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1:31:32
[原创]人教07年新版《历史与社会》(七上) 第二单元教材教法 .ppt(6.87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0 0 类别 : 课件
《历史与社会》 · 七上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教材教法 黄陂区教研室 余继成 85917514-822 (办) 13237190120 yujicheng0513@163.com QQ : 294262774 BLOG : yujicheng.jiaoshi.org 讲授提纲 一、教材对应的内容标准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与教学准备 四、内容选讲及教学建议 五、单元过关试题说明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课 时) 内容标准 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 、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 ( 4 , 8 ) 内容目标 教学活动    1-1 使用地 球仪、地图等 工具,知道它 们的主要特点 和功能。    1-1 可结合地球仪和地图的自身特点来设计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发现 地球仪上有南极点和北极点、经线和经度、纬 线和纬度、东半球和西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 ;地图上有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1-2 恰当地 运用表示地理 方位和位置的 术语。    1-2 可指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 问路),或者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如大地 震)的发生地点,能用“东、南、西、北”和 “经度”“纬度”等术语确定和描述地理方位 和位置。   (一)教学目标 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 和纬度的特点。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二)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 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 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 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 (三)内容选讲及教学建议 地球仪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它运动的特点:地球在宇宙中既自转又公转,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 24小时,公转一周大约 是 365 天,方向均为自西向东转。 注意:拨动地球仪应该自西向东。 为了认识、研究地球的方便,人们把庞大的地 球按一定比例缩小并制作为一个规则的模型, 称之为地球仪。 地球仪不仅是教学的资源,而且还是教学的内 容。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好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地球仪为何倾斜的 · 地轴和南北极 点 经线和经度 纬线与纬度 【重难点: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 线 纬 线 定 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 (度数和为 180)可以组 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到极点为 零。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 都不等;就整球而言,纬度相同的 南北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 量 无数条 【重难点: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经度 纬度 度数 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 赤道(0°纬 线) 度数划分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向南向北各分作 90°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 北纬(N) 半球划分 20°E 、 160°W 的 经线圈,是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把地球分为 南北两半球 几条重要的经纬线 最重要的五条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即南、北纬 23°26′ ,是太阳能够垂直照 射的最南、最北界线)、南、北极圈(即 南、北纬 66°34′ ,是有无极昼、极夜的界 线) 纬线标 最重要的两条经线:本初子午线、 180° 经 线 【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以西经 20° 和东经 160° 组成 的经线圈划分的。 理由:以 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划分的 东西两个半球,可以避免把欧洲和非洲 大陆分割在东西两个半球上。 南北半球:根据以赤道为界线进行划分 的,赤道以北至北极为北半球,赤道以 南至南极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与本初子午线关系 应用:东、西半球与本初子午线关系 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两个 条件的有( ) A. 西经 21° ,纬度 0° B. 经度 0° ,北纬 26 ° C. 东经 165 ° ,北纬 17 ° D. 西经 19 ° ,南纬 15 ° 【纬度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重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经纬网的作用:定位置、 定方向 经纬度的读法、写法:在 表述时,先读纬度,后读 经度;用非中文书写时, 先写度数,后写大写字母 代号。 例:某地位于(读作) 北纬 30°52′、东经 114°22′ 写作: 30°52′N 、 114°22′E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2课 时) 内容标准 目标 2 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 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1 , 6 ) 内容目标 教学活动  2-6 运用各种 资料,描述世界 自然与人文环境 的总体特征。  2-6 结合世界地图和教材 提供的各种统计图表等相关 资料,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状况、自然景观的差异、居 民与国家的基本概况。 (一)教学目标 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 洲、大洋、海和海峡。 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 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 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卫星遥感图片、《东西两半球》图、 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海峡的图片,有条件的 学校可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多媒体课件或把含有大 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模型图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四大洋的材料和海 峡的图片。 (三)内容选讲及教学建议 地 球 上 是 七 分 海 洋 三 分 陆 地 蓝 色 的 水 球 水半球与陆半球  【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大陆、岛屿(难点)、半岛的概 念及识别 】 地球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叫做大陆。全 球大陆有六块:亚欧大陆(面积最大)、非 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 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小)。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 三面临水、一面与大陆连接的陆地称半岛。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大陆与岛屿示意图 【难点:大洲的概念及识别】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 大洲。 地球上的陆地共可划分为七个大 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 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七大洲面积比较(单位:万平方千米) 东、西半球 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 布在东半球。其中亚洲大陆和欧洲 大陆紧密相连,叫做亚欧大陆。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合称美 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四周被大洋 环绕。 【七大洲的位置】 【七大洲的分布特征和轮廓】 分布特征: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差 不多都是南北双双成对地相应分布着。 大陆轮廓: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外,其他大陆略成北宽南窄的不规则三 角形。 海陆轮廓: 欧洲、非洲的西海岸同南北 美洲的东海岸,此凹彼凸,大致吻合。 大洲分界线的特征  大 洲 以 山 脉 、 海 峡 、 运 河 等 为 界 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 【在地图上识别大洋与海】 大洋与海的比较 大 洋 海 位 置 海洋中部 海洋边缘 面 积 浩瀚 较小 深 度 深渊 较浅 水体的温度 、盐度 稳定, 不受大陆影响 不稳定, 受大陆影响较大 独立的潮汐 和洋流系统 有 无 【难点:海峡的概念及识别】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 道,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于海峡及其重要作用的认识,应 该通过具体的案例,通过其在历史 上、军事上、交通上、商业上的重 要作用,让学生理解海峡的重要战 略地位。 【重点:四大洋分布位置】   大洲和大洋的界线 大洲名 称 亚洲与 欧洲 北美洲 与 南美洲 非洲 与 亚洲 亚洲 与 北美洲 非洲 与 欧洲 南美洲 与 南极洲 地 理 分界线 乌拉尔山 、乌拉尔 河、里海 、大高加 索山、黑 海、土耳 其海峡 巴 拿 马 运河 曼 德 海 峡 、 红 海 、 苏 伊 士 运 河 白令 海 峡 直 布罗 陀海峡 德 雷克 海峡 大洋名称 太平洋 与 大西洋 印度洋 与 大西洋 印度洋 与 太平洋 大西洋 与 北冰洋 地 理 分界线 经过南美洲南 端 合 恩 角 的 67°W经线 通过非洲南端 厄加勒斯角的 20°E经线 通过塔斯马尼 亚岛的 147°E 经线、马六甲 海峡 挪威西海岸- 设得兰群岛- 法罗群岛-冰 岛-格陵兰南 角 【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作用】 提供淡水资源 提供渔盐之利、能量之源 修筑运河,促进物质交流 海峡为交通要道 ( 1)在认真观察世界地形图后,在白 纸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各大洲的 轮廓,并在图中注出大洲、大洋的名 称。 ( 2)要注意重要特征的经纬线与大洲 大洋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会绘制大洲大洋分布图 手绘世界海陆分布简图 第二课 自然环境( 2课时) 内容标准 目标 2 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 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1 , 6 ) 内容目标 教学活动  2-6 运用各种 资料,描述世界 自然与人文环境 的总体特征。  2-6 结合世界地图和教材 提供的各种统计图表等相关 资料,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状况、自然景观的差异、居 民与国家的基本概况。 (一)教学目标 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几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 点和重要地形的名称。 利用地图和图表,认识世界各地的各种气候类型及 其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地中海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差别 、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了解世界各地风光迥异的自然景观。 知道造成世界各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与气候,能够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简要分析其 地形与气候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点、各种气 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造成世界各地自然景观 差异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高原与平原的区别、根据材料判断 气候类型;如何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分析 出其地形与气候方面的特点、自然环境与人类 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五种不同地形的图片 等资料,如《世界地形图》、《亚洲地形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各地的景观图片 及相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三)内容选讲及教学建议 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 定义: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 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海拔来表示。 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相对高度来 表示。 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判 别各种各样的地形类型 【 重 要 地 形 名 称 】 【重点: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类型的特点】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高原 较高,一般在 1000米以上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地面相对高度小,边缘相对高 度大) 山地 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相对高度大) 丘陵 较低,多在 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平原 很低,一般在 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或宽广低平(分布在大 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主 要的生活地) 盆地 没一定标准 被群山环绕,四周高,中间低 【难点:高原与平原的区别】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高原 较高,一 般在 1000 米以上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 陡峻(地面相对高度小,边 缘相对高度大) 平原 很低,一 般在 200 米以下 平坦广阔或宽广低平(分布 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 区,是主要的生活地) 山脉——大地的骨架 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 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叫做山脉。 