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陂区中政会第三届年会工作报告 .doc(6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研究教育教学,组织骨干队伍,勇于开拓创新,
努力提升全区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
——在黄陂区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2008年3月20日)
黄 绪 意
各位会员代表:
现在,我代表黄陂区教育学会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政会)第
二届理事会向会议作报告。
黄陂区中政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是在我区教育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
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教育教学,组织骨干队伍,勇于开拓创
新,努力提升全区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
当今基础教育正处在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浪潮之中,广大人民群众对优
质教育需求日益增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中政会
必须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住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学这个中心,带领全区中
学政治教师,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历史性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着力
于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组织中学政治骨干教师,团结有志于中学政治教研
的广大教师,提升全区中学政治教学质量,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一、过去三年的工作
黄陂区第二届中政会成立于2005年1月11日。理事会成员22人,来自初高中
学校分别12人、10人。会员73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有50人,专
科学历有20人,中学高级职称有38人,中学一级职称有35人。
第二届年会以来的三年是不平凡的三年。面对全区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和分管
学会领导三次更换的复杂局面,中政会带领全区会员和广大中学政治教师,在
黄陂区教育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
育方针,为促进我区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提高
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认真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按照市、区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我区初中于2004年9月进入了新课改,高
中将于2009年9月进入新课改。配合新课改在本地的实施“进度表”,中政会开
展了在初中指导实施新课程、在高中学习渗透新课改理念的群众性教学研究活动
使广大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式,有力地推进了中学政治课实施
素质教育。
1.落实初中新课程教师培训,努力提高初中思品教师业务素质
自2004年开始至今,每年八月,我们按照区师训部门对新课程要求,科学
1
设计培训课程,精心遴选讲课教师,以互动式培训为授课形式,对全区初中三
个年级思品教师进行暑期集中培训。三年来,参与讲课的教师有任正昌、甘岚、王
娜、余继成等会员,参与受训的初中教师达200多人次。
2004年至2006年,每年七月,根据市初中思品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部署,
严格挑选思品骨干教师,组织他们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初中思品骨干教师暑期
集中培训,参与培训的骨干教师15人次。
2004年至2007年,根据市初中思品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部署,带领我区思
品市级骨干教师,发动其他思品教师,参与市教科院组织的每月一次的初中思
品教师市级培训。三年来,我区参与受训的初中教师达300多人次,听研讨课54
节。
三年来,我区广大初中思品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区、市两级的暑期集中培训,
和每月一次的分散性研修,进一步转变了教育教学概念,更新了思品课堂教学
方式,逐步具备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初中思品教师业务素质。
2.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目的,持续开展新教材教案课件评比
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结合初、高中新课标新教材的修订、调整和新编颁行,
每年 6月,开展全区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教案和课件评比活动。三年来,
我区政治教师提供评比的教案共 49篇,从中评出一等奖 16篇,二等奖 19篇,
三等奖 14篇,向省、市政治教研会推荐优秀教案 10篇,获省二等奖 1篇,市一
等奖 2篇,二等奖 4篇,三等奖 2篇。课件获得市级一等奖 2人,市二等奖 4人。
以多年来优秀教案评比产生的一等奖选手为班底,我们应闻名全国的《中学
生时事政治报》报社的盛情邀请,组织部分会员和骨干教师杨正国、余继成、郭建
华、黄喜国、徐家荣、黄小建、文明、王艳菊、李勤学、郑鉴冰、侯德银、甘岚等,参与
编著《初中思想品德优秀教案》丛书和《初中思想品德导学》丛书,由珠海出版社
分别于2005年 9月、11月出版发行,在市内外获得很高的评价。
3.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群众性的赛课活动。
每年10月,全区各学校自下而上地开展了中学政治教师优质课评比和观摩
活动。三年来,有21名教师积极参加了区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获得市级一
等奖 2人次,市二等奖 4人次。
每年9至12月,我们采取分散选拔和集中比赛的办法,通过校-镇-区层层遴
选,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全区课堂教学比武。通过教学比武,以承载新课改理念德
优秀课例引导政治课教学改革。在教学比武中,教师们得到锻炼,获得了优异成
