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2:27:30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教案 高一.doc(16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5.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 (1)掌握向量的加法的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会用 向 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2)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计算 (3)掌握向量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 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 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向量的加减法的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 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差向量 教学难点:对向量加法和减法定义的理解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我们知道,数是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的。同样,向量也可以进行运算。下 面 我们来学习向量的加法。 二、讲授新课: (一)向量的加法: 1.向量的加法的定义: 已知向量 ba ,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作 bBCaAB   , ,则向量 AC 叫做 向量 ba , 的和。记作: ba  即 ACBCABba   零向量与任意向量a,有 aaa   00 2.两个向量的和向量的作法: (1)三角形法则:两个向量“首尾”相接 注意:1°三角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时也适用; 2°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仍是一个向量 例 1.已知向量 ba , ,求作 向量 ba 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 bABaOA   , ,则 baOB  (2)平行四边形法则: 由同一点 A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ba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ABCD,则 以A为起点 的向量 AC 就是向量 ba , 的和。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平行四 边形法则 注意: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时不适用 3.向量和与数量和的区别: (1)当向量 ba , 不共线时, ba  的方向与 ba , 不同向,且 |||||| baba   ( 2 ) 当 向 量 ba , 同向 时, ba  的 方向 与 ba , 同向 ,且 |||||| baba   当向量 ba , 反向时,若 |||| ba   ,则 ba  的方向与 ba , 同向, 且 |||||| baba   ;若 |||| ba   ,则 ba  的方向与 ba , 反向, 且 |||||| abba   ; 4.向量的运算律: (1)交换律: abba   证明:当向量 ba , 不共线时,如上图,作平行四边形 ABCD,使 aAB  , bAD  则 bBC  , aDC  因为 baBCABAC  , abDCADAC  所以 abba   当向量 ba , 共线时,若a与b同向,由向量加法的定义知: ba  与a同向,且 |||||| baba   ab  与a同向,且 |||||| abab   ,所以 abba   若a与b反向,不妨设 |||| ba   ,同样由向量加法的定义知: ba  与a同向,且 |||||| baba   ab  与a同向,且 |||||| baba   ,所以 abba   综上, abba   (2)结合律: )()( cbacba   学生自己验证。 由于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于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就可 以按照任意 的次序与任意的组合来进行了 例如: )()()()( cadbdcba   )()]([ ebcadedcba   例 2.如图,一艘船从 A点出发以 hkm /32 的速度向垂直于 对 岸的方向行驶,同时喝水的流速为 hkm /2 ,求船实际航行的 速 度的大小与方向。 解:设 AD表示船垂直于对岸的速度, AB表示水流的速度, 以AD,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 AC 就是船实际航 行的速度 在 ABCRt 中, 2|| AB , 32|| BC 所以 4|||||| 22  BCABAC 因为 6032 32tan  CBACAB 答: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 hkm /4 ,方向与水流速间的夹角为 60 (二)向量的减法: 1.相反向量: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记作 a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注意:1°a与 a 互为相反向量。即 aa   )( 2° 任 意 向 量 与 它 的 相 反 向 量 的 和 是 零 向 量 。 即 0)()(   aaaa 3°如果a、b是互为相反向量,那么 0,,   baabba 2.a与b的差:向量a加上b的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 即 )( baba   3.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的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4. ba   的作法:已知向量 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作 bOBaOA   , ,则 baBA  。即 ba   可以表示为从向 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 5.思考:为从向量 a的终点指向向量 b 的终点的向量是什么?( ab   ) 6.讨论:如下图,a∥b时,怎样作出 ba   呢? 三、课堂练习:1教材 P99练习 1,2,3,4 2教材 P102练习 1,2,3 3教材 P102习题 5.2第 1,2,3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向量的加法的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 形法则作两 个向量的和向量 (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它们进行计算 (3)向量减法,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 五、课后作业:教材 P102习题 5.2第 4、5、6、7、8 板书 设计 课题 知识点: 1. 2. 3. 例题: 1. 2. 小结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1 12:32:1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