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2:40:07
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年级.doc(7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设计示例 15、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罕、蝌、蚪、逗、间、如、粗、意”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和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时注意句子的节奏和语气。   2.正确理解“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   2.师讲: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通课文,在读时有读不准确的语言,要停下来借助拼音读正确。   2.再读课文,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有没有读不准的音。   4.电脑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      5.电脑出示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语言 化石 告诉 发现 说话 人们   镶嵌 山巅 汪洋 那是 这是 蝌蚪 逗号 粗心大意   6.学生选择1个或2个或几个词语练习说话。   7.同桌同学互读课,相互正音。 二、精读课文内容,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大家听听从大自然的语言中听出了什么?(学生说明小节的内容,就学习哪段内 容。)   (1)学生A回答: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告诉我们那儿曾经是汪洋一 片。   ①教师板书   三叶虫化石, 汪洋大海   ②为什么找到三叶虫化石的坟,可以推测那里是汪洋一片呢?   ③出示“三叶虫化石”的标本或书上的图,请查找到三叶虫资料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三叶虫是节肢 动物,在2亿多年以前已经灭绝了,它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 是汪洋一片。   ④教师指导朗读,注意断句。   教师范读:“电脑出示”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我们,那里/曾是 /汪洋一片。学习练习读,同桌同学读,指名读。   (2)学生B回答:数数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两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①教师板书:鱼鳞 几岁   ②教师电脑出示一条大鱼图   图(略)   提问:你们知道这条大鱼有几岁吗?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③(学生可能有说15岁、16岁……)如何判断鱼的年龄呢?请同学们画画课文中的第三小节。   ④小组讨论,鱼鳞到底有几圈?   ⑤指名回答:3圈,请同学到前边指一指。   ⑥这条鱼有几岁呢?(1岁关)   ⑦朗读这一小节:   自己试试读一读。电脑出示:   你如果/钩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两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两指名读,教师辅导。   (3)学生 C回答:如果你看到水里的蝌蚪,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①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蝌蚪 春天   ②为什么说蝌蚪在水中游,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③电脑出示课件:(可以是书上的图,要让小蝌蚪游起来)你们看那水里蝌蚪多像(学生答:游动的 “逗号”)   ④点击鼠标在上面的课件配上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它的有趣。   ⑤指导好朗读:   学生边看课件,边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示范:指导读: 你看那/水里的/蝌蚪, 多么像/游动的/逗号。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2.大自然都告诉我们什么了?请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外扩展:   1.开展一个“考考你”的知道竞赛活动:   请同学说大自然中的现象,请其他同学说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   生说:看到蚂蚁搬家。   生答:就知道要下雨了。   生说:青蛙冬眠后醒了。   生答: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生说:看到枫叶红了。   生答:就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师说:大自然的语言啊,其是(生说: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 看不见。)   2.为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呢?小组互相讨论后指名说一 说。”   3.师小结:不爱学习的人由于知识贫乏,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理解不了。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巅找到 三叶虫化石,如果不了解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动物,那么就不能推断出2亿多年前,喜马拉雅山巅曾经 是汪洋一片。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比如大鱼身上的鳞片,不仔细看就不会发 现有一个圈圈。发现不了这些圈圈,也就不会想到这些圈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说对不对呀!因此说只 有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4.指导学生读好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练习读,   教师示范指导读:   大自然的/语言啊,   其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学生练习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五、学习第一小节:   1.大自然的语言就这些吗?(不是)大自然的语言不只这些,那有多少呢?快读读课文中的第一小 节。   2.齐读第1小节。   3.教师指导读好“到处都是”。 六、齐读课文内容。 