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13.1平面直角坐标系(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使学生理解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意义,会根据点求坐标和由坐标求点;
(3) 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4)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1) 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坐标找出点和由点找坐标。
教学难点:
根据坐标找出点和由点找坐标;
教学过程:
1、观察图象,引出课题:
由于本课是章节起始课,因此要对全章的内容作一个引入,而气温变化图和学生的
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我决定采用引言中的气温变化图所反映的函数关系,引出本章
课题——函数及其图象。
2、创设情境,探索问题:
通过复习数轴引出:数轴上的点所对应的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由图看
出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为2。
创设问题情境,导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因为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
出学生急切想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为自然引入新课作好了心理上
的准备,所以我创设如下情境:
情境①:小明的电影票不小心被墨水涂没,只剩下“6排”的字样,小明能找到自
己的位置吗?
情境②: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对峙示意图,小岛在我方舰艇北偏东40o方
向上,你能确定小岛的位置吗?
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平面内点的位置用一个实数已无法表示,需要用一对实数
来表示,又该如何表示?
自学引导:
1、数轴上的点与_________是一一对应的。
2、看电影时座位如何找?你怎样向别人说清小明在教室里的座位?你对气象台说“台
风中心在东经270北纬500”怎样认识?
典型例题:
例1、 写出图中A、B、C、D的各点的坐标:
例2、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3,4) B(-2,2)
C(-4,-1) D(3 2
1 ,-1.5)
例3、 下面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
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1) t=________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为 T=____0C;
(2) t=________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 T=____0C;
(3) 在_________时段内,气温持续不变;
(4) 在_________时段内,气温不断下降;
(5) 下午8时,气温是_____________0C;
(6) t=___________时,气温达 60C。
例4、点 M的横坐标是 a,纵坐标是 b,且a,b是一元二次方程 x2-2x-8=0的两个根,求 M
点的坐标。
课堂练习:
1、写出直角坐标系中,A、B、C、
D、E、F、O各点的坐标:
2、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6,3) B、(-1.5,3.5) C、(-4,-1) D、(2,-3)
E、(3,0) F、(-2,0) G、(0,4) H、(0,-4)
3、先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再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A(-2,3)、 B(2,-
3 )、C(4,-3)、D(0,3);
(2)顺次连结AB、CD、DA,所得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
(3)线段 AB、CD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为了使学生既能对当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强化,又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
惯,并为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我准备强化课堂小结的功能,注重思维能
力的培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本节教材内容之后,采用问答式
的课堂小结,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串联”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理解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达到了本节课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作业: P79 1、2
课 题:13.1平面直角坐标系(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
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
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
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A(-2,3),B(1,-2),C(-1,-2),D(3,2),E(-3,0),F(0,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例2、 填空:
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横坐标符号
纵坐标符号
(1) 在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是__________,
(2) 在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是__________。
小结: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
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3、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P(-4,3),再分别描出点 P关于 x轴的对称点A,点 P
关于 y轴的对称点B和点 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C,并写出这些点的坐标。
例4、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点A(3,0)、B(0,3)、C(-4,0),并顺次
用线段连结各点,求三角形ABC的面积与周长。
课堂练习:
1、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的绝对值是正数的点在 ( )
A、第一、三象限 B、第二、四象限 C、第二、三象限 D、第一、四象限
2、若点 P(a,b)在第二象限,则点 Q(-a,b+1)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在直角坐标系内画出A(-4,0),B(0,-2),C(4,0)三点,若 ABCD为菱形,求
点D的坐标,并求出菱形的面积S。
4、各写出5个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它们:
(1) 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2) 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 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和是5。观察一下每 5个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
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
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
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课堂作业:P79 3、4 P80 B 1、2
课 题:13.2函数 (1)
教学目标:
1、知道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意义;
2、会发现、提出函数的实例,并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函数;
3、通过有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学会观察与分析。
教学重点: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函数
教学难点: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函数
教学过程:
引入:
(1) 如果n边形的内角和为 W,那么W=(n-2)1800。
问 1、n可以取什么值?
2、在这个公式中,W随着什么量的变化而变化?
(2)面积是160平方米的长方形,它的长是 y米,宽为米,
则y= _____, 其中 y随着什么量的变化而变化?
