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区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业质量分析
南
山区教研室 高乃松
“ 语文学业质量”的界定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
根据纸笔测验可能实现的功能,在本次测试中,通
过学生在“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
个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对于每一种能力的考查,分别用 A、 B、 C三个水
平级来表示学生目前所获得的语文能力。其中 A水
平为优秀,
B水平为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C水平为未达
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积累与运用
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常用词语、成语的基本意义,并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识记、理解、运用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
文
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
阅读
三种
情境
为了获取文学体验的阅读
为了获取信息的阅读
为了完成任务的阅读
阅读
四
种
能
力
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
整体感知: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或概括
形成解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
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
做出评价:对文本内容或形式做出合理
评价,或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
境中的问题
写作
三年级:
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叙述一件事情或介
绍一种事物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够正确地书写
能正确运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数据分析
不同学校三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不同水平上的人数比例
2008
不同
考查
能力
上的
人数
比例
2009
不同
考查
能力
上的
人数
比例
不同学校三年级学生在“积累与运用”不同水平上的人数
比例
三年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
不同学校三年级学生在“阅读”不同水平上的人数比
例
三年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
不同学校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不同水平上的人数比
例
三年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
测试能力 09年得分率( %)
1 读准字音 65.4
2 认清字形 82.9
3 理解词义 82.3
4 积累和运用常见古诗文 76.5
积累与运用整体 78.2
三年级学生在语文“积累与运用”上的总体表现
三种能力平均得分率统计
测试能
力
题目编
码
能力描述 平均得分率(%)
读准字
音
C3SO011 能分辨出常见误读 88.6
C3SO021 能读准多音字 45.5
C3SO031 能读准多音字 47.8
C3SO041 能读准常见字 80
认清字
形
C3SO051 能分辨音同形近字的误用 93.1
C3SO061 能分辨音同形近字的误用 93.6
C3SO071 能分辨同音字的误用 65.5
C3SO081 能分辨形近字的误用 84
理解词
义
C3SO091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意思,并分辨词义间的差别 74.7
C3SO101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意思,并分辨词义间的差别 70.4
C3SO111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意思,并分辨词义间的差别 89
C3SO121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意思,并分辨词义间的差别 93.8
C3SO131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意思,并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90
C3SO141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意思,并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78.9
C3SO151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意思,并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73
C3SO161 能理解常用成语的基本意思,并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80.5
C3SO171 能理解常用成语的基本意思,并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90.8
积累和
运
用常见
古
诗文
C3SO181 能准确记忆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 87.4
C3SO191 能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 65.6
C3SO201 能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 76.6三年级学生在“积累与运用”上的平均得分率
典型题目 1 : C3SO041
下面哪一个字的读音是错的?
lǔ hè cū jié
A 乳 白 B 喝 彩 C 粗
心 D 洁 净
· 考查能力:读准字音 ·能读准常见字
· 正确答案: A
· 平均得分率: 80.0%
典型题目 2 : C3SO111
下面哪一个词语和所给的词语意思最接近?
收 集
A、收 留 B、收 获 C、收 拾
D、收 藏
· 考查能力:理解词义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
意思,
并分辨词义间的差别
· 正确答案: D
· 平均得分率: 89.0%
典型题目 3 : C3SO141
下面哪一个词语填入划线部分最合适?
