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2:27:30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11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案 2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   2.通过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为了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首先复习以前所学的相 关知识.   1.复习学过的函数.   (1)一次函数 y=kx+b(k≠0).它的图象为直线,如图 1.   (2)二次函数 y=ax2+bx+c(a≠0).它的图象是抛物线.如图 2.   (3)幂函数 y=xa,a≠0,其图象为下表.   (4)指数函数 y=ax(a>0且 a≠1),其图象如图 3.   (5)对数函数 y=logax(a>0且 a≠1),其图象如图 4.   2.复习图象变换知识.   (1)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      3.复习相关的诱导公式.      sin(α+2π)=sinα,sin(α+π)=-sinα   cos(α+2π)=cosα cos(α+π)=-cosα   以上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下面的新课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新课讲授   1.正弦函数图象的画法.   (1)(板书)画出 y=sinx,x∈[0,2π]的图象.   师: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是:第一步列表;第二步,根据表中每组 x,y的取值逐一在直角坐标系下找到相应的点;第三步,用平滑曲线将 所描各点连接.   此题函数定义域为[0,2π],所以表中自变量 x可选择此范围内的 特殊角,依      (在完成此表时,当 x∈[π,2π)时,也可使用诱导公式 sin(π+ α)=-sinα来计算.)   根据此表在直角坐标系下描出相应的点.再用平滑曲线连接.如图 5.   在这里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i)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x轴的刻度应以π为单位长取值,而 y轴 单位长 1的选         由此可见,这种描点法是对函数值取近似值后画的函数图象,不是 准确图象.这种画法也叫代数描点法.   (2)(板书)画出 y=sinx的图象.   请学生比较(1)与(2)两个小题:   生:这两个题的定义域不同.第(1)题定义域为[0,2π],第(2)题的 定义域为R.   师: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函数三要素(即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中,定义域是基础,是函数的决定因素之一.定义域不同,函数不同, 函数图象也不同.但有区别也有联系.这种联系对函数图象的画法有什 么影响呢?   学生:[0,2π]是R的真子集.所以第(2)题当 x∈[0,2π]时的函 数图象就是第一题的结果.所以面临的新问题实质上只需考虑 x∈(- ∞,0)∪(2π,+∞)时的函数图象即可.   师:对 x∈(-∞,0)∪(2π,+∞)的函数图象的思考可以分为 x∈(2π,+∞)和 x∈(-∞,0)两部分.因为 sin(x+2π)=sinx,所以 x∈(2π,+∞)时,sinx=sin(x-2π),即 y=sinx,x∈[2π,4π]的图象 是把 y=sinx,x∈[0,2π]的图象右移 2π个单位长, y=sinx,x∈[4π,6π]的图象是 y=sin x,x∈[2π,4π]右移 2π个单位 长的结果……依此类推下去,就可得到 y=sinx(x≥0)时的函数图象.下 面只需考虑 x<0时 y=sinx的图象.(请学生思考.)   生:由于 sin(-x)=-sin x,所以 x≤0时,y=sin x的图象是 y=sinx(x≥0)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结果,它的理论根据是函数 y=f(x)与 y=-f(-x)之间图象变换的特点.   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 y=sinx,x∈R时的完整的图象.   (板书)   由此可见,画出 y=sinx的图象关键是首先要画出 y=sinx在[0,2π] 内的图象.而      分别是函数图象的最高、最低点.所以这五个点是确定 y=sin x图象 的基本点.   因此,代数描点法也可简称为“五点法”,以后再画 y=sinx图象时, 就可直接使用五点法了.   (板书)   (“五点法”作图往往是在精度要求不太高时的作函数简图的方 法.)   下面再学习一种函数图象的画法——几何描点法.   请学生阅读课本 P167,从第 7行开始,边阅读边讲解.   师:几何描点法是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来作图.先建立一个 直角坐标系,      按这种方法,每取到一个角的终边位置都将正弦线平移至右侧坐标 系的相应位置后,就可得到正弦函数图象上的点.(如图 8)   用平滑曲线将各正弦线的端点连结.便可得正弦函数图象.(如图 9)   师:比较代数描点法与几何描点法的区别在于:代数描点法所取的 各点的纵坐标都是近似值,不能描出对应点的精确位置,因此作出的图 象不够准确;而几何描点法作图准确,但真正画图却较难实现.   2.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   师:正弦函数图象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三角函数图象.所以对它的 画法的研究需从最基本的描点法开始.而余弦函数图象是继正弦函数图 象之后的第二个函数图象,对它的画法的研究可以借鉴正弦函数图象的 画法.   方法 1:代数描点法.(可由学生完成)   列表后描点,用平滑曲线相连得到 y=cosx,x∈[0,2π]的图象.   再根据 cosx=cos(x-2π),cos(-x)=cosx可得到完整的 y=cosx的图 象.   当精确度要求不很高时,也可用“五点法”画出 y=cosx的简图. 五个基本点为(0,      方法 2:几何描点法.基本思路同正弦函数图象.   方法 3:平移交换法.      其中方法 3表明了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3.课堂练习.