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2.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一定阶段的
A.人口出生率相适应
B.人口死亡率相适应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D.人口自然增长率相适应
3.历史上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改变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具体表现为
A.人口出生率以较快速度下降
B.人口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
C.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4.以极高的死亡率和出生率以及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
A.“原始型” B.“过渡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
5.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从总体上看处于
A.“现代型” B.“传统型”
C.“原始型” D.“过渡型”
6.图2中,各中心地职能与R1、R2、R3服务半径的对应,正确的是( )
图 2
A. R1——小学,R2——中学,R3——大学
B. R1——大学,R2——中学,R3——小学
C. R1——中学,R2——小学,R3——大学
D. R1——小学,R2——大学,R3——中学
7.下列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过渡型”时期的是
1
A.美国、加拿大 B.澳大利亚、新西兰
C.韩国、新加坡 D.尼加拉瓜、埃及
8.在不考虑人口迁移的情况下,某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取决于
A.人口的机械增长 B.人口的自然增长
C.生育率的高低变化 D.死亡率的高低变化
9.关于生育率和出生率两个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育率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
B.一般情况下出生率水平高,生育率水平也高
C.生育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
D.出生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
10.基本不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避孕技术
C.文化和宗教 D.气候条件
11.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口数量增长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B.人口数量增长必然导致环境恶化
C.发达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逐渐减弱
12.中低档服装店与高档服装店比较( )
A.中低档店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B.高档店服务范围大,数目多
C.高档店,服务范围小,数目少
D.中低档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13.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原因是
A.政区变更,香港和澳门的纳入
B.政策优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
C.经济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
D.人口迁入,人口机械增长加快
14.与克山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经济因素
C.水土因素 D.政治因素
读下面城市布局与等高线图回答 33—34题 :
2
P
Q
居民区
200m 300m 400m
15、P处设一钢铁厂,此处不可能位于: ( )
A、印度半岛 B、西欧平原 C、我国东南沿海 D、地中海沿岸
16、Q处是一家印染厂,河流的方向可能为: ( )
A、西南—东北 B、东北—西南 C、东南—西北 D、西北—东南
17.下列国家组合中,近年人口连续呈负增长的是
A.俄罗斯、瑞典 B.巴西、瑞士
C.德国、匈牙利 D.英国、法国
18.工业区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的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B.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C.为了寻找交通方便的条件
D.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
19.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那里荒无人烟,建都后 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 80多万人口
的大城市,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20.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非常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增长率低 D.社会生产力低
21.近几年我国派往海外的留学生,学成不回国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对我国而言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22.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B.封建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是服从于统治权力需要
C.工业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
D.未来城市的地域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发展
23.下图为郑州市城市用地类型模式图,此类结构类似于( )
3
A.同心圆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2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农村到农村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城市到农村
25.关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正确叙述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内部只具有一种功能
26.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素质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经济水平 D.文化水平
27.工业社会人口迁移的目的是追求
A.食物
B.土地
C.人地关系的协调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及市场之间的优化配置
28.我国历史上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
A.使黄河流域成为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
B.使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南方地区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
D.主要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
29.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经济因素主要有( )
A.原来的城市历史基础 B.付租人收入的高低
C.地区知名度的大小 D.通达度的优劣
30.下列地区易发生疟疾等流行性疾病的是
A.热带沙漠区 B.热带雨林区
C.温带荒漠区 D.极地寒带区
4
31.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下列省份属于净迁出的是
A.辽宁和吉林 B.山东和辽宁
C.四川和江西 D.湖北和辽宁
3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建国后我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是
33.我国的人口迁移以自发流动为主的时期和原因是
A.50年代闲散劳动力的安置 B.60年代移民开荒
C.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80年代后半期务工经商
34.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B.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C.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35.由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地震、火山喷发毁坏家园 B.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逐渐减小
C.某地、某时期资源总数不断变化 D.某地区甲状腺肿大患者较多
36.1995年天津人口出生率是10.2‰,人口的死亡率是0.62%,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37.物理性的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产生影响的是
A.食品中添加防腐剂 B.蚊子传播疟疾
C.微波辐射污染 D.吸烟引起的致癌作用
38.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变革
C.经济的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
39.为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达到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应采取的有效措
施是
①发展经济 ②提高文化 ③计划生育 ④环境保护
5
A.①② B.①③
C.④ D.③④
