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2、元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
生变化。
(2) 通过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三、教学模式: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什么组成的?
【设疑】什么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
元素组成的
引出“课题 2 元素”
【回忆】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
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
原子?
【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投影】
1、介绍几种原子
质子数 6,中子数 6
碳原子
质子数 6,中子数 7
质子数 8,中子数 8
氧原子 质子数 8,中子数 9
质子数 8,中子数 10
回忆。
口答:碳 12原子
1、有
猜测:2、不确定
3、没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
感觉自然。
在猜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提问】
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
点?
观察后回答:每组原子的
质子数都相同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为形
成概念打下基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2、在投影 1的基础上在两组原
子的右侧分别打上“碳元素”、“氧
1
元素”。
质子数 6,中子数 6
碳原子
质子数 6,中子数 7
质子数 8,中子数 8
氧原子 质子数 8,中子数 9
质子数 8,中子数 10
观察屏幕,注意变化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
的特点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
说什么叫元素吗?
相互交流后,请代表
发言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
主人,体验“我会学”的
快乐。
布置阅读教材课题 P71的第一段。 阅读课文
讨论:怎样区别氢元
素和铁元素?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投影】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讨论,具体内容见表:
原子 元素
区
别
1、粒子;
2、种类,又讲
个数
3、观角度描述
分子的构成
或物质的构
成
1、是粒子
的总称
2、只讲种
类,不讲
个数
3、从宏观
角度描述
物质的组
成
联
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
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
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
种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
论,各小组讨论,各
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共同完成表内的各项
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对
已学概念的分析、比较能力。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原
子的概念。
【解释】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
变化过程:
水 氢气+氧气
氢气+氯气 氯化氢
分组活动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分析。
通过以上活动,思考: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
化?
得出结论:在化学变
化中,分子发生变化,
元素不发生变化
【过度】我们知道,英文单词不计其数,
但字母只有 26个;同样,物质的种类
已知的有三千多万种,而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一百多种。
体会、感悟 真切体会物质的多样性及
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根据元素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
三类。
【板书】
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让
学生寻找规律,自主学习
2
1、稀有气体元素:气子头
2、金属元素:“钅”字旁
非 固态非金属元素
金 (“石”字旁)
3、属 液态非金属元素
元 (“氵”字旁)
素 气态非金属元素
(“气”字头
(除稀有气体)
按偏旁进行分类
完成教材中 P74“活动与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观察教材 P71图 4-4,
阅读 P72“资料”中内
容,讨论,交流收集
到的有关资料(矿泉
水商标,一些药品说
明书等)彼此增进认
识:
1、各种元素在自
然界中的含量
各不相同
2、地壳中含量最
多的元素依次
是氧、硅、铝、
铁
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地
壳、生物细胞、某些食品中
含量教大的元素。使学生自
觉接受化学的科学常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