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1 16:14:06
[原创]《乃哟乃》教学设计案例 音乐 一年级.doc(50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乃哟乃》教学设计案例 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 王 宁 1、 教学年级:一年级(人音版第二册) 2、 教学课时:1课时 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学唱歌曲,体验歌曲快乐的情感;通过用口风琴 作低音伴奏、与同学合作完成对歌曲的表现,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 而更加快乐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排排坐”、按节奏吟读歌词,以及伴随音乐作节奏和 律动的即兴创编等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dol mi sol”三个音组成的歌曲 的感受和体验。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歌曲《乃哟乃》,感受与了解土家族音乐文化,体 验由 “dol mi sol”三个音构成的音乐。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究合作意识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能力与表现力。 4、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并表现歌曲的快乐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口风琴、合作完成对歌曲的表现 5、 学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爱听音乐、喜欢上音乐课,经过半年 的音乐课学习,他们对音高、音长和音乐情绪有初步的判断能力。 2、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了口风琴兴趣班,掌握了基本的吹奏要领并熟悉了 6首由 “dol re mi fa sol”五个音构成的歌曲,对简单的歌谱有初级的视奏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可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可伴随音乐即兴创编出简单的 打击乐伴奏和体态律动。 1 6、 教学理论依据和构思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程的设置应体现 其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以及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我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多种角度体现其审美价值,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 音乐的美,同时通过即兴创编打击乐伴奏和律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展示 学习成果的环节中,我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巧妙设计了口风琴低音伴奏与学生 表演唱合作展示的活动,使学生在互相协作与配合中,获得了团队协作的快乐和 集体成功的喜悦。 关于音乐教学中如何看待音乐常识和知识技能问题,显然,传统的枯燥的知 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但是否意味着当今的音乐教学就不能 体现知识技能呢?本课中,我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 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而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有效地降低了 “知识门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基本的音乐文化常识和技能技巧,为今后 更加理性的理解音乐打下了基础。 以上就是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构思。 7、 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模唱“dol mi sol”的音高及游戏“排排坐”、“猜一猜”,初步分辨“dol mi sol”的音高、感受歌曲风格。 2、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看图形动画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 3、通过寻找相同曲调及相同歌词并有节奏地吟读歌词,初步掌握歌曲的断句及节 奏特点,降低音乐记忆难度。 4、在即兴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及律动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歌曲情绪,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为歌曲设计口风琴低音伴奏谱,由学生合作完成对歌曲的表现,使学生在团队 协作中得到锻炼并体验到快乐。 8、 教学准备 1、有电脑、投影仪的音乐教室 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二册 3、电脑多媒体教学课件 4、打击乐器、“dol mi sol”头饰 5、学生用口风琴 9、 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是否能根据歌曲的节奏即兴创编打击乐器伴奏音型和律动,表达自己 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2、评价学生是否能在团队协作中体现团队精神,尊重队友的努力成果,协作完成 对歌曲的表现。 3、评价学生是否能根据动画图形谱来判断“dol mi sol”三个音的高低,加深对 “dol mi sol”的音高认识。 10、 教学过程环节  导入新课 模唱“dol mi sol”、为“dol mi sol”排排坐,初听歌曲的伴奏音乐,并根 据音乐猜一猜动画小矮人的“名字”,引出歌曲。 师:在音乐的王国里,有七个可爱的小矮人,他们是?…… 下面老师就要唱一唱这其中的小矮人,请同学们来模仿,看谁模仿的最标准! …… 接下来老师将用琴弹出“dol mi sol”这三个小矮人,画面上的三个小人也会 随音乐跳舞,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谁是“dol”、谁是“mi”、谁是“sol”。 …… 仅仅“dol mi sol”这三个小矮人就能组合出如此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 道这是首什么歌曲呢?  新歌教学 1、初听全曲,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歌词含义,简介歌曲。 师:这首歌我们听完了,你们听懂歌曲中唱什么了吗?有没有你不理解的歌词 呢? (学生相继提出对“乃哟乃、乃乃哟、乃哟嗬”意思的不理解。) 3 师:那么老师请问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歌高兴吗?快乐吗?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很高兴、很快乐。) 师:恩,“乃哟乃、乃乃哟、乃哟嗬”就是土家族语言当中“快乐”的意思。土 家族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少数民族。让我们再来熟悉一下歌词。 2、学生按指定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断句,并弹奏歌曲旋律为学生朗 诵作伴奏。(2遍) 师:在这首歌中,重复出现最多的是什么歌词? 生:乃哟嗬! 师:请留意一下每一个“乃哟嗬”上面的“小矮人”是否都一样。 (教师唱出每一个“乃哟嗬”,学生回答说都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我们就把每遇到一次“乃哟嗬”作为歌词的一句, 请大家再朗诵一遍。 3、听歌曲,并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配伴奏。(2遍) (教师先请一组学生来打,其他同学拍手,之后鼓励性评价,并点评每件打击 乐器的最佳使用方法。在第二组学生即兴配打击乐伴奏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 作即兴律动。) 4、听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做即兴律动。(1遍) (教师引导学生鼓励为歌曲作打击乐伴奏的同学,引导全班一起作即兴律动, 进一步体验歌曲。) 5、以乐句为单位教唱,学生跟唱、学唱。