几个相邻山脉可以组成一个山系。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   共同 特点 地形类型 地面高低 欧洲 地形 单一 平原为主 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南极洲 高原为主,称为“冰雪大陆” 平均海拔最 高的一洲 非洲 高原为主   南美洲 北美洲 分东、 中、西 三个部 分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 东部山地(高原) 东、西高, 中间低 大洋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亚洲 地形复杂 中部高、四周低(中部 高原山地、四周平原) 高低起伏大 七大洲地形特点 【重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气候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 气候(赤 道多雨气 候) 赤道附近 ,南、北纬各 5°—10°的范围 内,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 地和几内亚湾沿岸。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温在 25—28℃之间, 年降水量大多在 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 较均匀。 热带草原 气候 (热 带干湿季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可达南、北 纬 15°—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 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 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 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 大利亚北部等地区。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干 燥、少雨;雨季时湿润多雨。离赤道越远,干 季越长,降水量也越少。 热带季 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和菲律宾群岛。 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年平均温在 20℃以上 ,最冷月平均温也在 18℃以上。降水与风向 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 降水少,形成干季;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 南季风,降水丰沛,形成雨季。年平均降水量 一般为 1 500—2 000 mm,甚至更多。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 部。 全年炎热,很少下雨,十分干燥。年平均温高 ,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 250毫米以下, 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常常连 续数年不下雨。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气候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我国 东部秦岭 -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 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 。 冬季不冷, 1月平均温普遍在 0℃以上, 盛吹由陆地向海洋的西北季风,降水较少 ;夏季较热, 7月平均温一般为 25℃左 右,夏季盛吹由海洋向陆地的东南季风, 降水较多。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 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 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 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式 气候(亚 热带夏干 气候) 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 最为典型,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 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 亚南端等地。 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因夏季干 旱,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 洋性气 候 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南北纬 40°—60° 的大陆西部,包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 岛的西部和南部,西欧和中欧的大部, 北美加拿大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 沿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以西地 区以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 兰等地。 冬温夏凉( 1月平均温在 0℃以上, 7月 平均温在 22℃以下),全年降水较多, 秋冬季雨量稍多,年降水量一般在 1000 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 2000 毫米以上或更多。阴雨日较多,云雾多, 日照也较少,比较潮湿。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续) 气候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温带 季风 气候 主要分布在 35°—55°N左右的 东亚地区,包括我国秦岭、淮 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 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 沿海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 南部)。 冬季寒冷干燥,南北温差大;夏季暖热多雨,南北温 差小。年降水量 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年降水量都在 500毫米以 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 ,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 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 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 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 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 岛和南极洲。 