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2:27:30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高一.doc(95.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形与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 念.   2.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 象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函数奇偶性概念及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 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让我们看看下列各函数有什么共性?   (幻灯.翻折片.)   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总结各函数之间的共性(图1).   生:函数f(x)=x2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抛物线;函数 f(x)=|x|-1是定义域为全体      图象关于y轴对称.   师:那么究竟什么叫关于y轴对称?         师:(幻灯演示)将f(x)=x2在y轴右侧的图象,沿y轴折过来, 我们发现它与左侧的图象重合了,这说明我们刚才的观察结果是 正确的.既然图形是由点组成的,那么,让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 观察一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幻灯演示)我们在函数f(x)=x2位于y轴右侧的图象上任取一 点(x,f(x)),通过沿      标有什么关系?      对应的函数值相等.   师:看来具备此种特征的函数还有很多,我们能不能用定义 的形式对这类函数做出刻划呢?   生: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 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当学生的表述不完整,不准确时,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和补 充.)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定义.定义中“任意一个 x∈D,都有f(-x)=f(x)成立”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f(-x)与 f(x)都有意义,即-x,x同时属于定义 域,因此偶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师: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偶函数的什么条件?   生: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偶函数的必要条件.   师:那么定义的实质是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 来表述一下偶函数的定义.   生:当自变量任取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值时,对应的函数值恰 好相等.   师:下面我们看几个习题.   (幻灯)   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偶函数.   (1)f(x)=x2,x∈[-1,2];      生:函数f(x)=x2,x∈[-1,2]不是偶函数.因为它的定义 域关于原点不对称.      于原点对称.   (对于本题,学生很容易提取分子中的公因式x2,进而化简成 f(x)=x2,从而得出该函数是偶函数的错误结论.)   (多重复合幻灯)   2.判断下列图象(图2)是否是偶函数的图象?   师:首先,我们取几对相反数检验一下(复片1).当自变量 取±1这对相反数时,对应的函数值f(1)与 f(-1)恰好相等;当 自变量取±3这对相反数时,对应的函数值f(3)与 f(-3)也恰好 相等;当自变量取±4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类似的相反数 还可以举出很多对.由此,是否就能判断该图象是偶函数的图象 呢?   (有的学生认为能判断,有的学生认为不能,当学生发表完意 见后,教师总结.)   师:当自变量取±2这对相反数时,我们观察到f(2)与 f(- 2)并不相等,这就违背了偶函数定义中,自变量取值的任意性, 即不能使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所以该 图象不是偶函数的图象.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观察一组函数的图象,看看它们之间有 什么共性?   (幻灯.旋转片)   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总结各函数之间的共性.   生:各函数之间的共性是它们的图象都关于原点对称.   师: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关于原点对称呢?         师:(幻灯演示)将f(x)=x3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绕着原点旋 转 180°,我们发现它与f(x)=x3在第三象限内的图象重合了.这 说明我们刚才的观察结果是正确的.那么一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的坐标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一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 坐标也互为相反数.即:当自变量任取定义域中的两个相反数时, 对应的函数值也互为相反数.   师:我们能不能用定义的形式对这类函数做出刻划呢?   生: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师:定义中“任意一个x∈D,都有f(-x)=f(x)成立”说明 了什么?   生:这说明f(-x)与 f(x)都有意义,即-x,x同时属于定义 域,因此奇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师:由此可见,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 要条件.那么这个定义的实质是什么呢?   