绩,会员获得区一等奖9人,区二等奖5人,区三等奖2人。
通过持续多年群众性的赛课活动,使新课改理念升入人心,体现新课改的
教学方式成为全区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追求。
(二)认真组织教研论文的撰评工作,鼓励会员参与教育科研,提高了政
治课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我区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推动了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我们
积极主动为会员创造条件,鼓励会员积极撰写学术论文。
三年来,全区收到116篇教育教学论文,按照思想性、理论性和艺术性的要
求,共评出一等奖27篇,二等奖51篇,三等奖37篇,向省市教研室推荐优秀论
文15篇,获省一等奖1篇,省二等奖2篇,市一等奖4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4篇,
在全区教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三年来,有14名会员在省级以上期刊、书籍发表教研文章26篇(本)。
三年来,有16名会员负责了或参与了科研课题研究9项,其中市级5项,区
2
级4项。
教研文章的撰评过程、课题研究的参与过程,也正是会员们提高教科研能力
的过程,它更加激发了会员们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热情。
三年来,我区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
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对我区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老师们开拓进取,勤奋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至目前为止,会
员被授予“黄陂区学科带头人”18人,被授予“黄陂区中学优秀青年教师”7人,
被授予“武汉市中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可以肯定地说,本专委会是黄陂
中学政治教师优秀集体。
(三)构建网络学习交流教研平台,为学会工作开辟新路径
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高速普及,使当今的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
刻的变化。广大中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的教学和教研服务。
同时,偏居一隅的黄陂区,是有着四十多所初中和9所高中学校的教育大区,
幅员宽阔,交通不算便捷,因此,教研活动在开展的频度和受众的广度上远不
及中心城区,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区教研效益的提升。为克服广大政治教
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不便,我们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之上,学习国内网络教研模范
单位,尝试了将互联网引入中学政治学科教学研究之中。
2006年9月和2007年9月,秘书长余继成在中国教师博客网和教育部全国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先后开设了两个博客(个人主页),它们有着一个共同
的名字“中学社会课程教与学中心”(在国外,中学政治学科都被纳入“社
会”课程的范畴,故名“中学社会课程教与学中心”)。至目前为止,点击量共
达11万,在两大搜索引擎“百度”和“谷歌”中都可以便捷搜索到。
至此,中政会构筑成了以博客、QQ和电子邮箱为骨架的网络教研平台。以博
客、邮箱和QQ发布和接受信息,以QQ进行在线教研磋商,正在成为会员们参加教
研的全新方式。
从此,有关政治学科教研及学会活动的通知、过程和反馈等信息、中高考备
考信息和资料、学科考试和练习的各类试题习题等,都能及时在博客中发布,供
全区中学政治教师下载使用。2007年5月,我们组织初中骨干教师任正昌、唐惠锋、
曹国芳、郑鉴冰、潘涛、周丛新等教师,通过QQ、博客和电子邮件进行网络教研,
打磨了三套区内中考模拟试题,在博客中加密发布,共全区初中学校使用,正
确地引领了复习迎考的方向。同月,我们利用博客加密的方式,发布了补习学校
精心编制的五套单项选择专项训练题,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在全区高中学校共
享。
现在,当你打开“中学社会课程教与学中心”,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图文并
茂、声像兼有、互动性较强的一幅幅网页,其中既有学科教研活动的全貌,又有
未来教研活动的安排,乃至参加省市教研活动的乘车线路及地图……
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进行教研,能有效克服我区教研频度和广度上的不足,
能助益中政会工作效率的提升,它不失为边远城区一条开展学会活动的新路径。
(四)发现培养教研骨干,营造和拓展青年教师历练本领的舞台,使大批
教研骨干脱颖而出
中政会工作要想充满生机和活力,依赖于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增强它
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离不开的学术骨干和组织管理骨干的发现和培养。
三年来,通过区市省三级“四优”评比活动,我们从中发现了以黄陂一中
周翠、黄陂二中陈远生(二人均为市级赛课一等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授课能手,
3
以黄陂一中陈丽君、横店中学陈明春、实验分校潘涛(三人均为市级论文评比一
等奖获得者)为代表的论文写手,以黄陂一中王金芳、李集中学汤露阳(二人均
为市级课件评比一等奖获得者)为代表的课件制作能手。
三年来,在区内期中期末调考、与外区联考的试题命制工作中,历练出多名
优秀的试题命制者。
三年来,在策划和组织各类教研活动中,涌现出以黄陂七中黄理桥为代表的
教研活动组织和管理学会活动骨干分子。
三年来,会员们参与各级教育科研工作,涌现出了以长堰中学侯德银、黄陂
五中杨厚祥、黄陂六中胡建军为代表的教科研工作积极分子。
三年来,在区内中考政治备考研讨活动中,涌现出了以祁家湾中学汤惠锋等
教师为代表的中考备考业务骨干。在区内外高考政治备考研讨活动中,补习学校
江传佳在2005年-2008年每年三月分别在市育才高中、市68中、蔡甸区(2次)举
行的武汉市高考备考研讨会上主讲4次专家报告,在2006年3月和2007年3月由中
学生学习报社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高考备考研讨会上主讲2次专家报告,为我
区高考备考绩效提升,为提升我区在全市乃至在全国的影响,付出了辛勤而智
慧的劳动。
上述各类骨干教师与各位理事为主的老骨干教师们一道,共同构成了黄陂
区中政会的强有力的骨干队伍。正是有着这些骨干分子的正确引领,我区政治学
科及学会工作才能有着现在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和骄人的教学质量。
