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2:40:21
口技 七年级.pps(541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课件
林嗣环 作者作品 检查预 习 导读思考 主题板 书 想想做 做 1 、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等。 2 、《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 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 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 也是“善画声”的诗作。细读《口技》,可 以看出作者确实善于抓住三个场景,绘声绘 色的描写一家四口人在一场火警前后的情景 ,使我们感到口技表演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 的迷人地步。 1 、请你朗读、背诵课文。 2 、学习难解词语。 古今异义的: 但( )、虽( )、走( ) 古今词义略有差别的:会( )、厅事( ) 施( )、闻( ) 古今用法不同的:宴( ) 、乳( )、名( )、善( ) 只 即使 跑 适逢 厅堂 放置 听见 举行宴会 喂奶 说出 擅长 3 复述课文内容。、 要点:首尾交代; 中间的三个场景 一家人 由睡到醒 由醒又睡 失火救火4、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写的是一场口技表演。作者通过表演者以各种不同的声响, 异常逼真的模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画面的叙述、描写, 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1、全文分几部分?主体部分根据口技表演的声响特 点可分为几个阶段?你能各用一个形容词概括其声响特 点吗? 2 、随着每一阶段口技声响的变化?听众的 神情、动 作又有怎样的变化? 4 、文章首尾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这句话对文章结构和表现口技人的演出各有什么 作用? 3 、本文通过确切而真实的抓住口技表演者 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再现出的故事情节有 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 口技表演 中 声音的变 化 侧面描写 听众的反应 疏 到 密小 到 大 大 到 小 密 到 繁 疏 到 密 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 意少舒 变色出臂 股战欲走 情节发展情况 紧 缓 急 “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简单的道具——衬托表演 者高超的技艺 首尾照应 一、时间词填空: 1 、表示突然发生:( )、( ) 2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 3 、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 4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 5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 )、( ) 忽 忽然 一时 俄而 是时 既而 少顷 未几(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 然)二、指出下列短语与课文中短语用法相同的词: 丑态毕露 心情舒畅 至理名言 众妙毕备 毕业典礼 宾客意少舒 动作舒缓 不能名其一处 莫可名状 毕生精力 舒筋活血 有名无实 三、作文: 试作一个场景描写,注 意摹 写的顺 序。 (注意观察全班观看一个 vcd“精彩片段” 的情 形,然后完成写作。) 舒筋活血 莫可名 状 丑态毕 露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2:41:3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