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13:43
原子核的教案示例 高一.doc(109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原子核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原子核的构成及基本微粒;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初 素原子百分比与近似原 子量的关系;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对元素和同位素概念的对比掌握同位素的判断方法;通过 元素原子量、元素的近似原子量与同位素原子量、原子质量数之间关系的对比,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体积、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 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 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测定同位素原子量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 科学需要的是严谨求实的作风。 科学方法: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同位素的概念和天然同位素原子百分比与近似原子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投影) 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及 其质量和电性的关系? 介绍微粒的实际质量: 质子(1.6726×10-27kg) 中子(1.6748×10-27kg) 电子(9.11×10-31kg) 讨论并归纳出: 相对质量:质子 (1.007) 中子(1.008),电子 (1/1836) 电荷:质子(+1), 复习 初中学过的 原子的基本 知识。 电子(-1),中子(不带 电) 【设问】原子核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两者互相吸引, 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 【讲解】核外电子作高速 运动(约 2200 km·s-1),如人 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高速运动, 不会掉下来。 思考,某些同学可能 回答出:核外电子作高速运 动。 认识 原子是一个 矛盾的对立 统一体。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 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 之一,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 分之一。 【比喻】如果原子核像一个足球 那么大,原子将有多大? 思考、想像:原子 将有足球场那么大。 形象理解 原子和原子核 的大小关系。 【提问】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关 系又如何呢?学生讨论后给出结论。 【板书】①原子的质量数 (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阳 离子或阴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 回忆刚才复习过 的微粒质量关系,得 出结论; 原子的质量集中 在原子核内,核外电 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 计。 明确原子 的质量主要由 原子核决定。 【讲解并板书】原子组成的表示 方法: 其中:X为元素符号,A为质 量数,Z为质子数。 【提问】如何求中子数N。 理解X、Z、A、N 的含义。 思考回答: N=A-Z。 初步了解 原子的表示方 法。 【投影】课堂练习 1.某原子 Z=11,N=12,求 A,并用原子核组成表示式表示其 原子核的组成。 A,e 练习。 巩固原子 组成的表示方 法。 【投影】讨论:已知其原子的质 子数, 中子数,原子质量数分别为: Z 1N 0A 1∶ ∶ ∶ 1 1 2 1 2 3 1.写出它们的原子组成; 2.对比三种原子的异同点; 3.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是 不是同一种元素?是不是同一种原 子? 讨论,回答。 2.相同点:质子 数相同;不同点;中 子数和质量数不同。 3.复习元素的概 念:质子数相同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 相同,因此它们属于 同一种元素。 因为它们的中子 数不同,原子质量数 也不同,因此它们不 是同一种原子。 通过举例, 在复习元素概 念的基础上, 引入同位素的 概念。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种元素,又不是同一种原子, 它们的关系如何呢? 【讲解并板书】同位素的概念。 倾听,笔记。 理解同位素的含义 是:在周期表中位于同 一个位置上。 阅读课本,了解氢 的同位素氕(H),氘 初步理解 同位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 的同一元素的原子间互称同位素。 (D),氚(T)的表 示方法。 【讨论】如何判断是否为同位素 讨论并回答: (1)质子数相同, 一定为同一元素的原子 (包括简单离子); (2)中子数不相 同; (3)分子之间不 能称同位素。 加强对同 位素概念的理 解。 【投影】课堂练习 3.