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13:40
子集全集补集一节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159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渗透等价转化思想. (三)德育渗透目标 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 ●教学重点 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 2.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方法 讲、议结合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1.2.1 A) 我们共同观察下面几组集合 (1)A={1,2,3},B={1,2,3,4,5} (2)A={x|x>3},B={x|3x-6>0} (3)A={正方形},B={四边形} (4)A=,B={0} (5)A={直角三角形},B={三角形} (6)A={a,b},B={a,b,c,d,e} 第二张:(记作§1.2.1 B)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 合 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包含集合 A.记作 A B(或 BA),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第三张:(记作§1.2.1 C)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与 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的元 素,同时集合 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等于集合 B.记作A=B. 用式子表示: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1.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 2.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由集合元素的多少对集合进行分类,由集合元素的有限、无限选取表示集合 的方法.故问题解决的关键主要在于寻求集合中的元素,进而判断其多少. Ⅱ.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从下面问题的特殊性,去寻找其一般规律. 投影片:(§1.2.1 A) 我们共同观察下面几组集合 (1)A={1,2,3},B={1,2,3,4,5} (2)A={x|x>3},B={x|3x-6>0} (3)A={正方形},B={四边形} (4)A=,B={0} (5)A={直角三角形},B={三角形} (6)A={a,b},B={a,b,c,d,e} [生]通过观察上述集合间具有如下特殊性 (1)集合A的元素1,2,3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 (2)集合A中所有大于3的元素,也是集合B的元素. (3)集合A中所有正方形都是集合B的元素. (4)A中没有元素,而B中含有一个元素0,自然A中“元素”也是B中元素. (5)所有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即A中元素都是B中元素. (6)集合A中元素a、b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师]由上述特殊性可得其一般性,即集合 A都是集合B的一部分.从而有 下述结论. 投影片:(§1.2.1 B)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 合 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包含集合 A.记作 A B(或 BA),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师]请同学们各自举两个例子,互相交换看法,验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 定义. [师]当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 时,则记作 A B(或 B A). 如:A={2,4},B={3,5,7},则A B. [师]依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子集. 请填空: A(A为任何集合). [生] A [师]由 A={正四棱柱},B={正棱柱},C={棱柱},则从中可以 看出什么规律? [生]由题可知应有AB,BC. 这是因为正四棱柱一定是正棱柱,正棱柱一定是棱柱,那么正四棱柱也一 定是棱柱.故AC. [师]从上可以看到,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 师 ] 如 A = { 9 , 11 , 13 } , B = {20,30,40},那么有AA,BB. 师进一步指出: 如果AB,并且 A≠B,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这应理解为:若 AB,且存在b∈B,但 bA,称 A是 B的真子集. 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 B A) 真子集关系也具有传递性 若 A B,B C,则A C. 那么______________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生]应填 (2)集合相等 两个集合相等、应满足如下关系: A={2,3,4,5},B={5,4,3,2},即有集合 A的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集合B的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 投影片:(§1.2.1 C)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与 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的元 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 记作A=B. 用式子表示: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如:{a,b,c,d}与{b,c,d,a}相等; {2,3,4}与{3,4,2}相等; {2,3}与{3,2}相等. [师]请同学互相举例并判断是否相等. 稍微复杂的式子特别是用描述法给出的要认真分辨. 如:A={x|x=2m+1,m∈Z},B={x|x=2n-1,n∈Z}. 2.例题解析 [例1]写出{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分析:寻求子集、真子集主要依据是定义. 解:依定义:{a,b}的所有子集是、{a}、{b}、{a,b},其中真 子集有、{a}、{b}. 注:如果一个集合的元素有 n个,那么这个集合的子集有 2n个,真子集有 2n-1个. [例2]解不等式x-3>2,并把结果用集合表示. 解:由不等式x-3>2知x>5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是{x|x>5} Ⅲ.课堂练习 (一)课本 P9练习 1、2、3 1.解:集合{a,b,c}的所有的子集有、{a}、{b}、{c}、 {a,b}、{a,c}、{b,c}、{a,b,c}. 其中真子集有、{a}、{b}、{c}、{a,b}、{a,c}、{b,c}. 3.(1)解方程x+3= 2 x -5,并把结果用集合表示. 解:∵x+3= 2 x-5 ∴x=-16 那么解集为{x|x=-16}. (2)解不等式3x+2<4x-1,并把结果用集合表示. 解:由3x+2<4x-1知 x>3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3}. (二)补充练习 已知A={x|x<-2或 x>3},B={x|4x+m<0},当 AB时,求实 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该题中集合运用描述法给出,集合的元素是无限的,要准确判断两 集合间关系.需用数形结合. 解:将 A及 B两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要使 AB,则B中的元素必须都是A中元素 即B中元素必须都位于阴影部分内 那么由x<-2或x>3及 x<- 4 m 知 - 4 m <-2即 m>8 故实数m取值范围是 m>8 Ⅳ.课时小结 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真 子集. 2.清楚两个集合包含关系的确定,主要靠其元素与集合关系来说明.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 P10习题1.2 1,2,3 1.图中A、B、C表示集合,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包含关系. 解:由图形结构及子集定义 A是B的子集,而B又是A的子集.故ABC 2.下列各题中,指出关系式AB、AB、A B、A B、A=B中哪些成立: (1)A={1,3,5,7},B={3,5,7}. 解:因B中每一个元素都是A的元素,而A中每一个元素不一定都是B的元 素, 故 ABA B成立. (2)A={1,2,4,8},B={x|x是 8的约数}. 解:因x是 8的约数,则x:1,2,4,8 那么集合A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B的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 故A=B. 式子AB、AB、A=B成立. 3.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x|x≤10} 解:不正确.因数 2不是集合,也就不会是{x|x≤10}的子集. (2)2∈{x|x≤10} 解:正确.因数 2是集合{x|x≤10}中数.故可用“∈”. (3){2} {x|x≤10} 解:正确.因{2}是{x|x≤10}的真子集. (4)∈{x|x≤10} 解:不正确.因为是集合,不是集合{x|x≤10}的元素. (5) ??{x|x≤10} 解:不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6) {x|x≤10} 解: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4,5,6,7} {2,3,5,7,11} 解:正确.因为{4,5,6,7}中 4,6不是{2,3,5,7,11}的元素. (8){4,5,6,7} {2,3,5,7,11} 解:正确.因为{4,5,6,7}中不含{2,3,5,7,11}中的 2,3,11. (二)1.预习内容:课本 P9 2.预习提纲: (1)求一个集合补集应具备的条件. (2)能正确表示一个集合的补集. ●板书设计 §1.2.1 子集、全集、补集 1.子集概念(定义) 举例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子集 练习 作业 (2)集合相等 小结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2 16:26:4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