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13:3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课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二.doc(56.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1   教学目的   通过求点到直线距离的问题,逐步转化为求原点到直线的距离,进 而归结为创立一种特定形式的方程——直线的法线式方程,使学生了解 运用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得到一般性解决 的全过程,以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今天我们来探讨点到直线距离的求法.假定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已 知一个点      下,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点P和直线l上的任一点都有一个距离(图1),而点P到直线l上 的哪一点的距离是作为点P到直线l的距离呢?根据定义,是点P到垂 足Q的距离.它是垂直距离,也是最短距离.   明确了要求以后,不妨先从几何上来看,应该怎么做?然后再想想, 它反映到解析几何上,要做的是什么?   提问: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只要说出方法和步骤.    (学生一般都能回答: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Q,|PQ| 为点P到直线l的距离.)   再提问:怎么求出垂线方程?    (答:已知点和斜率,用点斜式方程求得.)   怎么求出垂足Q?    (答:解直线l与直线PQ所组成的方程组.)   怎么求|PQ|?    (答:用两点距离公式.)   小结:肯定这个问题是可以这样解决的.把求点到直线距离的问题 归结为求两点的距离.   二、启发引导     因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在解析几何里是经常会遇到的,所以我们有 必要进一步创造出一套“工具”来,使得能较方便地解决点到直线距离 的问题.就像求两条直线的夹角,可以利用直线的斜率,斜率为求角创 造了条件,是求角的“工具”.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解析几何里,能不 能找出求点到直线距离的基本工具?   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不是一定要从点P来求呢?如果点P的 坐标的数据很复杂,有没有可能把它“化简”,换成另一个点,而结果 却一样?就是说,有没有可能把活动的范围扩大一些?就像解方程一样, 可以把复杂的方程化成简单的方程,只要保持同解就好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吗?怎么求?    (学生一般能回答:平行线之间距离相等,一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 一直线的距离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由此可以想到:如果过点P作直线l′∥l,那么直线l′上的任意 一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等于点P到直线l的距离(图2).于是,平行线 之间的距离可以归结为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反之,点到直线的距离也 可以归结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这样,我们已经把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转化为求两条平行线l′ 与l间的距离,这也像立体几何中,把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一条 与过另一条的平行平面的距离一样.那么,怎么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呢?还是要取点,归结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只是点可以自由选取.   在平面上,任意取一点M,能算出两条平行线l与l′间的距离吗? 如果点M取在:(1)l′上;(2)l上;(3)l与 l′之间;(4)l与 l′的外 侧.怎么算呢?可以结合几何图形来考虑.   设点M到直线l、l′的距离分别为d、d′(图3),则(1)是 d+0;(2) 是 d′+0;(3)是 d+d′;(4)是 d-d′或d′-d.   既然在平面上任意取一点,都能算出两平行线l与l′间的距离, 那么取哪一点最好呢?当然是原点.它既简单又基本.于是,如果我们 求出从原点到任何一条直线的距离,我们就解决了求点到直线距离的问 题.   怎么求原点到已知直线l的距离呢?目的是希望能从直线的方程中 看出原点到它的距离,就像从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中看出直线的斜率一样. 而能从点斜式看出斜率,是在用斜率这个条件来确定直线,使斜率在方 程的系数里反映出来之后.因此,如果能把已知直线l用原点到它的距 离来表示,就是说用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直线的位置.那么这个距 离就可能反映在直线方程的系数里.   如果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 p确定了,那么直线l的位置确定了吗? 它的位置将怎样?   它的位置没有完全确定.它是以原点为圆心,p为半径的圆的切线 (图4),并且只有这个圆的切线才满足条件.如果再进一步确定切点 N,那么切线,即直线l也就完全确定了.切点 N由角θ=∠xON的大小 确定.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切点 N的坐标是 (pcosθ,psinθ),利用点斜式,直线l的方程为      这与直线l由两个条件 p与θ确定是一致的.   进而对p≥0和 0≤θ<2π加以说明,即说明定义:         线都有 p和θ,即任何直线都可表示为法线式方程.   三、化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为法线式     如果直线l的方程是由一般形式 Ax+By+C=0给出,那么为求点到 直线的距离,就有必要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法线式.               四、练习和作业     围绕直线方程是否为法线式的判断,及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法 线式设计练习,以巩固直线方程法线式的概念.练习和作业题略.   教案说明    (1)点到直线距离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为线 索,引入直线方程的法线式,让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法线式 的方法.第二课时讲清法线      课时基础上,第二课时用法线式求点到直线距离是比较方便的.   虽然现行解析几何课本中,不介绍直线的法线式方程,也能求点到 直线的距离.但是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反过来,用 距离表示直线方程,则是法线式的特征,有很多应用.而现行课本中直 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只是由点斜式派生出来的,有失偏颇.为了加强解 析几何概念和方法的教学,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重点高中补 充这些内容是必要的.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2 16:26:5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