判断下列各组微粒的关系 为同位素的有:____。 ①H2,D2,T2;② 14C,14N; ③ 35Cl,37Cl-;④ 16O,17O,18O; ⑤ B,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之间 一定互为同位素;(B)已发现的 元素有 112种,因此有 112种原子; (C)属于同位素的原子一定为同 种元素;(D)水(H2O)和重水 (D2O)互称同位素。 做练习。 巩固同位 素的概念。 【知识介绍】自然界中大多数元 素均有同位素,有的稳定,称为稳 定同位素,有的有放射性,称为放 射性同位 素。如:碳元素有两种稳定的 同位素 12C和 13C,还有放射性同位 素 14C。(见附 4) 讨论回答同位素原 子的实际应用有:原子 弹、氢弹、60Co用于放射 治疗、14C用于出土文 物的鉴定等。 了解同位 素的存在及其 应用。 【设问】同位素原子间的性质有 何异同?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 读课本 120页。 阅读、思考、回答。 同位素构成物质的 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 进一步掌 握同位素的区 别和联系。 性质基本相同。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自然界中的元素多数 均存在 同位素,那么,如何计算元 素的原子量呢? 【讲解】原子百分组成的概念 强调是原子个数的百分比,或物 质的量的百分比。 元素原子量:见课本第 120 页。 【板书】元素的原子量由按各 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 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理解元素原子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元素 原子量的基本概念。 【计算示例】氯元素原子量的 计算: 35Cl原子量 34.969占 75.77% 37Cl原子量 36.966占 24.23% 氯元素的原子量的计算: 34.969×75.77% +36.966×24.23%=35.453 【讲解】为计算方便,用原子 质量数代替同位素原子量进行近 似计算。 氯元素近似原子量: 35×75.77%+37×24.23%=35.5 笔记,理解。 理解元素原子量的 计算方法,理解元素原 子量是根据同位素原子 量和原子百分组成求出 的平均值。 初步掌握元素 原子量和近似原子 量的计算方法。 【课堂练习】 练习,并思考为什 5.镁有三种天然同位素: 24Mg占 78.7%,25Mg占 10.13%,26Mg占 11.17%,列式并 计算镁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么求出的是近似的原子 量。 理解平均的含义是 按原子的百分比进行的 平均。 进一步掌握元 素原子量和近似原 子量的概念和计算 方法。 【知识介绍】著名化学家张青 莲教授测定同位素原子量的事例。 (见附 3) 倾听。 培养学生严谨 求实的科学态度。 【投影归纳小结】四个量的对 比:原子质量数;同位素原子量; 元素原子量;近似原子量。(见附 2) 思考,笔记,理解 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深刻理解 概念。 【作业】课本第 121页第 1、2 题;第 122页第 4、5、6题。 记录。 复习巩固。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检测】 1.唯一没有中子的原子是____,因此,质子也 就是____。 2.相同物质的量的H、D、T原子的质子数比为__ __,电子数比为____,质量数比为____。 3.据报道,1994年 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 素,它的原子核内有 161个中子,质量数为 272,该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111(B)161(C)272(D)433 4.铜(原子序数为 29)有两种同位素,中子数 分别为 34和 36,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 1 3∶ ,则铜元 素的近似原子量为____。 5.已知硼元素只有两种同位素,分别为 10B和 11B,硼的近似原子量为 10.8,则同位素 10B和 11B的 1.原子的 基本知识(了 解)。 2.氢的三 种同位素(理 解)。 3.原子的 基本知识(理 解)。 4.元素近 似原子量的计算 (掌握)。 5.近似原 子量和原子个数 比的关系(掌 原子个数比为____。 6.溴有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约为 1 1∶ ,已 知溴的近似原子量为 80,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 为( )。 (A)44和 45(B)45和 46(C)44和 46(D)79和 81 握)。 6.近似原 子量和同位素原 子中子数的关系 (掌握)。 附 1: ⑤ 4.(C)5.24×78.7%+25×10.13%+26×11.17%=24.32 随堂练习答案:1.氢原子,H+ 2.1∶1∶1∶1∶1∶1∶1∶2∶3 3. (A)4.63.5 5.1∶4 6.