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13:37
角的概念的推广一节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二.doc(66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组合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基本概念:组合、组合数. 2.基本公式:组合数公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 2.明确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组合数公式. 4.能够应用组合数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组合数公式的推导过程,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排列 与组合概念中找到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增强对组合数公式的记忆 效果. ●教学重点 组合数公式. ●教学难点 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学辅导法 针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探求组合与排列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到 它们的区别,为进一步推导组合数公式作好铺垫. 在组合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中找到推导公 式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第一张:问题一(记作§10.3.1 A) 第二张:问题二(记作§10.3.1 B) 第三张:组合数公式推导(记作§10.3.1 C) 第四张:本节例题(记作§10.3.1 D)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排列及其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下面 两个问题.(给出投影片§10.3.1 A) 1.甲、乙、丙三人作为元旦晚会的候选人,需要选2名作主持人,其中1名 作正式主持人,一名作候补主持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甲、乙、丙三人作为元旦晚会的候选人,需要选2名共同主持节目,有多 少种不同的选法? [师]大家注意一下,这两个问题有何区别? [生]第1个问题就是我们所学的排列问题,对应于从 3个不同元素中选 2 个不同元素的排列,选出的 2个元素有顺序之分;第 2个问题只需 2个人选出 来即可,无顺序的差别. [师]第 2个问题中,所选 2名主持人无顺序关系,因而它是从 3个不同 的元素中取出2个,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求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组.这就 是本节所要研究的组合问题. Ⅱ.讲授新课 1.组合(板书)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个不 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师]下面大家比较一下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试说出它们的区别. [生]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如果两个组合中的元素 完全相同,那么不管元素的顺序如何,都是相同的组合;只有当两个组合中的 元素不完全相同时,才是不同的组合.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试举一例:ab与 ba 是两个不同的排列,但它们却是同一个组合. 2.组合数(板书)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 n个不 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 mn 表示. [师]有了上述概念,我们就可将问题2的结论用组合数表示. [生]由问题2可知: 不同选法有甲、乙,乙、丙,甲、丙三种,故有C 23 =3. [师]有了组合数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一.完成这件 事可分两步: 第一步:先从三人选出2名,有C 23种方法. 第二步:再将选出的2人排列,有A 22 种方法. 由分步计数原理可知不同方法有C 23 ·A 22种. 而根据排列知识,所求不同方法为A 23 . 故可得:A 23 =C 23 ·A 22 . 这一式子揭示了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即C 23 = 2 2 2 3 A A . [师]如果将上述关系加以推广,我们就可得到组合数公式.(给出投影片 §10.3.1 A) 3.组合数公式(板书) )!(! ! ! )1()2)(1( A AC mnm n m mnnnn m m m nm n    (n,m∈N*,m≤n) [师]下面,我们做例题来熟悉组合数的运算. [例1]计算: (1)C 47 ;(2)C 710 . 解:(1)C 47 = !4 4567  =35; (2)C 710 = !3!7 !10 =120. [例2]已知 nnn 765 C10 7 C 1 C 1  ,求C n8 . 解:由组合数公式得 !7 )!7(! 10 7 !6 )!6(! !5 )!5(! nnnnnn  化简得:n2-23n+42=0 ∴n=21或 n=2 ∵n≤5 ∴n=2 ∴C n8 =C 28 = !6!2 !8 =28. [例3]求证: 1C1C   mnmn mn m . 1 1 C1C )(! ! )!1)(( ! )!1( 1 )!1()!1( !1C1 )!(! !C:           m n m n m n m n mn m mnm n mnmn n m m mnm n mn m mn m mnm n证明 评述:上述三个例题,目的都在于使学生熟悉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师]我们接下来进行课堂练习. Ⅲ.课堂练习 课本 P99练习1,2,3,4,5,6. Ⅳ.课时小结 [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通过寻求排列、组合的区别,加深对组合概 念的理解,通过排列、组合的联系,理解排列数、组合数公式之间的联系,并掌 握组合数公式,并且能应用它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 P104习题10.3 1,3,4,5. (二)1.预习课本 P100~P103. 2.预习提纲 (1)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2)组合问题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3)注意组合数等式的实际模型. ●板书设计 §10.3.1 组合(一) 1.组合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 2.组合数 从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个 数. 3.组合数公式 ! )1()1( )!(! !C m mnnn mnm nm n   例1 例 2 例 3 解答过程 学生练习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2 16:26:5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