(2) 半径为 R的圆周长 C=2πR中,变量是______和______,常量是________,对于
半径R的每一个值,周长 C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因此说周长 C是半径R的__
__,___是自变量,这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今天研究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而变化的问题----
函数
商店销售某种商店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化的量,也有不变的量。
问题:如果这种商品的单价为 31元,用字母x表示商品的件数,字母 y表示总价,那么
x与 y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式?
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及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
典型例题:
例1. 用总长为 70米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 S(m2)与一边长 L(m)之间的关
系式,并指出式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
例2.已知 x,y满足下列等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y:
(1)x-2y=5 (2) yx
4 (3)(4x-1)(y-1)=2 (4) 1
4
yx
例3.根据所给的问题,写出 y与 x的函数关系式:
(1)矩形的周长是16cm,它的长是 ycm,宽是 xcm;
(2)比y的20%大 8的数是 x。
例4.如图,在直角梯形 ABCD中,∠C=450,上底 AD=3,下底 BC=5,P是CD上任意一点,
若PC用 x表示,四边形ABPD的面积用 y表示。
(1)求 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四边形 ABPD 的面积是梯形 ABCD 面积的一半时,
点 P的位置。
课堂练习:
1.填空:
(1)圆面积S与直径 D之间的关系是 S= 24
1 D ,其中变量是____,常量是_____。
(2)由实验测得某一弹簧的长度 y(cm)与悬挂的重量 x(kg)之间有如下的关系式:y=-
12+0.5x,这里的-12和 0.5都是_____,y和 x都是________,而 y是 x的函数,x叫___
___________。
(3)设 M(x,y)是坐标平面内的整点(即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若点 M的横坐
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 y与 x的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 若点 M的横坐标与纵坐
标的积是 a(a0),则y与 x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弹簧挂上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体的质量x(kg)有关系:
x 0 1 2 3 4 5 6 7 8
y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
那么弹簧总长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我省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之一,为了加强公民节水和用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
源,各地采用价格调控等手段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某市规定如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
每月的用水不超过 6立方米时,水费按每立方米 a元收费;超过 6立方米时,不超过的
部分每立方米仍按 a元收费,超过的部分每立方米按 c元收费,设某户该月用水量为
x(立方米),应交水费为 y(元),写出 y与 x间的函数关系。
课堂小结:
1、函数概念的本质是两个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
2、本节还学习了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一些方法。
课堂作业: P86 1、2 P87 5
课 题:13.2函数(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
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
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
果对于 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x是自变量,y是 x的函数.
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2.图书馆向某出版社邮购某种书籍 n本,每本书 3元,图书馆应付给出版社邮寄费 5元,
写出应付总金额 y(元)与 n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指出式中的常量_______、自变量__
______和函数______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 x、y,其关系式是 y=900-x,x可以取任意值吗?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解析法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y=4x+3 (2)y=-3x2 (3) 1
1
xy
(4) 3 xy (5) 1||
x
xy (6) xxy 11
例 2.一梯形上底长 4,下底长 7,一腰长 13,写出梯形的周长 y与另
一腰长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 3.设等腰三角形周长为 60,腰为 x,底为 y,(1)写出 y用 x表示
的解析式;(2)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求出当x=20时,y的值,并出此时三角形的面积。
例 4.如图在边长为 4的正方形 ABCD 的边 AB、BC、CD、DA 上顺次截取
AP=BQ=CR=DH,得到正方形 PQRH。求正方形 PQRH的面积 S与AP的长度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1.(1)在函数 3 x
xy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2)函数 xxy 0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0x B、x>0 C、x=0 D、x0
(3)某乡粮食产量为 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 y吨与该乡人口数 x的函数关
系式是_____________。
(4)当 2
1x 时,函数 224 xy 的函数值是___________。
2.已知池中有 600m3的水,每小时抽 50 m3,(1)写出剩余水的体积 Q(m3)与时间
t(h)之间的数关系式,(2)求出自变量 t的取值范围(3)8小时后,池中还有多少水?
3.如图,从边长为 20的正方形的四角剪去四个边长为 x的小正方形,做成一
个无盖的小方盒,设此盒的容积为 V。(1)写出 V关于 x的函数解析式;
(2)求出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3)当 x=6时,求函数V的值。
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有关函数的概念.在研究函数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应的函数值.另外,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
函数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作业: P86 3、4 B 1、2
课 题:13.3函数的图象(二)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
2.在画出函数的图象的过程中,体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教学重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教学难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问题1、根据函数图象的概念,你认为由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应包含那几步具体的
操作?
