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08:37
田东高中05-06年上学期高二月考测试题语文(附答案) 高二.doc(75.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试卷
田东高中 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测试题 语文 2005.12.16 命题者:黄华韵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共 15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共 42分) 一、(18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偃(yán)仰 溷(hùn)藩 湮(yān)没 汶(wén)水 B.栏楯(dùn) 阉(yān)党 皦皦(jiǎo) 摴(chū)蒱 C.扃牖(yǒu) 异爨(cuàn) 赀(zī)财 石磴(dèng) D.修葺(róng) 傫(lěi)然 缇(tí)骑 徂(zǔ)徕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 A.客逾(越过)庖而宴 大类(很像)女郎地 斫(砍)其正 B.以手阖(关闭)门 余既为此志(既然) 戊申晦(初一) C.殆(大概)有神护者 甘受诟厉(辱骂) 剪发杜(杜绝)门 D.明告鬻(买)梅者 余始循(顺着)以入 以欹(倾斜)为美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__精神文明的高超。 ②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因为历史需要__清高的样板,而这类 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完成。 ③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__, 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A.审查 树立 姻缘 B.审查 竖立 因缘 C.审察 树立 因缘 D.审察 竖立 姻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B.他对老总说,我拿人格向你保证,不管企业遇到多大困难,我和我的朋 友一定鼎力相助,决不袖手旁观。 C.虽然积雪还没有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 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D.有一幅名画,画的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因为慈悲的观音愿为芸芸众生负 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5.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 A.学完了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之后,大家在思考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 着? B.他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 归隐田园。 C.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 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D.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 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 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放派扩 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 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 苏轼则开创了豪放一派。 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二、(12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10题。 如果你要花上数个小时将歌曲下载到你的 iPod上,那么同各种金属线打交 道的日子行将结束。日本一家公司发现,最佳的缆线或许就是你的胳膊和腿。 日本电信电话实验室说,整个人体就是电子数据的最佳导线。这意味着像音 乐、电影这样的信息可能通过你的肘部在几秒钟内下载。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曾经发明 Red Tacton系统的科学家小组设想了这样一 个未来:人体充当信息传输不间断的导线。利用人体所携带的移动电话等终端设 备,以人体的触、卧、坐、踏等自然动作来对周边环境中的电脑装置发送资料,形 成双向通信。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说,无线网络——常常受服务间断的阻碍——将 最终被“人域网”取代。开发商确信,新技术将“极具破坏性”——损害现有无 线行业,导致每个人都重新思考进行日常行为的方式。实地试验正在进行当中, Red Tacton 的第一个商业版本预计明年问世。 Red Tacton芯片将被植入机器中,它们包含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用 以发送和接收以数码格式存储的任何形式的数据。芯片容纳任何类型的文件—— 比如MP3音乐文件或电子邮件——并将其转化为可以通过人体电场传送和读取 的数字脉冲。接受装置内的芯片读取这些细微的变化,并将文件还原为其最初的 形式。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技术人员在为本报进行的独家演示中说,随着 Red Tacton 系统的最小化并植入每一类装置和产品中,潜在的应用不胜枚举。比如, 只要触摸一幅广告招贴画,产品信息和一份订货单就会被传送到你的便携式计 算机中。与陌生人握手,通常出现在名片上的每一个详细情况将通过你的胳膊, 自己下载到你的手机中。 Red Tacton 利用了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人体电场。包括 IBM在内的其他研 究机构曾试图利用通过人体皮肤的微小且不稳定的电流,但是没有成功。不过,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过去 5年的研究途径却不同。Red Tacton不是试图利用人体 本身的自然电流,而是利用整个电场的微小变化及其影响强敏感激光的方式。收 集这些变化的电光晶体是整个技术的关键。这些细微波动可以被转换,然后作为 数字信息被传输和读取,这意味着没有电流通过人体。采用光通信 (photonic)电场感应技术在人体任意两点之间的双向通信最大速度可达到 10Mbps。 Red Tacton机器之间的数据传送不需要拨号或登录,因此信息传输实际上 是即时的。由于传送路径是通过人体体表,所以即使在很有限的空间中多人同时 使用,也不会产生如无线网络那样传输速度减慢的问题。 (根据 2005年 7月 16日《参考消息》改编) 7、根据文意,下列对“Red Tacton”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Red Tacton”是一种利用人体胳膊和腿作缆线的光通信技术。 B、“Red Tacton”是一种新型的公众移动通信技术。 C、“Red Tacton”是一种利用人体电场的数字通信技术。 D、“Red Tacton”是一种利用人体电流的通信技术。 8.不属于Red Tacton技术特征的一项是 A.Red Tacton芯片能容纳任何类型的文件,如图书、文献、MP3或电子邮 件等。 B.整个人体充当电子数据的最佳导线。 C.利用人体所携带的移动电话等终端设备,以人体的触、卧、坐、踏等自然动 作来对周边环境中的电脑装置发送资料,形成双向通信。 D.采用光通信(photonic)电场感应技术在人体任意两点之间的双向通信最 大速度可达到 10Mbps。 9.下列对“人体充当信息传输不间断的导线”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是个天然导体,利用人体本身的自然电流,可以不间断地传输信息。 B.在 Red Tacton系统运行中,整个人体可以作为数字信息的最佳导线, 使双向通信畅通无阻。 C.无线网络常常受服务间断的阻碍而影响通信质量,而人体可以克服这一 不足。 D.