七、作业   1.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和同学进行交流。看到一个现象,要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 的会出现这种现象?你可以查阅有关的书,也可以请教别人,“还可以上网去查阅有关资料。”   2.你们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写作形式,自己写一首诗歌,诗歌的题目《大自然的语言》,下节课同学们 相互交流。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了解意思,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2、3。 教学难点:   1.正确、规范地把字写工整、漂亮。   2.指导书写“就、这、那”几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自然的过程中注意把生字读准确。 二、识字教学: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小伙伴互读,比比谁读得准确。   3.电脑出示生字:(不带拼音),让学生读。   语 就 化 诉 永 远 那 告 习 (二)记忆生字的形:   1.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形,通过组词,说句理解生字的意思。   2.小组四个同学互相讨论,比比谁记字形的方法最巧妙?   3.请小组学生汇报,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回答:   语:yǔ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言字帝,右边是“吾”字。合起来就是“语”字。学生补充小儿歌记忆 五口人这么大,语声这么大。组词:语言 汉语 外语 自言自语。   这:zhè 半包围结构的字,用熟字“文”加上走之帝,就是“这”字。组词:这个,这是。说句子:这 件事做起来很容易。   就:jiù 左右结构的字。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记,用北京的“京”字右边加一个“尤”字,合起来就 是“就”。学生补充:“优”字去掉单人帝,换成“京”字,就是“就”字。补充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 字在中央,小字在下边,尤字在一帝。   化:huà 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学过的熟字“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字,教师补充顺口溜:一 边 首一边人,大稿四化建功勋。组词:文化、美化、绿化。说句: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   告:gào 上下结构的字。用顺口溜记忆:一口咬掉牛尾巴。组词:告诉、告别、广告。说句:古老的“三 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诉:sù 左右结构的字,用学生熟悉的“斤”字加一点,就是“斥”字,再加上言字帝就是“诉”字。 学生补充顺口溜记忆:“斤”字加点,“言”字做边,心中有话,全都说完。组词:告诉、诉说。说句:香 山的枫叶红了,这是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了。   那:nà 左右结构的字。用熟字“都”来记,把“者”换成“ ”就是“那”字。组词:那是、那样、那 天。说句:那是谁的书包?   永:yǒng 可以用“水”来记,上边加一点,“竖钩”换成“横折钩”就是“永”字。组词:永远、永 久、永恒。   习:xí 独体字,用“羽毛”的“羽”来记,“羽”的一半就是“习”字。或者用烟视媚行 笔画的方 法记: 。组词:学习、练习。说句:小红的学习成绩非常好。   4.电脑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语言 化石 告诉 发现 说话 人们   镶嵌 山巅 汪洋 那是 这是 蝌蚪 逗号 粗心大意 三、写字教学   1.自己认真观察范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的位置。一边描红一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2.学生在描红的基础,自己试着独立书写一个。写后与范字比较,修改!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就 这 那   4.指导书写:“就”字。   (1)电脑出示一个带田略的“就”字。   (注意占屏幕的上半部分)   (2)这个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呢!   电脑屏幕的下边显示:          点击鼠标:“京”字慢慢地左移   (3)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字右边的点,跟刚才“京”下面“小”的右点一样吗?点击鼠标: “小”字右边的点变红色,闪三下。告诉学生书写时要离“竖钩”近一点,要给右边的“尤”字让位,这 就汉字笔画的避让规则。点击鼠标:在“京”的右边加上“尤”字。   电脑显示出:   (4)学生在书中第2个空白田格中写一个。   (5)找一个学生书写有些问题的字,进行评议,先说说哪笔写得好?再说说哪笔书写不规范,应该 怎样写?   (6)对自己书写的字进行修改!   5.教师指导书写“这”字。   (1)电脑屏幕显示带田格的“这”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的起笔与上边的横挨上, 第四笔“点”是悬空的。特别是让学生注意“走之帝”的书写方法。第二笔在横中线上起笔。“捺”书写时 要注意一波三折。   (3)学生在书中第二个空白田格练习书写“这”字。   (4)同桌小伙伴互相进行评改!   (5)展示书写好的,有进步学生的字。   6.教师指导书写“那”字。   (1)电脑屏幕显示带田格的“那字”   (2)学生观察结构和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教师板书范写,边写边讲:“那”字的左右两部分基本相等,左边第一笔“横折钩”不要写得 太靠下,“横折钩”的“折”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耳刀帝”稍微比左边 低一点。   (4)学生在第二个空白田格上练习书写。   (5)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7.其它几个字自己独立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 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8.展示学生的作业书写。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作业,每字3遍。   2.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下来。 五、教师小结。 六、板书设计: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2:44:5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