问题2、在由函数解析式画图象的三个步骤中,各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自学练习:
1.由函数解析式画图象,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函数 kxy 的图象过点
2,2
2 ,则 k =_______.
3.函数 x
ky 的图象过点 1,3 ,则 k =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 画出函数 xy
6 的图象。
例2. 画出函数 2xy 的图象。
例3. 已知点(2,7)在函数 baxy 2 ( ba, 为常数)的图象上,且当 3x 时,
5y .
(1)求 ba, 的值;
(2)如果点A( m,2
1 )、B( 17,n )也在函数图象上,求 nm, 的值.
例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4cm,BC=1cm,E是 CD边
上 的 一 动 点 , AE 、 BC 的 延 长 线 交 于 点 F , 设 DE=x
(cm),BF=y(cm),
(1)求 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画出此函数图象.
课堂练习:
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xy
4 (2) 22xy
2.当m=______时,点A(m,2)在函数 232 xxy 的图象上.
3.若点A( 3,3 )和B(-2,7)都在函数 bkxy 的图象上,则 kb _______.
4.已知点 P(m,n)在函数 x
ky 的图象上,且 m,n是方程 0252 xx 的两根,则
k ____.
5.打市内电话按次计费.第 1次通话 3分钟计 1次(不足 3分钟按 1次计,下同),付
费 0.20元,以后每增加通话 1分钟按增加 1次计,每次计费 0.10元.付费y(元)与通
话时间 t(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
6.已知某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自变量x=1、3、4、6时,函数 y的值各是多少?
(2)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各是多少?
(3)x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4)函数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坐标是多少?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
渗透,并越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与日常生活做出贡献.因此现代数学的特点之一是
它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学习需要我们有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归纳、
总结出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P 93A/3(2)P94B/2
课 题:单元复习(13.1~13.3)
教学目标:
1.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
应关系;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
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
2.体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
函数。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函数。
教学过程:
概念回顾:
自学练习:
1.点A( 12,2 a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B( 5,13 b ),则 a =______, b ____
____.
2.已知当 2x 时,函数 3
bxy 的值是 4
3 ,则 b ________.
3.点A( 1,2 )到 y 轴的距离是,到 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
4.已知函数 34 mmxy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 的值为________.
5.点A( aa 26,52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6.在实验室对某种液体进行加温,开始时液体的温度为 C15 ,以后每分钟升高
C20 ,液体温度T( C )与加温时间 t (分钟)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OA=4,OC=3, 60AOC
,试求点C、D的坐标。
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 ABC 的底边 BC=6,点 B 在第
一象限,BC过点D(2,0),且 B、C两点关于 x轴对称。点A在 x轴上,
且 BA与 x轴的夹角的正弦值为 5
3 。(1)画出符合条件的 ABC ,并
求出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
(3) 求出 ABC 的周长和面积。
例3.如图,在边长为 a的正方形ABCD的边 BC上任取一点 P(P
不与 B、C 重合),在 CD 上取一点 Q,使 90APQ ,设
CD=y,BP=x,试确定 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3, 60DAB ,
点B的坐标为(3,0),则 A、D、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
2.使函数 232 xxy 的值为0的 x的值为__________.
3.函数 2
1
x
xy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
A. 2x B. 1x C. 2x 且 1x D. 1x
课 题:13.4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方法:结构教学法、以学生“再创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本章结构并让学生说出前三
节的内容)
引入新课
就象以前我们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时一样,我
们在学习了函数这个概念以后,要学习一些具体的函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函数.
顾名思义,谁能根据一次函数这个名字,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
念能举出一些一次函数的例子?(学生完全具备这种类比的能力,所以要快、不要耽误
太多时间叫几个同学回答就可以了.教师将学生的正确的例子写在黑板上)
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引导,看能否归纳出一般结
果.)不难看出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式表示的,可以写成
( )的形式.
一般地,如果 ( 是常数, )(括号内用红字强调)
那么y叫做 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 就成为
( 是常数, )
典型例题:
例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 2
米/秒.
(1)求小球速度 v(米/秒)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3.5秒时小球的速度.
例 2、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 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 6升,求油箱中的余油量
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例 3、出租车收费按路程计算,2千米内(包括 2千米)收费 3元,超过 2千米每增加 1
千米加收 1元,求路程 x2(千米)时车费y(元)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例 4、有一批货,如月初售出,可获利 1000元,并可将本利之和再去投资,到月获 1.5
的利息;如月末出售这批获,可获利 1200元,但要付 50元保管费,请问这批获在月初
还在月末出售好?