日本一家公司发现,最佳的缆线或许就是人的胳膊和腿。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将最小化的 Red Tacton系统植入自己的手提电脑或手机以及各类 物件中,人们才可以通过人体随心所欲地下载或传输各种数字信息。 B.Red Tacton 通信技术的关键是设置好能够收集人体电场微小变化及其 影响强敏感激光的电光晶体。 C.Red Tacton通信有着即时、快速、高效等诸多优点,因而肯定备受人们 的喜欢。 D.新型通信设施 Red Tacton系统预计明年在日本面市,它将挤占现有无 线行业市场,最终取代无线网络。 三、(12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题。 六国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 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 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 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 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 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 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 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 秦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 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 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 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 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在韩、魏之郊 郊:国土 B.韩、魏塞秦之冲 冲:交通要道 C.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折:屈服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抛弃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魏 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B.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C.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之尺寸之利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 B.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 C.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14.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苏辙认为六国破灭,主要原因是“背 盟败约”,“自相屠灭”。 B.文章重视了韩、魏在七国纷争中的地位。苏辙明确指出“夫天下所重者, 莫如韩、魏也”。 C.文章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在结尾表示了痛心的心情,表现了对 现实的关注。 D.文章体现了政论文的特点,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酣畅明快,雄奇 遒劲,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第Ⅱ卷(共 108分) 四、(18分) 15.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 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 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 2分) ①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本诗前后两层的大 意。(2分) 前一层 后一层 (2)颈联中的“万里”“百年”与颔联中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 作用,请作具体的分析。(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句,4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题。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种。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 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 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 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 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 年长反使我们吃亏。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 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 情面了。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 突。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   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 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 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 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 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 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 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 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 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 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 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 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 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 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 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 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这当然 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钱钟书 读《伊索寓言》 18.第一段“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一句中“这两种态度”指的是(4 分) 19.(6分)在第二段中,作者把古代社会比喻为 ;把现代 社会比喻为 ;把现代人信而好古的态度比喻为 。 20.