烈日炎炎,交警同志仍然坚守岗位,为
良好的
交通秩序作出了贡献。
A 保 卫 B 保 护 C 维 护
D 坚 持
· 考查能力:理解词义• 能理解常用词语的基本意
思,
并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 正确答案: C
· 平均得分率: 78.9%
典型题目 4 : C3SO161
下面哪一个成语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
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 ,不能刚
做几天就不干了。
A 心甘情愿 B 知难而退 C 先人后己
D 持之以恒
· 考查能力:理解词义• 能理解常用成语的基本
意思,并
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 正确答案: D
· 平均得分率: 80.5%
典型题目 5 : C3SO201
下面四项中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是:
A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D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考查能力:积累和运用常见古诗文• 能正确
理解课程
标准推荐的古诗文
· 正确答案: B
· 平均得分率: 76.6%
测试能力 题目编码 能力描述 平均得分率(%)
提取信息
C3SO251 能从文本中提取隐含信息 82.4
C3SO271 能从文本中提取单一信息 84.5
C3SO281 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陈述信息 81.7
C3SO291 能从文本中提取多个信息并简单比较 75.9
C3SO301 能从文本中提取隐含信息 78.8
形成解释
C3SO211 能利用文本信息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78.2
C3SO221 能利用文本信息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89.5
C3SO241 能利用文本信息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77.6
C3SO261 能利用文本信息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87.3
整体感知
C3SO231 能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 81.3
C3SO311 能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 79.6
解决问题 C3SO321 能合理利用信息完成任务 81.3
三年级学生在“阅读”上的平均得分率
学生在不同测试情境上的表现
学生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情况
题目 1: C3SO231
文中说“小鲤鱼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灰蟹”,“事情的经
过”指的是:
A 老青虾知道红蚯蚓是人们设下的圈套,在他的帮助下,小鲤鱼
们找到了吃的,安全地到达了龙门。
B 在跳龙门的途中,小鲤鱼青苗儿不小心被鱼钩钓走了,老青虾
想帮助他们,结果刚过去也飞了出去。
C 小鲤鱼们在去跳龙门的途中肚子饿了,一只鲤鱼找到了一条蚯
蚓,刚上去咬就被鱼钩钓出了水面。
D 小鲤鱼非常害怕红蚯蚓。灰蟹将军挥舞着两把大钳,想让大家
知道自己的厉害,迅速向红蚯蚓冲去。
· 考查能力:为获取文学体验的阅读 ·能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
· 答案: B( 4分), C( 3分), A、 D( 0分)
· 平均得分率: 81.3%
不同水平学生在题目“ C3SO231”上的作答情况
题目 2: C3SO261
小鲤鱼们最后高兴地笑了,这是因为小鲤鱼:
A 终于成功地跳过了龙门。
B 成功地教训了钓鱼的人。
C 看见破鞋子飞出了水面。
D 和灰蟹将军成了好朋友。
· 考查能力:为获取文学体验的阅读 ·能利用文本信
息
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
释
· 答案: B( 4分), C( 3分), A、 D( 0分)
· 平均得分率: 87.2%
不同水平学生在题目“ C3SO261”上的作答情况
题目 3: C3SO321
“ 校友录”通常是把已经毕业学生的姓名按照一定顺序排
列在一起,它
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从众多同学中找到想找的人。
校友录可以按照姓名的笔画顺序进行排列。首先,要按照
名字中第一
个字的笔画数进行排列。比如,“王”要排在“刘”前面,因为
“王”字的笔画
为 4画,“刘”字的笔画为 6画。当第一个字的笔画数相同时,按
名字中第二
个字的笔画数进行排列。
按照上面的规则,下面四名校友的姓名在校友录中的前后
顺序应该是:
A 于立、丁小明、田东秀、魏震
B 田东秀、于立、魏震、丁小明
C 丁小明、于立、田东秀、魏震
D 丁小明、田东秀、于立、魏震
· 考查能力:为完成任务的阅读 ·能合理利用信息完成任务
· 答案: C( 4分)
· 平均得分率: 81.3%
选项 描述
人数分布( %)
总体 A水平
B水
平
C水
平
选项 C 能合理利用信息完成任务 81.3 93.7 68.5 17.8
选项
A、 B
、 D
不能合理利用信息完成任
务
18.