课内练习:
1.下列函数中,既是一次函数,又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y=15x2 B.y=x(x —5)—x2 C. D. y=5x —1
2.要使函数 y=(m—2)xn—1+n是一次函数,m、n应满足( )
A.m2,n=0 B.m=2,n=2 C.m2,n=2 D.m=2,n=0
3.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 1.5,现存入1000元,求本息和 y(元)与所存月数 x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
4.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 y=mx+m2(1)一次函数?(2)正比例函数?
5.y与(x+1)2成正比例,且x=2时 y=3,求 x=1时,y的值.
6.学校为创建多媒体教学中心,备有资金 180万元,现计划分批购进电脑 x台,每台电
脑售价 6千元,求所剩资金与电脑台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范围.
7.已知 y+b与 x+n(其中 a、b是常数)成正比例.
(1)求证:y是 x的一次函数;
(2)若x=3时 y=5;x=2时 y=2,求函数的解析式.
小结: 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教师板书即可.
课堂作业: P97—98 A 1 2 3 4 B 1 2
课题:13.5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教学目标:
1.会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2.能结合图象说出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会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会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1.函数 y=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去试,看看由同一函数解析式描出的所有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除了描点法外,你还有更简便的方法画出它的图象
吗?
3.观察 y=2x-1和 y=-2x+1的图象,再用直尺去试,看看由同一解析式描出的各点是否
在同一直线上,由此归纳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它的性质.
典型例题: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xyxy 5.05.0 与
(2) 1212 xyxy 与
例2已知函数 42 xy ,
(1)画出它的图象;
(2)求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3)求出当 2
1x 时,y的值;
(4)求出当y=-6时,x的值;
(5)观察图象,求出 x取何值时,y>0,y=0,y<0?
例3已知直线 xy 2 和直线 32
1 xy ,
(1)画出这两个函数图象;
(2)求出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3)求两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课内练习:
1.函数 xy 3
2 的图象经过点(0,____),(3,____),且y随 x的增大而______
____.
2.函数 12 xy 图象与 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与 y轴交点坐标是________
___.
3.已知函数 321 kxky ,
(1)当k=_______时,图象过原点;
(2)当k____________时,函数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3)当k____________时,直线位于第二、三、四象限;
(4)当k____________时,直线与 y轴的交点在 x轴下方;
(5)当k____________时,直线与 y轴交于正半轴,且y随 x的增大而增大.
4.已知函数 153 xy ,
求(1)图象与 x轴交点坐标,与 y轴交点坐标;
(2)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3)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小结:1.会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2.能结合图象说出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
课堂作业: P103 1 (1)(2) 4
课 题:13.5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教学目标:
1.知道待定系数法的含义;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1.已知一次函数 y=kx+b,我们只要选了取点(0,b)与点( k
b ,0),经过这
两点画一条直线,就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反之,若一次函数 y=kx+b的图象已知两
个点,你能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吗?
2. 已知一次函数的自变量 x=3时,函数值y=5;当x=—4时,y=—6。根据解决问
题1的经验,你能写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吗?
