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 四种命题(第 1课时)
1.7.1 四种命题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教学知识点
1. 四种命题的概念.
2. 四种命题形式的表示.
(2) 能力训练要求
1. 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 掌握四种命题的表示.
3.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及在相互关系中进一
步认识与加强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四种命题的概念及表示形式.
2. 由原命题写出另外三种命题.
教学难点:
1. 由原命题写出另外三种命题.
2. 四种命题的形式,尤其要注意“非 p”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的否定是指对
命题的结论否定,而否命题却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内容分析:
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
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讲述四种命题
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
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
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
“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
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
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
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初中已学习过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请一位同学回答:什么叫做命题的逆
命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
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
例如,(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细节决定成败 1
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 四种命题(第 1课时)
条件(题设):同位角相等;结论:两直线平行
它的逆命题就是:(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今天将进一步研究命题与其有关的命题的概念.
二、知识探究:
1.概念
请看下面的命题,观察它的条件和结论与命题(1)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区
别?
命题(3) 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区别(由学生答):命题(3)的条件是命题(1)的条件的否定,命题
(3)的结论是命题(1)结论的否定。
否命题概念形成:实际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条件
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把一个叫做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就是它的否命题。.
注意“非 p”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的否定是指对命题的结论否定,
而否命题却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
请同学们举一个互为否命题的例子
再看下面的命题,它和命题(1)又有何不同?
命题(4) 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
区别:命题(4)的条件是命题(1)的结论的否定,命题(4)的结论是命
题(1)的条件的否定。
提炼: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
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如果把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
就叫做它的逆否命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依次
标于上述四个命题之后)。
思考:由原命题怎么得到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反问:若(2)为原命题,则(1)(3)(4)各为哪种命题?
若(3)为原命题,则(1)(2)(4)各为哪种命题?
若(4)为原命题,则(1)(2)(3)各为哪种命题?
强调:“互为”的含义
2.四种命题的形式
若 p为原命题条件,q为原命题结论,用p 和q分别表示 p 和 q的否定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则:原命题:若 p 则 q
逆命题:若 q 则 p
否命题:若 p 则 q
逆否命题:若 q 则 p
细节决定成败 2
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 四种命题(第 1课时)
3、范例
例 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
题与逆否命题:
(1)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3)若 x2=1,则 x=1。 (4)末位数是 0的整数,可以被 5整除。
分析:关键是找出原命题的条件 p和结论 q.
解:(1)原命题可以写成: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另解:原命题可写成:若一个数是负数的平方,则这个数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是正数,则它是负数的平方;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的平方,则这个数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的平方.
(2) 原命题可写成: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
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逆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它不是正方形.
好,请同学们自己完成(3)、(4)
例 2. 写出命题“若 x2+y2=0,则 x、y全为零”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解:逆命题:若 x、y全为零,则 x2+y2=0。
否命题:若 x2+y2≠0,则 x、y不全为零。
逆否命题:若 x、y不全为零,则 x2+y2≠0
注意:x、 y不全为零即 x≠0或 y≠0;x、y 全为零,即 x=0且 y=0。
例 3.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及其否命题
1 正 n边形(n ≥3)的 n 个内角全相等
2 末位数字是 0或 5的整数能被 5整除
解:①命题的否定:正 n边形(n ≥3)的 n 个内角不全相等
否命题:不是正 n 边形(n ≥3)的 n 个内角不全相等
②命题的否定:末位数字是 0或 5的整数不能被 5整除
否命题:末位数字不是 0也不是 5的整数不能被 5整除。
从此题,可以分清非 p命题与否命题的区别。
下面把常用的一些词语和它的否定词对照列表如下:
原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 多 有
一个
否定词
语
不 等 于
(≠)
不 大 于
(≤)
不 小 于
(≥)
不
是
不 都
是
至 少 有
两个
原词语 至多有 n个 至少有一 任 意 任意两 P或 q 能
细节决定成败 3
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 四种命题(第 1课时)
个 的 个
否定词
语
至少有 n+1
个
一个也没
有
某个 某两个 p 且
q
不
能
三、随堂练习
课本 P33练习:1、2.
四、课时小结
本节重点研究了四种命题的概念与表示形式,
即如果原命题为:若 p则 q,则它的:
逆命题为:若 q则 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逆命题.
否命题为:若┐p则┐q,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否命题.
逆否命题为:若┐q则┐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则
得其逆否命题.
注意“非 p”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的否定是指对命题的结论否定,而否命题
却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五、课后作业
一、书面作业:P36, 习题 1.7的 1、2题.
二、预习:下节内容,预习提纲:
(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一个命题与其它三个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何?
六、板书设计
§1.7.1 四种命题的概念
四种命题的概念与表示形式:
(1)原命题:即若 p则 q;
(2)逆命题:即若 q则 p;
(3)否命题:即若┐p则┐q;
(4)逆否命题:即若┐q则┐p
小结:(略)
七、教学反思
———————————————————————————————————————
———————————————————————————————————————
———————————————————————————————————————
———————————————————————————————————————
———————————————————————————————————————
———————————————————————————————————————
———————————————————————————————————————
—————————————
细节决定成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