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
大
的
历
史
性
转
折
背景
标志
拨乱反正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 背景:
必要性:
①十年动乱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
题。
②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
可能性
:
•1977年,邓小平主动要求主管教育工作。他说:
“我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从何着手呢?我想
,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
•1978年,在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提
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同时还
深刻论述了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进
步又依赖于教育的关系,第一次从战略的高度强调了
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①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
②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守。
引发这场讨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两个凡是”
的方针有什么危
害?
理论上
实践上
• 为什么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肯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新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 标志:
时间 1978年底
内容 ①思想
上
②政治上
③组织上
意义
确定指导方针;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停止使用错误口号;工作重心转移。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场
拨
乱
反
正
平反冤假错案
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为刘少奇等一批党和
国家领导人平反
为 1957年错划的
右派分子平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刘
少
奇
的
夫
人
王
光
美
在
郑
州
迎
接
刘
少
奇
的
骨
灰
小结
伟
大
的
历
史
性
转
折
背景
标志
拨乱反正
必要性
可能性
思想基础
时间: 1978年底
内容:
意义:
平反冤假错案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十年动乱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②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
①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
②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练习: 1、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
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
A.“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
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剖析: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
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纵观四个备选项,均是题干所给定的历史
时期的事实,解题关键取决于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某个时期的
“徘徊状态”显然是指全局性工作,是对全局具有影响力的指导
思想出了问题,再联系“文革”结束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的国内形势,不难判断出正确选项。答: A
2 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的会议是
( )
A 1962年七千人大会
B 1978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
C 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
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针对( )
A “文革”的评价问题
B 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 两个凡是的问题
D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C
4 高考制度得到恢复是在( )
A 1976年底 B 1977年底
C 1978年底 D 1979年
底
B
6“文化大革命”被彻底否定的标志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为刘少奇平反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D
5 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开端的会议是( )
A 1978年初的全国科学大会
B 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 1982年党的十二大
B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 李倩年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
邮编: 523320
Email: year_moon@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