生:当自变量任取定义域内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值时,对应的 函数值也互为相反数.   师:我们现在已接触过偶函数、奇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 偶函数,即非奇非偶的函数,那么有没有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的函数呢?   生:有.函数f(x)=0,x∈R就是一个.   师:那么这样的函数有多少个呢?   生:只有函数f(x)=0,x∈R一个.   师:再想一想.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生:函数的三要素是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   师:对.可见三要素不同的函数就是不同的函数.   生: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有无数多个.虽然解析式 都为f(x)=0,但取关于原点对称的不同的定义域,就可得到不同 的函数,例如:f(x)=0,x∈[-3,-1]∪[1,3]; f(x)=0,x∈[-5,-2]∪[-2,-5]等等.   师:所以函数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奇函数、偶函数、既奇且 偶函数和非奇非偶函数.   例 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lg(4+x)+lg(4-x);      分析:先验证函数定义域的对称性,再考察f(-x)是否等于 f(x)或-f(x).   解(1) f(x)的定义域是{x|4+x>0且 4-x>0}={x|-4< x<4},它具有对称性.   因为 f(-x)=lg(4-x)+lg(4+x)=f(x),   所以f(x)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   (2)解法一:当x>0时,-x<0,于是   当x<0时,-x>0,于是   综上可知,在 R-∪R+上,g(x)是奇函数.         这两条曲线(图4)关于原点对称,因此函数 g(x)在 R-∪R+上 是奇函数.   例 2 设 F(x)是定义在 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的 解析式是 ex,求F(x)在 R上的表达式.   解 任取x∈(-∞,0),设 P(x,y)是函数 F(x)图象上的一 个点.由于 F(x)是奇函数,       -y=e-x→y=-e-x.   上式就是点 P(x,y)的坐标满足的关系式,即x<0时 F(x)的 解析式.   当x=0时,F(-0)=-F(0),即 F(0)=0.所以奇函数   (今后遇到函数奇偶性这类的问题时,要善于选择恰当的方法, “定义法”是基本方法.)   练习 (幻灯)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1.f(x)=x2+3,x∈[-10,20];   2.f(x)=x3+x,x∈[-2,2);   3.f(x)=0,x∈[-6,-2]∪[2,6];      5.f(x)=|x-2|+|x+2|;   6.f(x)=|x-2|-|x+2|;   7.f(x)=5;      生:1.f(x)=x2+3,x∈[-10,20)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因 此是非奇非偶函数.   2.f(x)=x3+x,x∈[-2,2)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也不对称,因此是 非奇非偶函数.   3.f(x)=0,x∈[-6,-2]∪[2,6]是既奇且偶函数.这是因为 f(-x)=f(x)且 f(-x)=-f(x),定义域关于原点也对称,所以是既奇且 偶函数.      点也对称,所以是奇函数.   5.f(x)=|x-2|+|x+2|是偶函数.这是因为f(-x)=|-x-2|+| -x+2|=|x+2|+|x-2|=f(x),且 x∈R,所以是偶函数.   6.f(x)=|x-2|-|x+2|是奇函数.这是因为f(-x)=|-x-2|-| -x+2|=|x+2|-|x-2|=-(|x-2|-|x+2|)=-f(x),且 x∈R,所以 是奇函数.   7.f(x)=5是偶函数.这是因为f(-x)=5=f(x),且 x∈R,所以是 偶函数.            =lg1=0,即f(-x)=-f(x),且 x∈R,所以是奇函数.   师: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注意要与函数的 单调性加以区分.我们在记忆奇函数与偶函数定义的基础上,还应加以 理解,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作业   课本 P52练习第 2题,P59习题五第8,9,10题.其中第 10题加 一问“为什么?”   补充题:   1.设f(x)在 R上是奇函数,当x>0时,f(x)=x(1-x).试问:当 x<0时,f(x)的表达式是什么?   (解 当x<0时,-x>0,所以f(-x)=-x(1+x).又因为f(x)是 奇函数,所以f(x)=   -f(-x)=-[-x(1+x)]=x(1+x).)   2.若奇函数f(x)在[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 5,那么f(x)在 [-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答B.)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来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也可以根据一个函数 的图象关于原点或 y轴对称的特征来判断它的奇偶性.反过来,我们若 已知一个函数的奇偶性,也可以推断它在整个定义域内的图象和性质. 可见,在“函数的奇偶性”这一节中,“数”与“形”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我没有一上来就给出定义,而先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们在观察 中寻找它们的共性,目的是让学生先有个直观上的认识.为了引导学生 由图形的直观认识上升到数量关系的精确描述,先提示学生图形是由点 组成的,找出其间的关系后,再提示学生“具备此种特征的函数还有很 多,我们能不能用定义的形式对这类函数做出刻划呢?”然后,引导学 生表述定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最后,通 过例题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1 12:32:1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