预习练习:
1.按要求分别写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1)y 与 x+2成正比例,且x=1时,y= - 6;
(2)直线y =k x +3与 x 轴交于点(-3,0);
(3)一次函数 y =k x +b ,当 x =5时,y =-2,当 x =2时,y=1
(4)一次函数 y =k x +b 的图像过点(-1,0)与(0,2)
2.根据图像,求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典型例题:
例 1、(1)已知一个一次函数 y=kx+b,当 x=3 时,y=5,当 x=-4 时,
y=6,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公式 y=kx+b 经过点
(9,10)和点(24,20),求 k与 b。
例 2、已知,y= 1y + 2y ,其中 1y 与 x成正比例, 2y 与(x-2)成正比例,
且x=1时 y= 2
1 ;当x=2时,y=5,求 y与 x的函数关系式。
例 3、如图,直线 AB 与 x轴相交于点 A,与 y轴相交于点 B,求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
例4、公式y=kx+b与公式y= 2
33 x 平行,且过点( 3
1 ,0),求其解析式。
课堂练习:
1、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0,-1),则这个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
2、已知一次函数 y=kx+b,当x=1时,y= -2,且它的图象与 y轴相交于点(0,-5),
那么它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
3、一次函数 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b的值分别是 ( )
A、 1,2
1 bk B、 1,2 bk
C、 1,2
1 bk D、 1,2 bk
4、已知一次函数 y=kx+b在 x=3时值是5,在 x= - 4时值是-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
式。
5、已知正比例函数的 y= 1k x图象与一次函数 y= 2k x-9的图象交于点 P(3,-6)
(1) 求 21 ,kk 的值(2)如果一次函数图象与 X轴交于点A,求A点坐标。
小结:1.知道待定系数法的含义;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作业: P103 5、 6
课 题:13.5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应用图象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在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练习:
已知:一次函数 y=(1-2m)x+m-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 m的值(1)函数值 y随 x的增大而
增大(2)函数的图象与 y轴的负半轴相交(3)函数的图象过第二、三、四象限(4)函
数的图象经过原点。
典型例题:
例1、 求证: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 A(-2,3),B(1,6),C(2,7)三点在同一
直线上。
例2、 已知点 A(1,3),B(3,5)在 x轴上求作点 P,使得 PA+PB最小(1)作出 P
点(2)求出点 P的坐标。
例3、 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32
3 xy 的图象与 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
B,点C的坐标是 (-1,0),点D在 x轴上,且∠BCD和∠ABD是两个相等的钝
角,求图象经过B,D两点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要求画图)
例4、 已知关于 x的方程 x2 - 4x+2t=0有两个实根(1)求t的取值范围;(2)设方程
的两根的倒数和为 S,求 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画出函数的图象。
课堂练习:
1、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第三、第四象限,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
(填一个即可)。
2、又知:一次函数 y=kx+b,当x=1时,y=-2,且它的图象与 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5,
求它的解析式。
3、已知:一次函数 y1=k1x+b1的图象经过 M(4,-10)、N(-1,5)两点,一次函数
y2=k2x+b2的图象平行于直线 y= - x,并且这两条直线与 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互为相
反数(1)求这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
象;(3)设直线y1与 x轴交于点A,直线y2与 y轴交于点B,y1与 y2交于点C,求四
边形 OBCA的面积。
小结:1.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能应用图象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及课后练习:见学案
课 题: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综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使学生掌握待定系数法,熟练地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在“待定系数法”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过程:
复习引导:
1、画正比例函数 y=kx的图象时,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点连线,
画一次函数 y=kx+b的图象时,选取(0 , _____)、( k
b , _____),就是图象上_
_______坐标和___________坐标分别为 O的点。这样不但便于计算,而且可以避免出
错。
2、(1)正比例函数 y=kx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_________ 。当k>0 时,它经过______
_象限,y随 x的增大而 ________ 。
3、根据给出的条件,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可以先设出式子中的未知系数,再根据
已知的条件求出_______,从而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法。
(1) 设函数解析式为一般形式(例:y=kx+b,k≠0)
(2) 把相关的已知条件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_________;
(3) 解 _______,求出待定系数值,进而求出 ________。
典型例题:
1、已知:函数 y=2x-4 (1)画出它的图象 (2)求出当 2
7x 时,y的值 (3)求出
当y= - 6时,x的值。(4)观察图象:求当x取何值时,y>0, y=0, y<0 ?
