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na nn cos1
注: ① 有的数列没有通项公式
,如: 3, π, e, 6;②有的
数列有多个通项公式 ,如:
数列的通项公式 :是一
个数列的第 n项(即 an)与
项数 n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面我就谈一谈数列通
项公式的常用求法:
一、观察法(又叫猜想法,不完全归
纳法):观察数列中各项与其序号间
的关系,分解各项中的变化部分与不
变部分,再探索各项中变化部分与序
号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构成规律写
出通项公式
例 1:数列 9, 99, 999, 9999,……
110 nna
解:变形为: 101-
1, 102―1, 103―1, 104―1,……
∴通项公式为:
例 2 , 求 数 列
3, 5, 9, 17, 33,……解 : 变 形 为 :
21+1 , 22+1 , 23+1 , 24+1 , 25+1
,……
∴通项公式为:
12 nna
可见联想与转化是由已知认识未知的
两种有效的思维方法。
注意:用不完全归纳法,只从数列的有限项
来归纳数列所有项的通项公式是不一定可靠
的,如 2, 4, 8,……。可归纳成
或
者
两个不同的数列( 便
不同)
n
na 222 nnan 4a
二、迭加法(又叫加减法,逐加法)
当所给数列每依次相邻两项之间
的差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时,就可用迭
加法进行消元
例 3 , 求 数 列 :
1 , 3 , 6 , 10 , 15 , 21 ,……的通项公
式
}{ na解:
∴ 两边相
加得:
…… ∴
212 aa
323 aa
4
3 4
a a
545 aa
naa nn 1
naan 4321
)1(2
1 nnan
三、迭积法(逐积法)
当一个数列每依次相邻两项
之商构成一个等比数列时,就可用迭
积法进行消元
例 4、已知数列中 , ,
,求通项公式 。
}{ na 21 a nnn aa 31
na
解:由已知 , ,
得:
把 1, 2…, n分别代入上式得:
, ,…,
21 a nnn aa 31 n
n
n
a
a 31
1
1
2 3a
a 2
2
3 3a
a 1
1
3
n
n
n
a
a
例 4、已知数列中 , ,
,求通项公式 。
21 a nnn aa 31
na
解:由已知 , ,
得:
把 1, 2…, n分别代入上式得:
, ,…,
21 a nnn aa 31 n
n
n
a
a 31
1
1
2 3a
a 2
2
3 3a
a 1
1
3
n
n
n
a
a
}{ na
把上面 n-1条式子左右两边同时相乘得
:
∴
2
)1(33 )1(321
1
nna
a nn 2 )1(32
nn
na
练习 :①用迭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用迭积法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
公式
四、待定系数法:
用待定系数法解题时,常先假定通项公
式或前 n项和公式为某一多项式,一般
地,若数列 为等差数列:则
,
或是
( b、c为常数),若数列
为等比数列,则
,或
。
}{ na cbnan
cnbnsn 2}{ na 1 nn Aqa
)1,0( qAqAAqs nn
例 5.已知数列 的前 n项和为
,若 为等差数列,求 p与
。
}{ na3 ) 1 ( 2 p n p Pn s
n
}{ na
na
例 5.已知数列 的前 n项和为
,若 为等差数列,求 p与
。
}{ na3 ) 1 ( 2 p n p Pn s
n
}{ na
na
解:∵ 为等差数列
∴
}{ na
ndanddnnnasn )2(22
)1(
1
2
1
3)1(2 pnPPn
∴
∴
5
6
3
30
12
2
1
1
a
d
P
P
Pda
pd
ndnaan 61)1(1
例 6.设数列 的各项是一个等
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和,若
c1=2, c2=4, c3=7, c4=12,求通项公
式 cn
}{ nc
解:设
1)1( nn bqdnac
1
3
2 2
1
1
1
2
123
72
4
2
nn nc
a
b
d
q
bqda
bqda
bqda
ba
一、 已知数列的前 n项和公式,求通
项公式的基本方法是:
注意:要先分 n=1和 两种情况分别
进行运算,然后验证能否统一。
)2(
)1(
1
1
nss
nsa
nn
n
2n
例 7.已知下列两数列 的前 n项和
sn的公式,求 的通项公式。
( 1) ( 2)
}{ na
}{ na
nnsn 32 2 12 nsn
例 7.已知下列两数列 的前 n项和
sn的公式,求 的通项公式。
( 1) ( 2)
}{ na
}{ na
nnsn 32 2 12 nsn
解: ( 1) ,当
时
由于 也适合于此等式 ∴
111 sa 2n
54)]1(3)1(2[)32( 221 nnnnnssa nnn
1a 54 nan
( 2) ,当
时
由于 不适合于此等式
∴
011 sa 2n 12]1)1[()1( 221 nnnssa nnn
1a
)2(12
)1(0
nn
nan
六、 换元法
当给出递推关系求 时,主要掌握通过
引进辅助数列能转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形
式。
na
例 8,已知数列 的递推关系为
,且 求通项公式 。
}{ na 121 nn aa11 a na解:∵
∴
121 nn aa )1(211 nn aa
令
则辅助数列 是公比为 2的等比数
列
∴ 即
∴
1 nn ab
}{ nb
1
1
nn qbb
nn
n qaa 2)1(1 11 12 nna
例 9,已知数列 的递推关系 为
,且
, ,求通项公式
。
}{ na42 12 nnn aaa 11 a 32 a
na
解:∵
∴
42 12 nnn aaa
4)()( 112 nnnn aaaa
令 则数列 是以 4为公
差的等差数列
∴
∴
∴
……
nnn aab 1 }{ nb
2)1( 1211 aabdnbbn
241 naab nnn
21412 aa
22423 aa
23434 aa
2)1(41 naa nn
两边分别相加得:
∴
)1(2
)]1(321[41
n
naan
342 2 naan
例 10,已知 ,
,
且
,求 。
21 a 0na)(2 11 Nnaaaa nnnn na
解:∵
∴
即
02 11 nnnnn aaaaa 且
211
1
nn aa 7
11
1
nn aa
令 ,则数列 是公差为 -
2的等差数列
因此
n
n ab
1 }{ nb
dnbbn )1(1
∴
∴ 2
45)1(211
1
nnaan
nan 4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