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2sinx (2)y=-cosx   (3)y=sinx+1(4)y=sinx+cosx,x∈[0,2π]   解答过程如下:   (1)y=2sinx.先用“五点法”画出 y=sinx图象,再纵向伸至 2倍.   (2)y=-cosx是把 y=cosx图象作关于 x轴的对称变换.   (3)y=sinx+1的图象可将 y=sinx图象向上平移 1个单位.      师:此题 y=sinx+cosx是否还有其它作法?      4.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除了它们共同的代 数描点法、几何描点法之外,余弦函数图象还可由平移变换法得出.   这节课讲授的“五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应重点掌握.   通过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学生应学会遇到新问题 时善于调动所学过的知识,较好地运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课本 P169练习.P177练习第 1~7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可概括为:   1.复习相关知识.   (1)以前学过的函数;   (2)图象变换知识;   (3)诱导公式.   2.新课.   (1)正弦函数图象(代数描点法、几何描点法);(2)余弦函数图象(代数 描点法、几何描点法、平移变换法).   重点突出“五点法”.   3.小结.   这节课涉及到过去所学的知识较多,可利用这个机会对它们加以巩 固复习.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的正弦函数图象的 画法.先回顾我们以前所学到函数图象是如何得到的,引出描点法,而 正弦函数是建立在角到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上,所以要解决 y=sinx,x∈R时的图象可先从 y=sinx,x∈[0,2π]的图象研究起,即 遵从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由 y=sinx,x∈[0,2π]的图象,再根 据 sin(x+2π)=sinx得到 y=sinx(x≥0)时的图象,体现了知识间的联系. 而后得到的 y=sinx,x∈R图象,是借用对称变换的知识.使学生看到 一个新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深不可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较好地恰当地调 动学过的旧知识.这种对知识的调动、迁移能力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不断领悟、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在调动、迁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 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而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的解决可以以 y=sinx的图象为起点,利用 y=cosx与 y=sinx      新问题的又一很好的例证.   另外,这节课讲述了代数描点法,几何描点,它们都是通过描点得 到函数图象.但又有所区别,这点应让学生给予注意.在解决数学问题 时,既要有代数思想又要有几何思想,这种意识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 养.   本节课讲授了两个三角函数图象的画法.这两个图象不妨可以按如 下方法加以比较:   同一个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一定可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本节课最后出了四个练习题,都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与图象 变换知识的综合题.既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画 出 y=sinx,y=cosx图象,强化了“五点法”画图,又为后续课程讲正弦 型曲线打下了基础.从开始画 y=sinx,x∈[0,2π]的图象,到画出 y=sinx,x∈R图象,再到这四个练习题,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 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 到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   这节课图形多,涉及的知识点多,尤其在复习时,学生对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掌握得较熟练,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可能记忆得不 很准确,既然遇到了还是应该帮学生复习一下.为了节省时间,可课前 写成投影片的形式.   对于函数图象的几何描点法,学生能理解,可不必在此耽误时间. “五点法”应是重点掌握的.   对于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直接用“五点法”画 出 y=cosx,x∈[0,2π]的图象,再利用 cosx=cox(x-2π)和 cosx=cos(-x)的性质得到出 y=cosx,x∈R的图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 生最好是从基本的列表描点开始慢慢来,不要急于求成.   这节课所画的图象很多,能迅速准确地画出函数图象对初学者来说 是一个较高的要求.通过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开 始时要慢些,尤其是“五点法”,每个点都要能准确找到,然后迅速画 出图象.   最后,应向学生介绍今后在物理课上还要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图象的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各学科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1 12:32:1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