40.不同人群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A.不同人群的肤色不同 B.环境人口容量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
C.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不同 D.不同人群的文化素质不同
第Ⅱ卷(综合题 共 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60 分)
41.(4分)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①~⑤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都高的是____________
阶段,出现“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____________。
(2)从时间看,整个转变过程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处(填字母)。
(3)图中③相关图线反映的特征符合人口再生产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型。
42.(5分)下面是影响人口迁移诸因素的知识体系结构框图,据此回答问题:
(1)填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政策和矿产资源
(3)美国很多老人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是因为
A.淡水 B.土壤
C.政策 D.气候
(4)深圳、珠海在20世纪 80年代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6
43.(7分)读下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人口迁移,是____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
主要方式。
(2)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积极地推动城市的____________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的___
_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推力的是_
___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是____________。
44.(6分)下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___ _________,B国____ 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_____ _______,B国__ 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________ ____,B国___ _________。
45.(10分)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7
(1)从1984年到1996年,我国人口流动在数量上呈 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
(2)从流动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 ____________到
,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地区。
(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____性的,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引起的原因是否相同?_______
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46.(8分)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狭长型,城市功能分区呈 布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
自然因素是 。
(2)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7.下图是“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8
图七
(1)上海现代商务中心由 和 地区两部分组成,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2)上海现代商务中心的形成原因是:① ② ③
(3)上海现代化工业新区,在城市中的区位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 ②
(4)高层商贸大厦宜布局在 区,石油化工厂布局在 区。(填字母)
(5)老城区对新城区有何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8. (7分)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该图为我国某县城分布图,工业主要分布在 ,充分利用该地区的
有利条件。
(2)目前该县城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分布特点是 。为保
护居民区环境,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之间应建设 。
(3)根据该县城的情况,以手工业为主减少污染的小型企业通常布局在 ,需劳动
力多的中型工厂,可以布局在 ,占地较多的大型企业,应布局在 。
49.(4分)读下面“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1)A、B、C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____________,虽然有人口流动,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
头是____________(用箭头上字母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题卡)
一、选择:
41.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填字母)。(3)____________。
42.(1)A_______ B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43.(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4.(1)A国___ _________,B国____ ________。
(2)A国_____ _______,B国__ __________。
(3)A国________ ____,B国___ _________。
45.(1) ,原因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到 ,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地区。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1) , 。
(2) 。
47. (1) 和 , 。
(2) ①
②
③
(3)
①
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1
3
14 1
5
16 17 18 19 20
2
1
2
2
2
3
24 2
5
2
6
27 2
8
2
9
3
0
3
1
3
2
3
3
34 3
5
3
6
37 3
8
3
9
40
10
(4) , 。(填字母) (5)
48. (1) , 。
(2) 。 。
(3) , , 。
49.(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用箭头上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 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A D B D B B D A A D C C B C A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B A A A D C D B B C D A B D C D D B
二、读图分析:
41.(1)① ⑤ (2)C (3)过渡
42.(1)气候 经济(2)C(3)D(4)经济布局的改变
43.(1)发达 发展中(2)经济 环境(3)CDE FG AB
44. (1)人口严重老龄化 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导致养老负担沉重,劳动力不足,国防
兵源不足等问题 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经济和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3)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45.(1)逐年增加 国家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及城乡、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较
(2)农村 城市 内地省、自治区 沿海城市和工矿(3)自发 务工和经商
(4)不相同 历史上人口迁移大多是因为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是被迫的,这次是自发的
46. (1)分散疏松式(2分) 地形(2分)
(2)不合理(1分)。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该地盛
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大气污染;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3分)
47. (每空 1分,共 9分)
(1) 浦西外滩 陆家嘴 位于上海的市中心和交通干线附近
(2)①体现了在继承历史基础上的创新
②符合距离市中心近和通达度最方便的经济因素
③符合上海市知名度很高的南京路商业区附近的社会因素。
(3)①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4)C A
(5)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商业服务基础等,利
11
48. (每空 1分,共7分)
(1)公路沿线 交通便利
(2)住宅用地分布在城市中心,工业用地分布在城郊 绿化隔离带(卫生防护带)
(3)城市居民区 城郊 远离城区
49.(1)行政区域(2)A1到B1、C1到A2 A1到A2、C1到C2 它们仍位于同一个行政区域内
12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