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 可达 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 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 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 超过 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高山 气候 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 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 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完) 【本课介绍的几种典型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差别】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2。地中海气 候 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 (南北纬 30°-40°的大 陆西岸) 夏季干燥少雨,冬 季温和湿润 3。温带海洋 气候 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如 英国 冬温夏凉阴雨绵绵 1。热带季风 气候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菲 律宾群岛、海南岛 全年高温,长夏无 冬。夏热多雨,冬 温少雨 4。寒带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 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 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 冬季长而寒,终年 冰雪覆盖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人地关系 地中海气候 夏季干燥少雨,冬 季温和湿润 夏季旅游 温带海洋性气 候 冬温夏凉,阴雨绵 绵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长夏无 冬。夏热多雨,冬 温少雨 热带作物、水稻种 植 寒带气候 冬季长而寒,终年 冰雪覆盖 墙厚窗小,有壁炉 (火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动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自然带 标志性植物 代表性动物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 蟒蛇、猩猩、猿猴 热带草原地区 稀树高草 长颈鹿、狮、斑马 热带沙漠地区 植物很少 骆驼 亚寒带针叶林地区 松、云杉 狐 冰原地区 冰雪覆盖 北极熊、企鹅 【难点:根据材料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地理位置、地形类型、气候特点 (气温、降水)、自然景观(标志性植 物、典型性动物) 综合判断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世界各地风光迥异的自然景观 】 教学必须 “图文结合” 。 主要精力放在分析造成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 素(地形、气候)上,最终归结到自然环境与 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上。 先教师示范分析,后由学生仿照教师自主分析 、教师相机补充,及时总结。 自然环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地形、气候、景观 等方面。描述景观主要从地形、气候特点、典 型植物和主要动物等方面进行。 【重点:造成世界各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 因素——地形、气候】 【难点: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景 观简要分析其地形与气候特点】 教 例 每年三月上旬到中旬,是成都平原最美 的季节——油菜花开的季节,这是成都 平原春天最美的景观。成都平原位于群 山环抱,土地肥沃的四川盆地之中,它 宽广低平,沃野千里(地形),属亚 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温暖,降 水丰富(气候),河流众多,造就了 “天府之国”。 【难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生产生活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阳光、沙滩、大 海——旅游业 亚洲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水稻种植业、涝灾旱灾 茫茫的撒哈拉沙漠——典型动物:骆驼——运 输工具 终年严寒的北极地区——北极狗——生活方式 :狗拉雪橇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3课时) 内容标准 目标 2 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 与人文特征( 1 , 6 ) 内容目标 教学活动 2-1 结合实例,说 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 空间,知道现实社会 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 2-1 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熟悉 大洲、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如行政区、自然区 、经济区等)。     可指导学生在自己家乡的地图或草图 上,大致区分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文化 区、居住区、耕作区、工厂区等。 2-6 运用各种资料, 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 环境的总体特征。 2-6 结合世界地图和教材提供的各种统计图 表等相关资料,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自 然景观的差异、居民与国家的基本概况。 (一)教学目标 利用地图和数据,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说明 地形和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利用图文资料,说明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及 其特点主要,树立人种平等意识。 利用地图,说出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在 的地理位置。 利用地图,说明国家间的国界是如何划分的。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经济水平的差异。 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一些重要 的国际组织。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世界 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及其位置,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 教学难点: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及 其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政区图 、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国旗图片和反映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差距的照片、一些相关时政材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世界人种、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照片或资料。 (三)内容选讲及教学建议 【重点: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 人种 体 质 特 征 分布区皮 肤 眼睛 毛发 鼻子 嘴唇 面庞 白种人 白 浅(蓝 绿或灰 褐色) 体毛多 ,头发 柔软, 成波状 高、 直 薄 颧骨 高 欧洲、北美洲、南美 洲、澳大利亚、非洲 北部、亚洲西部和中 部、印度东部和北部 、我国新疆 黄种人 黄 黑(棕) 黑且直 短、 平 中等 扁平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 部、南美洲(印第安 人)、马达加斯加岛 (非洲) 黑种人 黑 黑 体毛少 、头发 黑且卷 曲 鼻翼 宽 厚 圆滑 非洲、大洋洲、美国 境内、印度南部、巴 西 【重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分析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 受到环境的影响,世代相传,身体逐渐形成了 适应环境的特征。 黑色人种多分布在热带赤道地区。这个地区一 年之中受太阳直射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 强。长期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群,皮肤内黑色 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 皮肤;鼻子低而宽,鼻孔通道短,体毛少,便 于散热;头发卷曲,头发的空隙中充满空气, 形成一个隔热层,起着保护头部的作用。 【 树 立 正 确 的 种 族 观 — 人 种 无 优 劣 】  白 种 人 多 分 布 在 较 为 寒 冷 的 地 区 。 这 个 地 区 太 阳 斜 射 , 光 线 较 弱 , 紫 外 线 也 弱 , 当 地 居 民 肤 内 黑 色 素 的 含 量 较 低 , 皮 肤 为 浅 色 ; 鼻 子 高 而 窄 , 鼻 孔 通 道 较 长 , 可 以 使 冷 空 气 较 缓 地 进 入 肺 部 ; 体 毛 稠 密 , 可 以 防 寒 。  黄 种 人 多 分 布 在 温 带 , 所 以 肤 色 和 身 体 的 特 征 具 有 黑 白 两 种 人 种 的 过 渡 性 。 【重难点: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 目前,世界上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南极洲 没有国家。 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 1700 多万平方千米。中 国的面积约为 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面 积最小的摩纳哥,不到 2平方千米。 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 “地区”。目前世界上有 30多个地区。 国家与地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主权, 有没有取得独立。 【国界的划分】 国界是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范围 的界线。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 空,总称领土。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 的空间,它神圣不可侵犯的。 国界是人为划定的。划分国界的依据:自 然因素、人文要素。 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之间都有明确 的国界线。但是,也有少数国家之间有些 地段的国界线没有划定,这叫做未定国界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其 大致的分布状况 世界各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只有 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 北美洲、大洋洲,还有亚洲的日本等。 发展中国家有 150 多个,绝大部分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的国家。 目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分 布 国 家 社会经济状况 发达国家 北方,主要 分布在30°N 以北,欧洲 、北美洲、 部分亚洲、 大洋洲的国 家 德国、英国、 美国、澳大利 亚、俄罗斯、 日本、等 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 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 资本和技术,处于世界经 济的核心地位,工农业发 达、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 南方,主要 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拉 丁美洲 中国、印度、 巴西等有100 多个国家 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 低,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料 和燃料,处于世界经济相 对边缘、城市化水平低。 【重点: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的差别——树立国家平等的观念】 【加强国际合作或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任何国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 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发达国家需要 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 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 产的产品。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都需要在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 作。 在国际合作中 , 国际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如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亚太经合组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由大会、安全理事会 、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 处六个主要机构组成。中国是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 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我国现已为 世贸组织的成员国。 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 EU )是欧洲西部一些国家 组成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欧盟经常以独立的身份 参与国际事务,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会议 简称亚太经合组 织( APEC )。中国是其中一个成员, APEC已成为 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的重要组织,其影响和贡献远远 超出了本地区范围。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 分布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因此,国 际上也把这种经济差别,说成是“南北之差”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 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叫做“南南合 作”。 四、单元过关试题及其说明 (一)教学评价建议 一个不宜 本课的地理概念、要点和术语很多, 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评 价时不宜以概念、要点和术语的记忆 是否准确作为重点。 