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13:38
三角变换中的最值问题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118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三角变换中的最值问题教案 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和、差、倍、半角公式,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解决 典型的三角函数式的最值问题.   2.在学生掌握三角函数式最值的基本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在解决最值应用问题时,会引入角做变量列出目标函数,借助繁多的 三角公式求解函数最值.   3.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角函数式与代数式的相互转化,训练学生 灵活选择代数与三角变换两种工具,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教会学生把三角函数式最值问题转化为代数式的最值问题, 同时能够利用三角变换知识解决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恰当选取方法解决 问题.   难点是培养学生利用三角变换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体现三角变换 的工具性.讲授难点是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题目,恰当选取变量,正确列 出较易求最值的目标函数.   教学过程设计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和、差、倍、半角公式,深感三角公式繁多,变 换多端,同时三角函数还具有单调性及有界性.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三 角变换中的最值问题.首先我请一位同学回答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有哪些 基本求解方法.   生:有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如最常用的二次函数法、复合函数 法、分离变量法、方程法、换元法等.   师:这位同学回答很好.我们在学习三角函数式的最值问题时也希 望大家注意总结方法.下面让我们看第一个例题.   例 1 求 y=cos2x+6cosx+5的最大、最小值.   分析:这个函数式变量形式不统一,我们首先要设法统一变量再求 其最值.   生:可以利用倍角公式统一变量,转化为二次函数求解.      因为 cosx∈[-1,1],所以 ymax=12,ymix=0.   师:这个题目我们借助二次函数这一工具求最值,注意到了代数与 三角变换间的沟通.下面我们看例 2.   例 2 求函数 y=sinx+cosx+sinx·cosx+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生:这个题目既有“sinx”又有“cosx”,若用 sin2x+cos2x=1求解, 会出现根式,所以考虑把角度取半使其次数升高.   解 y=sinx·(1+cosx)+1+cosx   =(1+cosx)·(1+sinx)            师:这位同学为了不出现根式而把角度减半以达到升次的目的,很 好.但若把题目改为 y=sinx+cosx+3sin xcosx+1,这样能否可行?对例 2 有没有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   生:观察到(sinx+cosx)2=sin2x+cos2x+2sinxcosx=1+2sinxcosx,故联 想到换元法.设         师:这位同学的解法更具有普遍意义,特别值得表扬的是这位同学 在换元时注意到了等价性,即求出了 t的取值范围.下面我们看例 3.   例 3 已知 x2+y2=1,求 u=3x+4y的值域.   分析:这个题目是代数式的最值问题,若用代数方法求解,要首先 统一变元,这样就会出现根式,运算不够简洁.观察到 x2+y2=1这一制 约条件,联想到 sin2x+cos2x=1,可令 x=cosα,y=sinα.进行三角换元, 利用三角公式求最值.   解 令 x=cosα,y=sinα.则   所以 u∈[-5,5].   下面我们做三个练习:      (分别请三位同学板演.)   解 1 令 x=2cosα,y=2sinα,则   所以μ∈[-10,10].            师:这三位同学都注意到所求函数的定义域,利用三角换元求解最 值.一般来说,利用三角换元求解 y=f(x)的最值问题的步骤为:1°求 函数 y=f(x)的定义域;2°根据求出的定义域设计换元,注意换元后给 出一个能够保证其值域充满给定函数 y=f(x)的定义域的新变量的最小取 值范围,如练习 2中要求 x∈[-1,1],令 x=sinα后给      利用换元法求最值不仅限于把变量 x换为 sinα或 cosα,还可以换 元为 tanα,cotα等,要依所给函数而定;三角换元也未必只在代数式 求最值时才能用,如求函      以上我们研究了函数式的最值问题,下面我们看几个最值应用问题, 探讨如何利用三角这一工具解决问题.   例 4 欲在半圆形铁皮(如图 1)截取矩形,如何截取利用率最高.(半 径为 R)   分析:矩形ABCD的面积取决于 CD的位置,而 CD∥AB,故 C点 位置一旦取定,则D点位置也随之而定.C点在圆周上,连结圆心O与 C点,则∠COB的大小便确定了 C点的位置,故引入∠COB作为变量 写出目标函数.         利用三角变换解最值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全面分析题目, 选择恰当的自变量;2°列出目标函数,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3°利用 三角变换公式求最值.   若我们把半圆形铁皮改为扇形铁皮,如何求解呢?请同学们练习.   练习 4 在半径为 R,中心角为α的扇形铁皮中(如图 2)截取矩形, 何时利用率最高.   (此题可利用正弦定理,即△ABC中,A,B,C为三内角, a,b,c为其      (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请学生回答.)   生:与例 4相似的有矩形ABCD面积由 CD位置决定, CD∥AB,C点位置决定了矩形ABCD的面积,而∠COB的大小决定了 C点位置.故引入∠COB为变量.这个题目与例 4的区别在于目标函数 较例 4复杂.   解 设∠COB=θ,θ∈(0, ).   在 Rt△COB中,|BC|=Rsinθ,在△COD中,∠CDO=π- ,∠DOC= -θ,由正弦定理,            师:四个题目还可以略加改动.   练习 5 在中心角为 半径为 R的扇形中如图截取矩形(如图 3),何 时利用率最高.   请同学们课下解决,并且总结这类有动点在圆周上的题目的解法.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题:   例 5 边长为 a的正三角形ABC,其中心为O,过O的直线MN分 别交AB,      分析:OM与ON的长度与过O的直线MN的倾斜程度有关,故引 入∠AOM为变量,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表示出|OM|及|ON|,求解最值.   解 设∠AOM= .                  这个题目仍然是引入了角做变量,利用三角变换这一工具求解最值. 这个题目限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直接影响结果,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小结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即函 数式的最值问题及最值应用问题.函数式的最值问题是最值应用问题的 基础,解决函数式的最值问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地选用代数与三角两种工 具,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应注意一些典型方法的总结.解决最值 应用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分析题目,选择恰当的自变量,列出相对简单 的目标函数以便于求解最值.   作业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3.求周长为定值 P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4.△ABC中,AB=AC=1,△ABC与以 BC为边的正△BCD面积 和为 S,求 S的最大值.   5.如图 5,AB是半圆直径,延长AB到D,使 BD=R,C为半圆上 的动点,C在何处时,以DC为边的正△CDP与△OCD面积和最大.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最值问题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个内容,求最值的方法多样,不可能 一一列举.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灵活选用代数与三角两种工具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转化”这一数学思想,体现“三角变换”的工具 性.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2 16:26:5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