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13:39
线段的定比分点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12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线段的定比分点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理解点 P分有向线段 21PP 所成的比λ的含义和有向线 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并能应用解题。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解题时区分 00   还是 教学方法; 启发式 上次作业问题: 教 具: 课堂反馈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向量的加减,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法则;2.向量的坐标运算 二、新课讲解: 1.线段的定比分点及λ P1, P2是直线 l上的两点,P是 l上不同于 P1, P2的任一点,存在实数λ,使 PP1 =λ 2PP λ叫做点P分 21PP 所成的比, 有三种情况: λ>0(内分) (外分) λ<0 (λ<-1) ( 外分)λ<0 (- 1<λ<0) 注意几个问题: 1 λ是关键,λ>0内分 λ<0外分 λ-1 若 P与 P1重合,λ=0 P与 P2重合 λ不存在 3 始点终点很重要,如P分 21PP 的定比λ= 2 1 则 P分 12PP 的定比λ=2 2.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获得: 设 PP1 =λ 2PP 点 P1, P, P2坐标为(x1,y1) (x,y) (x2,y2) 由向量的坐标运算 P1 P1 P1P2 P2 P2P P P O P1 P P2 PP1 =(x-x1,y-y1) 2PP =( x2-x1, y2-y1) ∵ PP1 =λ 2PP (x-x1,y-y1) =λ( x2-x1, y2-y1) ∴     )( )( 21 21 yyyy xxxx                 1 1 21 21 yyy xxx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3.中点坐标公式:若P是 21PP 中点时,λ=1 2 2 21 21 yyy xxx   中点公式是定比分点公式的特例。 练习:课本115页练习。 4.例题: 例1、 已知点 的值及的比分求点 xPPPPPxP 12121 ).4,2().5,1().1,(  (2)求点 的值。的比分 221 PPP 解:由 21 4511 11 1 1 211        解得得yyy 11 1 211     xxx 由 2 3 1 211 22 2 2 221        解得得xxy 例 2. CDGABDyxCyxByxAABC 是的中点,是边(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1 上的一点,且 2GD CG 求点G的坐标。 解:由D是AB的中点,所以D的坐标为 GDCGyyxx 2),2,2( 2121  又 321 22 321 21 3 xxx xxx x    321 22 321 21 3 yyy yyy y    即G的坐标为 )3,3( 321321 yyyxxx  .重心坐标公式 例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为 对角线的交),6,2(),7,2 9( BA  点为 ),,( 2 33M 则 另 外 两 个 顶 点 的 坐 标 为 ( ),),(, 34102 21  例4、△ABC顶点A(1, 1), B(-2, 10), C(3, 7) BAC平分线交BC边于D, 求 D点坐标 解:∵AD平分角BAC.|AC|= 10262 22  |AB|= 1039)3( 22  .∴D分向量CB所成比λ= 3 2 设D点坐标(x, y) 则 1 3 21 )2(3 23    x 5 41 3 21 3 2107    y ∴D点坐标为:(1, 5 41 ) 例 5、过点P1(2, 3), P2(6, -1)的直线上有一点P,使| P1P|:| PP2|=3, 求 P 点坐标 解:当P内分 21PP 时 3 当P外分 21PP 时 3 当 3 得P(5,0) 当 3 得P(8,-3) 备 用 例 题 : 若 直 线 02:  ymxl 与 线 段 AB 有 交 点 , 其 中 A ( - 2,3),B(3,2),求 m的取值范围。 解 : 设 l 交 有 向 线 段 AB 于 点 P ( x,y ) 且 点)时直线过,当 APB AP 00(   O P1 P P2 • • • • P’ D B C A 则可得 3 4 2 5,043 52 1 231 32          mmm mlP y x 或得上,故可得点在因     由于设 时,无形中排除了 P,B 重合的情形,要将 B点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得 3 4 2 5,3 4  mmm 或故 补充内容:如图,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设 bOPaOP  21 , , 2121 ,, PPPPOPbPPaOPPP  baOPOPbaOP     11 1),()( 这就是线段的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特别当,当P为线段P1P2的中点时,有 )(2 1 baOP  三、小结:定比分点、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中点公式及应用。 四、作业:课本115页 2、3、4、5. O P1 P P2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2 16:26:5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