七个侧重 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是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否把这些知识与日 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联系起来; 能否快速准确地阅读图文资料,对其中有用信息进行 提取、归类,去解决问题; 能否对地理事物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寻找其异同点等 几个方面; 是否在读图、绘图的活动中表现出创意,是否具备一 定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是否掌握了有关地球仪的基本常识,能否根据经纬网 确定某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地理环境的特征; 是否能平等地对待各个不同的种族,是否形成国家主 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使命感,能否理解国际合作和区域 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个原则 在以上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 (二)教学评价依据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单元过关试题 共 18题: 选择题 10题,第 1-10 题; 连线题 3题,第 11-13 题; 填空题 3题,第 14-16 题; 作图题 1题,第 17题; 问答题 1题,第 18题。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参考答案 (三)单元过关试题及说明 14. 读图写出 A 、 B 两地所在 的纬度和半球。 ( 1 ) A 经度 、 纬度, (南、北)半球 (东、 西)半球; ( 2 ) B 经度 纬度 (南、 北)半球 (东 、西)半球。 1. 下列符合东半球、北半球、 中纬度的地点是( ) A.25°W 、 25°N B.25°E 、 20°S C.140°W 、 45°S D.150°E 、 40°N 2. 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 是( ) A. 各占 1/2 B. 陆地占 2/3 C. 海洋占 2/5 D.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①岛屿 ②半岛 ③大陆 ④海峡 ⑤大洋    A B   C   D   E 11.读图,把下列各地理事物的名称与其 相对应的位置,用线连接起来。 3.下图为世界全图,图中打上*的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 .位于亚洲、非洲、大洋 洲、南极洲之间的洋是( )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1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上字母表 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洋), B (洋), C (洋), D (洲), E (洲), F (洲)。 (2) H所示的纬线圈 是 (圈)。 17.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其石油主要运往西 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请在图上画出最短的 运输线路(注意: 25万吨以上的油轮还不能通过苏伊士 运河,美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海岸)。 12. 观察地形素描图,并把各图片 与相应的地形、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 A ①平原 B ②盆地 C ③山地 D ④丘陵 E ⑤高原 a.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海 拔高、相对高度高; b.地表平坦开阔、海拔低; c.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 度和缓; d.海拔高,面上坦荡、起伏 不大、相对高度小,边缘 相对高度大; e.四周高,中间低; 5.海拔在 2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大 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丘陵 6. 杰克说:“我们这里的气候 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 化。”杰克家乡的气候最有可 能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式气候 C. 寒带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7. 小红想利用暑假同父母一起 出国旅游,到气候干爽且有沙 滩的地方观光。请问下列哪一 个国家最符合他们的要求。( )  A B C D 法国风情 八日游 韩国主题乐团 七日游 印度探索假期 六日游 印尼欢乐之旅 七日游 8. 下列对季风的描述,正确的 是( ) A.夏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B.亚洲东部只有亚热带季风气候 C.冬季风风力强劲,能带来丰沛 的降水 D.季风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 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 13. 将下列气候类型与其相对 应的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①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② 全年炎热,很少 下雨,十分干燥 ③ 冬温夏凉,全年 降水较多 ④ 终年高温多雨 18.分析说明 元阳梯田景观 云南元阳的位置 根据上述图文资料: ( 1 )简要分析云南元阳梯田景观的成因 ( 2 )简要说明云南元阳梯田景观所反映的人地关系 。 几年前,当美国福特基金会官员麦斯文来到我国云南省的 元阳县时,面对着美丽壮观的梯田,他不仅感慨:“多么美妙 的哈尼族梯田,真是了不起!”。 如此壮观的梯田是近千年 来世代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 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哀牢山是云岭山脉的一个分支,自 西北向东南,绵延不断,它的脚下还有一条相伴而行的大 江 --元江(红河),高山与大江在云南中南部形成了一道天 然屏障,使这里不易受北方冷空气的侵扰,气温较高。元江河 谷地区的河水在高温下大量蒸发,水蒸气上升到半山腰后受高 山寒流的压迫,积成云海,被高山的森林吸纳,形成溪水和山 泉,之后又通过人工开挖的大小水沟流向村庄,再流入梯田, 然后以田为渠,自上而下流向河谷地区,如此循环往复,形成 独特的自流灌溉系统,由此解决了种植水稻的水源问题。 在灌溉农田的过程中,哈尼族人还利用水流经村寨的有利 条件,在村寨下方建一些水碾、水磨、水碓等生活设施,使水 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1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补充完成图例; ( 2 )黄色人种分布面积最广的洲是 ,其次是 洲和 洲的北部。 ( 3 )人种较为单一,几乎全部为白 色人种的洲是 洲,其次分布在 洲的北部和大洋洲的 部; ( 4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洲的 部和 洲,其次是 洲和 洲,这两个洲的黑色人种主要是被 殖民主义者 到美洲当劳工的黑 人后代。 9. 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的依据是( ) A. 城市人口多少 B. 军事力量的强弱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开发历史的长短 10. 中国在 2001 年加入的重要 国际组织是( ) A. 国际刑警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 D. 世界卫生组织 谢谢您的参与 !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1 11:32:4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