2、已知:直线y=(a - 2)x+3a 2– 12分别求下列情况下 a的值:
(1)这条直线经过原点;(2)这条直线与 y轴交于点(0,-a);(3)这条直线
过点(1,0)
4、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和一个一次函数,它们图象都经过点 P(-2,1),且一次函
数的图象与 y轴交于点 Q(0,3):(1)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在同一坐
标内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图象 (3)求△PQO的周长和面积。
课堂练习:
1、已知一次函数 y=2(m+4)x+(3-n),求(1)m、n是什么数时,y随 x的增大(2)m、n
是什么数时函数图象与 y轴的交点在 x轴下方 (3)m、n是什么数时函数的图象经过
原点 (4)m=-n=2时求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5)若图象经
过一、二、三象限求 m、n的取值范围。
2、已知:一次函数 y=(3-k)x-2k2+18(1)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原点 (2)k为何值
时它的图象经过点(0,-2) (3)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与 y轴交点在 x轴的上方
(4)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x (5)k为何值时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小结:1.掌握待定系数法,熟练地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待定系数法”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
课堂作业及课后练习:见学案
课题:一次函数综合复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小结: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事物的因
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
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将其数学化、形式化,形
成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的
广泛应用性。
课堂作业:见学案
课题:一次函数综合复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小结: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事物的因
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
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将其数学化、形式化,形
成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的
广泛应用性。
课堂作业:见学案
课题:一次函数综合复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练习:
1 、 已 知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2x2-3x-6=0 有 两 个 实 数 根 x1 , x2, 直 线 L 经 过 点
A(x1+x2,0),B(0,x1x2),则直线L的解析式为 ( )
A、y=2x-3 B、y=2x+3 C、y=-2x-3 D、y=-2x+3
2、公民的月收入超过 800元时,超过部分须依法纳税,当超过部分不足 500元时,税率
相同,已知某人本月收入 1260元,纳税 23元,由此可得所纳税款 y(元)与该人月收
入 x(元)(800<x<1300)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
3、某产品的生产流水线每小时可生产 100件产品,生产前没有产品积压,生产 3小时后
安排工人装箱,若每小时装产品 150件,未装箱的产品数量(y)是时间(t)的函数,
那么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只能是图中的 ( )
4、两个一次函数 y=ax+b与 y=cx+5,学生甲解出它的交点坐标是(3,-2),学生乙把 c
抄错,而解出它的交点坐标是( 4
1,4
3 ),试求出两函数的解析式。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为某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月缴费y(元)随个人月工资x(元)变化的
图象,请你根据图象解答下面的问题。
(1) 张总工程师 5月份工资是300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______元。
(2) 小王五月份工资为50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________元。
(3) 李师傅五月份个人缴养老保险 56元,求他五月份的工资是多少?(要写出
解答过程)
例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 xoy中,一次函数 23
3 xy 的图象与 x轴交于点 A,与
y轴交于点B。(1)过原点 O作 OC⊥AB交 AB于 C,求C点坐标。(2)在 x轴上是
否存在点 P,使△P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P的坐标;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例3、 小明的练习本可以到甲商店购买,也可以到乙商店购买,已知两商店标价都是
每本 1元,但甲商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 10本以上,从第 11 本开始按标价的
70%卖,乙商店优惠条件是:从第 1本开始按标价的 85%卖。(1)小明要买 20本,
到哪个商店购买较省钱?(2)写出甲商店中,收款 y(元)关于购买本数 x
(本)(x>10)的函数关系式。(3)小明现在有24元钱,最多可买多少本?
课堂练习:
1、如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
2、如果直线y=ax+b经过一、二、三象限,那么ab_____0(填“>”、“<”或“=”)
3、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第三、第四象限,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填一
个即可)。
4、已知一个函数 y=kx+2,请你补充一个条件:____,使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5、若函数 y=k1x+2 与函数 y=k2x-3 的图象交于 x轴上一点,则 k1:k2等于( )
A、2:3 B、-2:3 C、-2:(-3) D、2:1
小结: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事物的因
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
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将其数学化、形式化,形
成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的
广泛应用性。
课堂作业:见学案
课题:一次函数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1.已知一次函数 y=-2x+b,当=3时,y=1,则直线 y=-2x+b与 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
____________.
2.如图,弹簧总长 y(cm)与所挂物体质量 x(kg)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则该弹簧不
挂物体时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厘米.
3.如图,在△ABC中,∠ACB=90°,AC=2 5,斜边 AB在 x轴上,
点 C在 y轴的正半轴上,点 A的坐标为(2,0),则直角边 BC所
在直线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一次函数 y=kx+b的图象(如图),当 x<0时,y的取值范围
( )A.y>0 B.y<0 C.-2<y<0 D.y<-2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
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快
追赶,但当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终点…,用 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
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6
.
已知一次函数 y=kx+b,当= —4时,y的值为 9,当 x=2时,y的值为—3,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在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函数 y=kx+b的图象.
(1)根据图象,求 k,b的值;
(2)在图中画出函数 y= —2x+2的图象.
(3)求 x的取值范围,使函数 y=kx+b的函数值大于函数 y=
—2x+2的函数值.
8.如图,L1,L2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 y(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
位:元)与照明时间 x(小时)的函数图象,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 2000小时,
照明效果一样.
(1)根据图象分别求出 L1,L2的函数关系式;
(2)当照明时间为 3小时,两种灯的费用相等?
(3)小亮房间计划照明 2500小时,他买了一个白炽灯和一个节
能灯,请你帮他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法(直接给出答案,
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小结: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事物的因
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
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将其数学化、形式化,形
成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的
广泛应用性。
课堂作业:见学案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