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省力吗
深圳市南山区海湾小学
孙业墩
说教材
本课选自于苏教版《科
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的第 2课。
认
识
杠
杆
研
究
杠
杆
原
理 了解
杠
杆
的
应
用
教学重
点
具备探究能力
乐于动手 学习习惯
较差
分析概括
能力较差
来自小商小贩
的潮州家庭
注意力
不集中 说学生
从具体思维转
化为抽象思维
较为困难
教学难点一:
杠杆概念的构建。
教学难点二:
分析和整理所收
集的数据,发现
杠杆原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
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
撬棒。
2、知道杠杆原理。
1、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
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
原理进行解释。
2、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
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
的作用。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
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
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说学法
学生通过对杠杆原理的现象进行观察、
研讨,寻找杠杆省力、费力、既不省力
也不费力的原因,最后完成杠杆原理的
构建。
构建主义理论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探究式
教学法
说教学材料
演示实验器材:奶粉罐、螺丝刀、钉有钉子的木板、
羊角锤、镊子、托盘天平、杠杆尺、钩码、带孔的木条,多媒体
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黄色 4个、橙色 8个)、实验记
录单。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认识杠杆
实验探究
设计研究
方案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延伸拓展 应用小结
本课的教学程序:
(三)探究杠杆原理
提出问题:利用杠杆都省力吗?(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 flash课件,呈现出从杠杆模型到杠杆尺的过渡。(从具体到抽象)
flash课件
• 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为七个步骤: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它的左边挂重物,
在它的右边用力。现在,我在左边第 10格上挂
4个钩码的重物,杠杆尺会向左倾斜,你有什么
办法把重物撬起来?
第一步:提出问题。
第二步:第一次讨论。
你知道你用了多大的力吗?那我们怎么使这个力看得见?
第三步:第二次讨论,
完成实验设计。
1、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我们在右边挂上橙色的
钩码,表示力。要在右边挂多少个钩码才省力呢?
2、进一步引导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挂 4
个呢?超过 4个呢?
第四步:实验观测
并记录数据。
学生在整个实验期间都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认为不要给学生直
接的指示,要用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实验研究中去。在实验前,我是
这样处理的:我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分工?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通
过几个问题,提醒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五步:处理信息和数据,
并把它们转化为实证。
引导:你看见了什么?在第 5格撬起 4个钩码的重物需要几
个钩码的力?它意味着什么?在第 10、 15、 20格呢?我们能得
到什么结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这一步是“动脑”的
过程,应该逐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数据分析,而不要鼓
励他们依靠直接的感知来形成表面的结论。
这个环节,要用实物投影仪器展示记录表和实物展示相结合来
完成的。
“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是科学课中地一种症状,为避免这种现象,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要求学生先想一想再说。( 2)自拟发言代表。
充分发挥小组互动,推选小组中心发言人。( 3)强化倾听,突出评价,确
保交流有序有效。( 4)用实物展示的形式可以使实验结果生动直观地呈现
在目。
第六步:表达和交流。
通过观察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小结:省
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情况。
第七步:形成结论。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原来杠杆不仅有省力的,也有
费力的,还有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现在老师要出个难题来考考你
们。你们能不能用 1个钩码的力撬起 4个钩码的重物啊?能撬起
10个? 100个?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为了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是这样过渡的:看来杠杆
真的很不可思议,可以解决很多难题。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地方都
用到了杠杆,看看他们都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难题?然后出示起钉锤、
剪刀、火钳、镊子、托盘天平等常见杠杆,认识一些省力杠杆、费力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杠杆。
(五)板书设计
七、说教学反思
1. 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
历经科学探究的全程。
2. 合理设计实验记录单,较好地引导学
生分析数据,形成科学的结论,培养
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 对实验材料进行有结构的处理,帮助
学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