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题 1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运用生活实例,了解空气的组成。2. 初步认识纯净物
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2.初步学会用观察、
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
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具准备: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止水夹、火柴、气球、塑料瓶、
试管、水杯、纸团;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先请大家做一个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人的气体──空
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
实存在吗?
【学生活动】
生 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
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 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
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 ……
【过渡】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设计实验
证明了空气的存在,那么空气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追问】何以见得?
【提示】从我们呼吸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又有二氧化碳,可以肯定空气
不是单一物质。
【提问】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很久以前曾经困扰着科学家们,并一度
认为空气是单一物质,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否告诉我如何证明空气的成分
不是单一的?
【多媒体展示】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重点展示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研究的实
验。
【布置任务】如果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相应的仪器、药品、你们能否设计出合适
的方案,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空气的成分呢?
【多媒体提供背景信息】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硫+氧气 二氧化硫
(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阅读】在教师指导下,共同阅读以红磷为燃料测定空气中 O2含量的
实验,推测可能会发现的现象。
【分析讨论】结合书中实验的要求,师生共同分析确保实验成功应注意的问
题。
【小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燃烧匙内应放过量的红磷。
3、要恢复室温再读数。
【探究活动】
1. 引导学生思考:由于压强差的产生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2. 介绍提供的仪器和改进装置
3.学生分组探究空气中O2的含量:
1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3组: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交流表达】各小组间讨论汇报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
(教师从旁给以适时的引导、肯定和表扬。)
【讨论】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讨论和分析,你们认为哪种物质做燃料测定空
气中 O2含量更为合理?(红磷)
【过渡提问】那么空气中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各成分的含量各是多少呢?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空气精确成分。
【回顾与反思】结合空气精确成分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经
讨论分析得出下面的结论:第一组同学用红磷为燃料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只能是粗略的。
原因:1、在将燃着的红磷放入集气瓶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在胶塞还未塞紧时气体从瓶中逸出。
2、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
【追问】是否有改进方法?
【讨论小结】1、改进点燃红磷的方式,以防止热气体逸出:用放大镜在阳
光下聚焦引燃红磷。
2、改进测氧气成分的方式。
3、尝试使用其他药品.
【总结】学生谈收获与体会
(无色气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 1 空气
1、 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 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空气精确成分(体积百分比含量):
氧气( 21%),氮气( 78%),二氧化碳( 0.03%),稀有气
体( 0.94%),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