第三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4分)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欣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有丰富人生阅历的成年人对《伊索寓言》来说,也可以是兴趣盎然的读者 因为它有着不可限定的丰富的意义指向。 B.本文老调新唱,赋予旧寓言以全新的理解,幽默诙谐,针砭入木。 C.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早期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令后世难以企及。把古 代比作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就说不上是很严谨、很科学的说法了。 D.作者在大量运用反讽手法尖锐批评现代社会的同时,对古代社会的公平、 人心的纯洁则给予热情的赞扬。 E.作者的写作初衷,是批评《伊索寓言》太幼稚,见解太浅薄。 六、(12分) 22.根据文意,为下面语句排列正确顺序。(4分) ①也就是说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未降低。 ②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 ③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 ④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到批判。 ⑤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工作的观念真正转变。 正确排序: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改写相关语句。(4分) 不知什么时候起,①我们就生活在广告里了。广告事实上已经占据了我们整 个时间和空间。②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大街上,没有一处能少了广告 。 将画线①处改为比喻句,将画线②处改为排比句,以突出广告的铺天盖地 之势。(不改变原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下列例句,以“夏天”、“秋天”为情境,写两段与例句句式和意蕴 相同的话。 仿照横线前的句子,再写两个结构基本相同,语意相关的句子。(4分) 例句:微笑是春天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每颗沉睡的心灵,期待它 们慢慢地苏醒。 微笑是夏天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笑是秋天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 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 活你的灵感……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是古诗词中的,也可以采自中外现当 代诗作;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田东高中 2005—2006学年度高二月考测试题 语文答题卡 2005.12 第 I卷(每题 3分,共 42分) (注:请用铅笔填涂,否则无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第 II卷(共 108分) 15.(8分) (1) (2) (3) (4) 16.(6分) (1) ; (2) 17.(4分) (1) , (2) , (3) , (4) , 班 别 姓 名 学 号 姓 名 注:主观题及作文请用黑色笔答题,否则无效 18.(4分) 19.(6分) (1) (2) (3) 20.(4分) 21.( 4分 )( )( ) 22.( 4分 ) 23.( 4分 ) (1) (2) 24.( 4分 ) (1)微笑是夏天里的 (2)微笑是秋天里的 参考答案 1.C(A偃 yǎn仰 汶wèn水 B栏楯 shǔn D修葺 qì 徂 cú徕) 2.A(B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既:已经。C杜:闭。D鬻:这里是“卖”) 3.C 4.D 5.B(A问号改为逗号;C分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逗号改为 冒号D.“后来”前的逗号应为分号)6.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7、C 8、A (根据文意,Red Tacton芯片能容纳任何类 型文件的电子数据,并非文件本身,所以,图书、文献并不能直接储存) 9、B (理解题干 上一句话的关键词是“人体”、“导线”、“信息传输”、“不间断”。A偷换概念,似是而 非,原文指出,Red Taceton研究不是试图利用人体本身的自然电流,而是利用整个人体 电场来进行信息传输。C“人体可以克服这一不足”表意不明,可改为“人体作为数字信息 传输的导线,传递信息时不会间断”。D遗漏信息,以偏概全)10、C(推断太绝对 化)11.D(摈:排斥,抵抗)12.C(C.用,拿;A.被 / 在;B.这样 / 形容词尾,……的样子;D.却,竟然 / 是(在),表判断) 13.B(区区: 古义和今义都是指人或事物不重要。A.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C.古 义:挺身而出。今义: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D. 古义:休养生息。今义: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 14.C( 苏辙的《六国 论》没有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而是就史论史。)15.①可是世上的奇妙雄 伟.、珍贵奇特.、极不平凡的景观,又常常在险阻僻远的地方。②到了那些幽暗的 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③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 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④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了。 16.(1)前一层写登高见闻 后一层写悲秋之情。(2分,意对即可) (2)诗人的羁旅愁思和孤独感,就像那无边的落叶和滚滚而来的长江水一样, 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相融合。(2分)这样写,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 意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了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了离乡万里、人到暮年 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2分) 17.(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8.两种态度:对和我们年龄相差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喜欢并保护; 对比我们年轻不多的后生,我们就厌恨以至于嫉忌。 19.比喻小孩子;成年人(老头子);成年人喜欢小孩子 20.讽刺一些现代人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狡猾伎俩、狡猾的“智慧”不以为 耻,反以为荣的态度。 21.DE (D项尤其“热情”子虚乌有 E与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主题不符) 22.④③②⑤① 23.①我们就生活在广告的海洋里了(2分,形式为比喻,不改变原意) ②打开报纸,广告!打开电视,广告!打开收音机,广告!走在大街上, 还是广告!(2分,形式为排比,不改变原意。) 24.微笑是夏天里的一片绿荫,真诚地呵护着每颗烦躁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 平静。 微笑是秋天里的一串硕果,多情地告慰着每颗稚嫩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成熟。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1 16:11:1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