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猎狗》读书会设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 唐娟
课堂目标:
1、交流阅读作品感受
2、通过比较深入品读作品
3、对比阅读,看沈作品的独特性
一、导入
同学们上午好,一拿到《第七条猎狗》时,大家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有的同学甚至
争分夺秒,在课堂上和老师打游击战来读,可见其吸引力之大。大家也认真写了读书报告。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读这本书的体会。
二、谈感受
1、请结合文本,说说这本书中的哪个故事或篇章让你感受最深刻?(找到依据)
A:狼:《狼妻》P25感恩; 《狼“狈”》; 《白狼》
B:狗:《灾之犬》; 《其七条猎狗》; 《藏獒渡魂》
C:豺:《逼上梁山的豺》; 《暮色》
2、【幻灯片展示】精彩片段,师生交流感受
片段一:P2下-63
片段二:P66
三、品文体(小说文体、动物小说文体)
1、关于动物的故事,我们接触过许多。这里几个关于狼的艺术体现形式,请大家看
看有什么不同。【幻灯展示】纪实片《动物世界》;童话《幽灵公主》(影片)、寓言《狼和小羊》、
沈片段。
童话:(拟人化的性格,超乎生物属性,能够上天下地,变化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
寓言:(拟人化,强调动物美德或智慧)
沈小说片段:P25-26
小说的文体特点:典型的人物,特定的环境,引人入胜的情节。 “虚构性”,是小说
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
动物小说:真实的动物,生活环境是在原始丛林或为人类豢养的场所。
2、同样是动物小说,很多同学也读过意大利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西顿的作品,那么
西顿和沈石溪先生的动物小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请大家看看这样两个关于狗和主人之间
起冲突的片段:【幻灯展示】
西顿:传统的自然主义,真实(强调忠于自然和写实态度,反对想像虚构)
沈石溪:写实的基础上想像与虚构;兽面人心(人的道德准则;兽的丛林法则)
四、与作家互动
【音乐】人性和兽性融为一体,作者为何这样塑造他的动物角色?大家对此都有疑惑,
包括其他的一些问题,都很想弄个明白。
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他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插秧,3年农民、3年水
电站工人、3年山村男教师。因为小时候,奶奶常指著天上飘过的云,告诉他仙女就住在云
彩裏,而云南就是是彩云之南,所以,他 16岁时选择了到他从小就向往的云南去当知青,
并且在那生活了 18年。飞禽走兽环绕,丛林密集的环境让他对多种动物的习性有了深入的
了解。他曾经发誓成为富翁后,自己办个野生动物饲养与研究基地。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
迎沈石溪先生上来和我们交流。(掌声)
五、总结:
1、生总结:
2、师总结:
作者笔下的动物典型极具个性化,故事情节因为加入了想像和虚构而更显得曲折、
刺激、有趣而又饱含深情。同时包括着大量有关大自然和动物的丰富知识,读来既有精神上
的审美愉悦又是一次知识的盛宴。
作者将笔触深深扎进一个由狼、狗、豺、象王等等组成的纵横驰骋的、强悍粗犷的动物
世界,揭示了动物的生命原色和生命习性,充满生存竞争,热爱生命、赞美生命——敬畏生
命。“敬畏一切生命”是由法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泽先生所提出来的。我们来读一段
他的文字,也许能够帮我们解决一些疑虑。
【幻灯展示】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恶的
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史怀泽。
【幻灯展示】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
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
——沈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