(五)精心组织复习备考工作,努力提升“两考”成绩
三年来,我们依托市教科院关于政治中考高考工作的总体安排,开展了中
高考备考活动:
三年来,中政会率队或派员参加了3次市中考说明宣讲会。每年3-4月,先后
在环城中学、实验中学、鲁台中学组织召开了6次有全区初三教师500多人次参加
的中考复习备考研讨会和四月调考质量分析会,并在会后赴各街(乡镇场)进
行中考备考指导48场次,参与教师300多人次。
在每学年的冬末春初,在区中政会的授意和支持下,由补习学校江传佳、沈
国胜率领全区部分高三青年教师编修《高中政治主干知识重组》一书,供全区高
中师生自主选择使用。
在三年来的高三二月、四月调考之中,中政会派出喻祖发、江传佳、裴新民、
李俊华、肖亮等骨干教师参加全市标答学习培训会,并精心组织全区二月、四月
调考阅卷,从高考大局出发,既严格实施评分细则,又机智调节二月和四月调
考在评分细则把握上的微妙差异,从而不仅发现了阶段性复习备考存在的教与
学的问题,又理性地鼓舞了师生的复习备考士气。
三年来,认真开展全区高三调考质量分析会6次,参加教师60人次。三年以
来,由我区提供调考统计数据一直为全市调考质量分析会所采用。
三年来,组织全区高中学校高三教师120人次参加全市调考、高考质量分析
会10次,组织全区高中学校高三教师30多人次参加每年三月举行武汉市高考政
治备考研讨会4次。
在二月、四月调考之后,组织学科指导小组成员分赴相关进行学科会诊12校
次。
三年来,克服经费困难,利用“外脑”指导和助益我区高考备考。2006届,
我们请市教研员郭启发老师来黄陂六中为全区高三政治教师做一轮复习策略报
告。2007年4月26日,我们请特级教师虞京蕾来黄陂二中对全区教师就如何提升
4
二轮复习研讨课的效益作课例式指导。2007年11月1日,江汉区高三政治教师代
表团在江汉区教研员带领下,来黄陂一中与我区高三政治教师切磋一轮备考策
略。以上活动使我区高三教师开阔了视野,获取了信息,得到了教益,对提高我
区复习备考质量大有裨益。
正是由于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正是由于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三年来,
我区中考7学科中在高分段能唯一超过新洲的学科是政治学科,黄陂高考文综考
绩至今稳居全市17个区级单位中第二,受到兄弟城区的盛赞和区、市教育局表扬
实践证明,作为群众性学术团体的中政专委会,只有紧紧围绕研究教育教
学,组织骨干队伍,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政治教师的教学教育科研热情,才能
充分发挥它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开展教研和教科研的园地、教师大显身手的舞
台、聚才、选才、用才的熔炉的功能,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
程。
二、中政会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不足
总结过去三年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如何做好中政会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1.研究教育教学,组织骨干队伍,是中政会工作的根本目标。研究教育教
学是中政会工作的根本任务,组织骨干队伍为研究教育教学提供力量源泉,二
者缺一不可。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不断取得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我们的工作才会有现实意义,才会有强大生命力。
2.理事履行职责,会员履行义务,是保持中政会生机和活力的根本要求。
理事会容纳了学术骨干和组织管理骨干,它是中政会长足发展的领导集体。团结
会员、依靠会员、服务会员,使广大会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
是我们的工作充满生机活力、有所作为的力量源泉。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中政会事业发展的关键。适应基础教育形势变
化,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前进,中政会的存在才有其价值。
4.勤俭办会,艰苦奋斗,是中政会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我们经费没有来
源,所以要求我们要一贯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在组织活动时精打细算,
节约办事。
同时,中政会工作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入会动机上,部分会员只
是为了自己功利性的需要而加入中政会,一旦加入,似乎万事大吉。二是在思想
认识上,会员如何做到既注重教学,又注意研究,研讨活动中,不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扫除门户之见、论资排辈倾向,需要引起全体会员的关注。三是在教
师队伍上,教师的学段结构、年龄结构、质量结构还不尽合理。四是在研究途径上
部分会员只能参加中政会有组织的传统形式的教研活动,对于网络教研这种方
兴未艾、前景广阔的教研新途径尚觉陌生。五是在研究水平上,有份量的研究成
果太少。此外,在推动教研成果向应用转化方面、在充分发挥政治骨干教师作用
方面,都有不完善或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加以逐步改进。
三、对中政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1.加强会员义务意识教育,按照《黄陂区教育学会章程》,把住会员入口关
5
引入会员淘汰机制,按照学会《章程》规定,对无故不履行会员义务者予以免除。
2.学习和研究高中新课程,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将对高中新课改的研
究纳入中政会研究的重点内容,为2009年全区进入新课改做好准备和支持。
3.加强广大政治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学习与应用,让网络学习、交
流、教研成为全体会员参与教研的必备技能和基本途径。
4.加强初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考思品课复习备考水平。
5. 探索校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回首过去,令我们欢欣鼓舞,展望未来,又使我们感到任重道远。我们感谢
三年来,为我区中政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郁时杰、张品正等老同志,感谢全
心全意为学会工作的各位理事,感谢积极投入政治课教学科研的各位会员,感
谢为我会提供支持的各个学校。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百倍的努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把我们中政会的工作
做得更好,创造更大的辉煌!
6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