1 6.1 30.7 75.6
三年级学生在题目“ C3SO321”上的作答情况
测试能力 题目编码 能力描述 平均得分率
选择材料 C3SS331 能围绕给定的话题选择材料 70.7 %
组织材料 C3SS332 能围绕给定的话题组织材料叙述事情 81 %
语言表达 C3SS333 能通顺连贯地表情达意 78.8 %
书写标点 C3SS334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正确使用学
过的标点符号
96.1 %
三年级学生在“写作”上的平均得分率
质量评述
· 我区三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的优势
· 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
我区三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的优势
1.学业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积累与运用”、“阅读”和“习作”能力
较去年均有不
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在基础积累和阅读能力上提升幅
度较大。 99.5%的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这
说明一年来,我区在语文教学中,针对 2008年学业质量
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反思和整改,更为
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
2.积累与运用
学生对常用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常用词
语和
成语的基本辨析和运用的能力较强。说明在日常教学
中,绝大多数教师能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有效训
练,尤其对基本字词的教学较为扎实,对“知识与能力”的
基本目标落实较好。不少学校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也进行
了有效地调整,将必要的基础知识训练与及时反馈引进
课堂,也不同程度地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3.阅读
学生能较好地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主要内容,
提取相
关的文本信息,对文本的基本信息能做出较为合理的解
释,大多数学生能利用文本的基本信息完成任务。可
见,我区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解读文
本,注重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基本信息的能力,同时
也关注了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4.习作
学生表现出比较扎实的习作基本功,尤其在正确
、
规范地书写,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等方面表现突出,
全区在此项上的得分率达 96.1%。此外,学生在对基本
材料的组织和叙述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可见,我们
在习作教学探索中,能以比较务实的态度改进教学。
在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基础上,注重基本语言材
料的组织和运用。
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
1.与学业质量全员达标的目标尚有距离
全区 48所参与测试的学校中,有 26所学校 C水
平学生
人数的比例为 0%。也就是说,我区还有将近一半的学校
未能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业质量上均达到课程标准的基
本要求。在“积累与运用”、“阅读”和“习作”三个版块
中,
也都有 1%的学生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 C水平
上学生比例最高的达到 7%。
归因分析:
① 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方
面要求的力度还不够,缺少对基础薄弱学生的问题了解
与关注。
② 在学生语文能力各个方面的发展上,尚没有充分
重视基础的保底工作。
2.积累与运用
①读准多音字的能力最为薄弱。对常用词语的理
解
还不够细腻,致使对常用词语在较为
②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的能力也相对偏弱
③能记忆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但对于古诗文
的
正确理解不够。
归因分析:
①识字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字形的识记与书
写,对字音的辨别,尤其是对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读音
的变化重视不够。
②词语教学中,缺乏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析
句、感悟文本语言用词准确性的引导,相关教学过程的
展开不够,常常以“了解”词语的意思取代了“理解”的教
学目标。
③古诗词教学,机械记忆有余,对意境的品味不够
。
3.阅读
①对文本中隐含着的多个信息的捕捉
不够全
面,多个信息的比较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②对文本所要表达的某些特定意义的
认识还缺
乏一定的深度。
归因分析:
①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对文本相关语段
的理解,忽略了对文本信息全方位的把握。
②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展开不够,引导学生体验和
探究文本内涵的意识不强。
③过于尊重所谓的“个性化”理解,而忽视文本
意
义的基本指向。
④对语文相关知识的迁移和阅读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不够。
4.习作
①根据习作要求选择合理的写作材料的
能力
偏弱。
②合理、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和表情达
意的
能力不强。
归因分析:
①阅读教学过于强化对言语内容的理解,
对文本的
言语形式还普遍关注不够。
②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存在一定的脱节现
象。
③习作教学太过注重学生习作前的细化指
导而相对
忽视学生写后评改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改进意见
1.进一步明确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各年段的基本
要求,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中首要落实的基本任务。
2.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关
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品味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让学生更
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语言实践中丰富语感,提升能力
。
3.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篇目是对小学生古诗文积
累的基本要求,应将其纳入日常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将其作为语文学习的必
须,真正做到人人过关。不少学校课前诵读古诗文、开
展对古诗文综合性学习的做法值得借鉴。
4.阅读教学应坚定不移地坚持“以读为本”。这其中优
化“导读”的策略是关键,我们应针对文本的不同特点和学
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注重“点”的发掘,把握“读”的主
线。
改进意见
5.加强综合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在整体感知文本主
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捕捉和比较多种信息的能力。对
于教材中“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应充分考虑
运
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略读”课文更应加大学生自主阅读实
践的力度。
6.进一步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力求减少日常教学
中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现象。在强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充分合理地展开教学过程,针对教材的特点,优选学习
的方法。
改进意见
7.注重习作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教学反馈的
及
时性,改革习作教学长期以来以“长线”培养为主
的
模式,淡化写前指导,强化写后评改,促进学生习
作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
在关注言语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关注言语表达形
式,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能做到有机地融
合,促进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
改进意见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