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
“一五”计划制定的条件和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概念;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
历史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召开和 1954年宪法的制定。
2.能力方面:(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一化三改”的关系和三大改造的教
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中国人民全力投入和支持工业化建设的
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对重工业在“一五”计划工业化建
设中突出地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国情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使
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的
建设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一
内容与前面所学过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和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有直
接联系,要引导学生联系这些知识,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及
开展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三大改造对工业化建设和确立社会主
义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进行三大改造的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
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三大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可通过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与其它国家所面临的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不同国情的比较,引
导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在三大改造中所采取的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保证从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选择,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通过教学培
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
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
一去不复返了”。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
本原因何在?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是否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
生:(思考后回答)
师:(归纳、总结)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
切相关,但从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的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
达的西方侵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
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
命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政府为实
现这一目标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准备工作?
生:(回忆所学内容,回答)
师:(概括、总结)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从农业国向工
业国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伟大目标。建国初期,通过
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建立国营经济,恢复国民经济
等一系列斗争和努力,使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国
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党和政府从 1953年开始,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
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板书第三节的课题)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师:1953年,中国共产党经过酝酿、讨论,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同时,制定了完成过渡任务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即第一个五年计划。请同学们
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思考:在这两个重要文件中,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基
本任务?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容分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
程中,党和政府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了解过渡时期的概念,思考、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规定的基本任务概括起
来就是“一化三改”,即实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党和政府所
遵循的原则是二者同时并举,在较长时间内逐步实现。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遵循这
样的原则来开展工作?请同学们结合工业化所需要的条件和教材有关中国进行
工业化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容进行思考、回答。
生:(在教师指导下回忆有关知识,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工业化建设必须具备资金、原料、市场等条件,这就需要
改变自然经济所造成的生产的分散性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而中国在进行工业化
建设时,不仅缺乏工业基础,更为严重的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保留了大
量自然经济的残余,特别是农业、手工业中大量个体生产的存在,使生产水平的
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满足工业化展开后,城镇规模扩大、非农业人口增加
和工业生产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在“一五”计划刚刚展开时,因农业生产水平
低对工业建设发展的制约已经暴露出来。(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大量个体经
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工业化的建设,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缺
乏稳固的经济基础。因此,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党和政府采取措施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中为工业化
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党和政府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设想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完成过渡任务。这一时期就是我
们所说的“过渡时期”。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的规划时还是本着
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
五”计划提出后,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伟大探索。(教材板书标题)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师:“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时,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
了什么原则和方针?通过什么形式进行?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概括、思考回答)
师: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
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
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
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
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
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
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和政府采取
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
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这种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
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
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
取措施进行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其发展中具有什么特点?
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
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
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
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
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
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
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
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
和步骤?有什么好处?
生:(阅读教材,概括、回答)
师: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
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
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
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
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
济过渡的新途径。
经过三年的斗争和努力,党和政府在“一五”期间完成了对私有制经济的
改造,这对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至 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国民经济中的
经济成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
这表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历史发
展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一方面在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党和政府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开展大规模
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党和政府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
况,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使社会各界革命和生产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对
工商业的社会改造完成后,一位曾被称为“纺织大王”的民族资本家谈到:
“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
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充
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改造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良好的
社会基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三大改造的任务比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预计时间提前了十几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和偏差,对后来的
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但从总体上看,三大改造的完成
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三大改造完成的过程中,“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任务也超额完
成。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师:建设工业化国家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在工业化发展过
程中,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模式,两种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应该借鉴哪一
模式?为什么?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运用投影,提
供阅读教材)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
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
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
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
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
如果这事作迟了,那就要失败。”
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生:(讨论、回答)
师:(归纳、总结)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是先通过发展轻工业进行长期
积累,逐渐实现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化。苏联则是先从重工业入手,在短期内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迅速提高
国家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水平,加强国防力量成为当务之急,这与苏联在
20年代所面临的情况极为相似。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建设社
会主义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疑具有榜样的作用。同时,中国近代史
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是行不通的。中国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因此,苏联模式更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从 1953年开始
党和政府集中力量进行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至 1957年,我国的工业
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一五”期间,我
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原因何在?
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有关知识,思考、回答)
师: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以重工
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发展,使内地重要地区
内地和边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为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人民
生活的改善使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所以在短期能够取得
这样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切实可
行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发展
的美好前景使人们焕发出空前的热情,全国人民在各行各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为工业化奉献力量,是取得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党和政府在依靠自己力量进行
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借鉴了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苏联专家对中国建设
的帮助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历史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经济
成就的取得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师:1949年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
生:(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
师: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是对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民主革命斗争经验的
总结,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在建国初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随
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逐步完成,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
段,这就需要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在法律上作出新的规定,以
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成为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
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建设
进行全面规划。
生:(阅读教材,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
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这一文件对国家政
治、经济有哪些新的规定?
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
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经济基础的地位。由此在
法律上确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对
于调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
用。
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的完
成,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伟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一个长期落后
的古老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和
更多的问题。此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
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进行奋斗,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