,_________个角,_______条边. (2) 已知△ABC,它的顶点是_________,它的角是______________, 它的边是_____ _______ (3) 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指的是它们的形状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 (4) 完全重合的两条线段_________(填 “相等”或 “不相等”) (5) 完全重合的两个角_________(填 “相等”或 “不相等”) 1、 实验活动 找出图画中全等的图形:(课件展示) 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和性质. (1)定义: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或形状相同、大 小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2)反例:举出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例子,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的含 30°角的三角板说明只满足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不是全等形,强调 定义的条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周围有没有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平面图形? 学生在生活中找图形。 (3)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说明对应元素(顶点、边、 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 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合”来说明道理. 2.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及读法和写法. 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举例说明: 如图,∵ △ABC≌DFE,(已知) ∴AB=DF,AC=DE,BC=F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F,∠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教师小结: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如果将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那么,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同时按1→2→3→1的顺序轮换,可写出 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式子,而不会找错,并节省观察图形的 时间. 2、 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 (1) 全等用符号_________表示.读作__________. (2) 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 已知△ABC和△A′B′C′中,∠A=∠A′,∠B=∠B′∠C=∠C′; AB=A′B′,BC=B′C′,AC=A′C′.则△ABC_______△A′B′C′. (4) 如右图△ABC≌△BCD,∠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 ∠C与____是对应角;AB与_____是对应边, BC与_____是对应边, AC与____是对应边. (5)判断题: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三、性质应用举例 1.性质的基本应用. 例1 已知:△ABC≌△DFE,∠A=96°,∠B=25°,DF=10cm.求 ∠E的度数及AB的长. 例2 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 E,△ABE≌△ACD,∠C= 20°,AB=10,AD= 4, G为AB延长线 上一点.求∠EBG的度数和CE的长. 分析:(1)图中可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Rt△ACD和 Rt△ABE;△ABE≌△ACD,△ABE的外角∠EBG或∠ABE的邻补 角∠EBG.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性质及外角或邻补角的知识,求得 ∠EBG等于160°. (3)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及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的关系可 得: CE=CA-AE=BA-AD=6. 小 结: 1.学生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 哪些知识?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断方法、性质. (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 公共元素、对顶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 2.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应强调全等三角形及性质的规范书写格式. 3.了解全等变换的思想,更好地识别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 作 业: 课本P137习题 5.7:1、2。 教学后记: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全等还是理解得比较好的。而在找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对应角的时候,简单的并且放的位置比较好时,才容易找到。而稍为旋 转的图形中找起来就要花些时间。应用性质计算、证明有一些困难。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19 16:29:1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