(C) 附 2:(投影) 原子质量数、同位素原子量、元素原子量、近似原子量的对比 概念 计算方法 联系 原子质 量数 同位素 原子量 原子的质子数 和中子数之和 原子的质量和 12C的 1 A=Z+N 12的比值 近似 相等 M=12m m(12C) 近 似 相 等 元素原 子量 由同位素原子 量和原子 百分组成求出 的平均值 M=M1·a%+M2·b %+… 近似原 子量 由原子的质量 数和原子 百分组成求出 的平均值 M=A1·a%+A2·a% +… 附 3:小资料 张青莲教授在同位素原子量测定方面的主要成就 张青莲教授从 1934年起就开始进行重水和稳定同位素的科学研究,涉及到 氢、锂、硼、碳、氮、氧、硫、锢、锑、锑、铱等十几种元素的同位素,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先后发表科研论文 120余篇,成为我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1991年,张青莲教授领导的科学家小组用质谱法测定的锢原子量为 114.818, 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在原子量表中首次采用中国测定 的原子量值。随后他和德国人 Heumann分别测定的铱原子量为 192.217,于 1993 年被评为国际标准。1993年到 1995年期间,他领导下的科学家小组再次测定了 锑、铈和铕的原子量,其测定的准确度达十万分之一,显示了这一科研领域的当 代最高水平。这三个原子量的新值为:锑 121.760、铈 140.116和铕 151.964,也先 后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评定为新的国际标准。铈和铕两项成果入选 1995年中国 十大科技新闻。 摘自《化学教育》1997年第 6期 附 4:小资料 放射性同位素 C-14的应用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 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 14C,14C的半衰期为 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 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二是以 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 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 一、14C测年法 自然界中的 14C是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氮通过核反应产生的。碳-14不仅存 在于大气中,随着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经过食物链进入活的动物或人体等一切 生物体中。由于碳-14一面在生成,一面又以一定的速率在衰变,致使碳-14在自 然界中(包括一切生物体内)的含量与稳定同位素碳-12的含量的相对比值基本 保持不变。 当生物体死亡后,新陈代谢停止,由于碳-14的不断衰变减少,因此体内 碳-14和碳-12含量的相对比值相应不断减少。通过对生物体出土化石中碳-14和 碳-12含量的测定,就可以准确算出生物体死亡(即生存)的年代。例如某一生 物体出土化石,经测定含碳量为M克(或碳-12的质量),按自然界碳的各种 同位素含量的相对比值可计算出,生物体活着时,体内碳-14的质量应为 m克。 但实际测得体内碳-14的质量内只有m克的八分之一,根据半衰期可知生物死 亡已有了 3个 5730年了,即已死亡了一万七千二百九十年了。美国放射化学家 W.F.利比因发明了放射性测年代的方法,为考古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荣获 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碳-14含量极低,而且半衰期很长,所以用碳-14只能准确测出 5~6万 年以内的出土文物,对于年代更久远的出土文物,如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的周 口店北京猿人,利用碳-14测年法是无法测定出来的。 二、碳-14标记化合物的应用 碳-14标记化合物是指用放射性 14C取代化合物中它的稳定同位素碳-12,并 以碳-14作为标记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它与未标记的相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 学与生物学性质,不同的只是它们带有放射性,可以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来追 踪。 自 20世纪 40年代,就开始了碳-14标记化合物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由于碳 是构成有机物三大重要元素之一,碳-14半衰期长,β期线能量较低,空气中最 大射程 22cm,属于低毒核素,所以碳-14标记化合物产品应用范围广。至 80年 代,国际上以商品形式出售的碳-14标记化合物,包括了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糖类、核酸类、类脂类、类固醇类及医学研究用的神经药物、受体、维生素和其他药 物等,品种已达近千种,约占所有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一半。 以碳-14为主的标记化合物在医学上还广泛用于体内、体外的诊断和病理研 究。用于体外诊断的竞争放射性分析是本世纪 6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量分析技术。 应用这种技术只要取很少量的体液(血液或尿液)在化验室分析后,即可进行 疾病诊断。由于竞争放射性分析体外诊断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和精密 性好,许多疾病就可能在早期发现,为有效防治疾病提供了条件。 碳-14标记化合物作为灵敏的示踪剂,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2 16:26:4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