(2遍)  成果展示 1、 齐唱歌曲(1遍),分男女生齐唱(各 1遍)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作鼓励性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视奏口风琴低音伴奏谱,教师示范与口风琴伴奏的配合(2遍)。 师:在我们班,有一支 14人的“小乐队”,看,他们又把乐器带来了! 请小乐手们试吹一下伴奏谱,其他同学请注意听老师唱。 3、 分组表演歌曲(3遍)。 (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师:老师想问一下小乐手们,小歌手的演唱好听吗? 生:好听! 师:老师再问一下小歌手们,有自己班的小乐手为你们伴奏,你们高兴吗? 4 生:高兴! 师:老师也为你们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到高兴!  结束语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快乐吗?愿音乐课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愿 音乐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 11、案例描述 这节课,我围绕学唱歌曲《乃哟乃》展开教学,并依次设计了各教学环节。对 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歌曲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力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 快地学会歌曲并将其自信地展示出来。 上课时,我请学生模仿构成本课歌曲的三个音——“dol mi sol”,并通过游 戏的形式熟悉这三个音的音高关系。接着,我又借助多媒体课件首次弹奏了歌曲旋 律,并请学生猜一猜,屏幕上那三个跟随音乐跳舞的三个小矮人哪个是 dol、哪个 是mi、哪个是 sol,第一次听时,学生们被可爱的小矮人吸引住了,于是,我请学 生听了第二遍,也深化了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明显增强,我引导学生听了 全曲,并请学生提出对歌词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提出对“乃哟乃、乃乃哟、乃哟 嗬”不理解,我又问学生,听了这首歌你高兴吗?快乐吗?学生回答说很高兴、很 快乐,由此引出了歌曲背景及歌词含义。 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歌词、总结歌词特点和准确为歌词断句,我为学生的朗诵 加入了歌曲旋律的伴奏,使学生在熟悉歌词的同时,加强了歌词与旋律的感受, 为学唱歌曲降低了难度。在学生读顺了歌词后,我拿出了打击乐器请学生为歌曲即 兴创编打击乐伴奏,学生在复听歌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随即通过 伴随歌曲作即兴律动的环节,学生已经在以上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听了七遍歌曲, 有效地降低了歌曲学唱难度,使我在教唱环节中,仅仅教唱了两遍歌曲,学生就 可以跟着伴奏音乐熟唱全曲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在表现环节,我为歌曲设计了口风琴低音伴奏谱,请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 式,共同展示学习成果,我引导学生为演唱、演奏双方互相作了鼓励性评价并由我 加以点评,使学生感到了团队协作与互助的快乐。 最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学生发自内心地回答说开心,我借机 5 会请学生关注每一节音乐课、关注身边美妙、动听的音乐。 十二、反思与研究 对于音乐课程目标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着 重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是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 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审美的参与性、情感性、 愉悦性,注重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与方法,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效应,使 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愉悦了身心、树立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创造能力、培养了 内心听觉。 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课程目标,妥善处理情感态度、过程方法与知识技能目 标的关系,我选择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以实现整 体目标的和谐统一。 (1) 约翰·柯尔文手势 在模唱及教唱等环节,我借助了约翰·柯尔文手势,目的是帮助学生理 解首调唱名体系中“dol mi sol”三个音的音高关系,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 观、形象,我借助这一身体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使一年级学 生在判断与辨别音高、音准时,有效地降低了知识难度。 (2) 图形谱的使用 图形谱是音乐启蒙教育中又一个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借助视 觉来帮助学生加深音乐印象、降低记忆难度。为感悟音乐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阶梯。 在本课教学中,除了约翰·柯尔文手势以外,我借助图形谱将视觉印象和听觉 概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进行走势、体验音高变化、加深音 乐记忆。 (3) 多媒体电脑课件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电脑课件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教学中, 使课堂教学得到了丰富。本节课,我使用了多媒体电脑课件,我的目的是为了 创设情境服务,使学生通过动画小矮人,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感受 了音乐的进行走势、体会了“dol mi sol”的连接与变化。关于板书等环节,我 没有再次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在我看来,将多媒体电脑课件当作电子黑板 6 来应用并不是个良策。 (4) 体态律动教学法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绝不是无声无息的真空世界。根据这 一规律,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体态律动是很必要的,它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要素 (如音长、节奏、速度、风格等)作出即兴的律动以简要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抒 发音乐情感。在教学中,我将此环节设置在教唱歌曲之前,使学生在无意识反 复听歌曲的条件下,加深了对歌曲的感受,降低了教唱难度,提高了学习效 率。 (5) 乐器进课堂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乐器对音乐教育的作用,例如,朝鲜政府要 求本国的中小学生必须掌握两种以上乐器,可见其对乐器进课堂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乐器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常规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 所任教的班级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了口风琴校本培训,如何在教学中将他们的 才能展示出来呢?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短短几分钟内弹出一首新歌 很不现实,而且会冷落到其他的学生。针对这一情况,我为歌曲设计了口风琴 低音伴奏,学生只需视奏一、两遍即可掌握,我利用学生视奏的时间,向全班 同学作与伴奏配合的示范,然后请学生按小组来表演,并引导他们互相作鼓 励性评价,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被关注的喜悦和团队协作的快乐。 本课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并受到了听课教师一致的好评与认可。 7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2 16:02:5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