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08:15
[原创]1.7.1 四种命题的概念 高一.doc(5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 四种命题(第 1课时) 1.7.1 四种命题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教学知识点 1. 四种命题的概念. 2. 四种命题形式的表示. (2) 能力训练要求 1. 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 掌握四种命题的表示. 3.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及在相互关系中进一 步认识与加强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四种命题的概念及表示形式. 2. 由原命题写出另外三种命题. 教学难点: 1. 由原命题写出另外三种命题. 2. 四种命题的形式,尤其要注意“非 p”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的否定是指对 命题的结论否定,而否命题却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内容分析: 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 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讲述四种命题 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 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 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 “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 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 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 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初中已学习过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请一位同学回答:什么叫做命题的逆 命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 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 例如,(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细节决定成败 1 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 四种命题(第 1课时) 条件(题设):同位角相等;结论:两直线平行 它的逆命题就是:(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今天将进一步研究命题与其有关的命题的概念. 二、知识探究: 1.概念 请看下面的命题,观察它的条件和结论与命题(1)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区 别? 命题(3) 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区别(由学生答):命题(3)的条件是命题(1)的条件的否定,命题 (3)的结论是命题(1)结论的否定。 否命题概念形成:实际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条件 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把一个叫做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就是它的否命题。. 注意“非 p”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的否定是指对命题的结论否定, 而否命题却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 请同学们举一个互为否命题的例子 再看下面的命题,它和命题(1)又有何不同? 命题(4) 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 区别:命题(4)的条件是命题(1)的结论的否定,命题(4)的结论是命 题(1)的条件的否定。 提炼: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 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如果把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 就叫做它的逆否命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依次 标于上述四个命题之后)。 思考:由原命题怎么得到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反问:若(2)为原命题,则(1)(3)(4)各为哪种命题? 若(3)为原命题,则(1)(2)(4)各为哪种命题? 若(4)为原命题,则(1)(2)(3)各为哪种命题? 强调:“互为”的含义 2.四种命题的形式 若 p为原命题条件,q为原命题结论,用p 和q分别表示 p 和 q的否定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则:原命题:若 p 则 q 逆命题:若 q 则 p 否命题:若 p 则 q 逆否命题:若 q 则 p 细节决定成败 2 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 四种命题(第 1课时) 3、范例 例 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 题与逆否命题: (1)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3)若 x2=1,则 x=1。 (4)末位数是 0的整数,可以被 5整除。 分析:关键是找出原命题的条件 p和结论 q. 解:(1)原命题可以写成: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另解:原命题可写成:若一个数是负数的平方,则这个数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是正数,则它是负数的平方;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的平方,则这个数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的平方. (2) 原命题可写成: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 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逆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它不是正方形. 好,请同学们自己完成(3)、(4) 例 2. 写出命题“若 x2+y2=0,则 x、y全为零”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解:逆命题:若 x、y全为零,则 x2+y2=0。 否命题:若 x2+y2≠0,则 x、y不全为零。 逆否命题:若 x、y不全为零,则 x2+y2≠0 注意:x、 y不全为零即 x≠0或 y≠0;x、y 全为零,即 x=0且 y=0。 例 3.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及其否命题 1 正 n边形(n ≥3)的 n 个内角全相等 2 末位数字是 0或 5的整数能被 5整除 解:①命题的否定:正 n边形(n ≥3)的 n 个内角不全相等 否命题:不是正 n 边形(n ≥3)的 n 个内角不全相等 ②命题的否定:末位数字是 0或 5的整数不能被 5整除 否命题:末位数字不是 0也不是 5的整数不能被 5整除。 从此题,可以分清非 p命题与否命题的区别。 下面把常用的一些词语和它的否定词对照列表如下: 原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 多 有 一个 否定词 语 不 等 于 (≠) 不 大 于 (≤) 不 小 于 (≥) 不 是 不 都 是 至 少 有 两个 原词语 至多有 n个 至少有一 任 意 任意两 P或 q 能 细节决定成败 3 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 四种命题(第 1课时) 个 的 个 否定词 语 至少有 n+1 个 一个也没 有 某个 某两个  p 且 q 不 能 三、随堂练习 课本 P33练习:1、2. 四、课时小结 本节重点研究了四种命题的概念与表示形式, 即如果原命题为:若 p则 q,则它的: 逆命题为:若 q则 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逆命题. 否命题为:若┐p则┐q,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否命题. 逆否命题为:若┐q则┐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则 得其逆否命题. 注意“非 p”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的否定是指对命题的结论否定,而否命题 却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五、课后作业 一、书面作业:P36, 习题 1.7的 1、2题. 二、预习:下节内容,预习提纲: (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一个命题与其它三个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何? 六、板书设计 §1.7.1 四种命题的概念 四种命题的概念与表示形式: (1)原命题:即若 p则 q; (2)逆命题:即若 q则 p; (3)否命题:即若┐p则┐q; (4)逆否命题:即若┐q则┐p 小结:(略) 七、教学反思 ——————————————————————————————————————— ——————————————————————————————————————— ——————————————————————————————————————— ——————————————————————————————————————— ——————————————————————————————————————— ——————————————————————————————————————— ——————————————————————————————————————— ————————————— 细节决定成败 4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1 16:11:4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