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在电化学中渗透物理、生物知识 高三.ppt(138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1、可行性:化学中电化学知识已学;
物理中有关电学知识已学;生物中主动
运输知识已学。将这三方面知识综合起
来有可行性。
2、必要性:学生将这三方面知识联系
起来综合应用还未尝试。教者估计学生
将这三方面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应用能力
较差,而这三方面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应
用在新高考中出现机率较大。将这三方
面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应用有必要性。
(后记:教学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二、课题:在电化学中渗透物理、生物知识
一、课型:高三年级综合课
三、选题依据: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复习电化学知识;( 2)在
电化学中渗透物理、生物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题意识,训
练学生跨学科综合解题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综合应用理、化、生知识解决电化学中有关电化
学反应、电量、电流强度、电流方向、离子的移
动等问题
七、教学策略
1、在复习中始终贯穿启发式提问,突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模拟演示,增强直观性
。八、教学效果本节课设计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枝江一中
“五个一竞赛”中获理科第一名附: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回顾化学中原电池有关知识,并
渗透物理知识。
2、引导学生回顾化学中电解池有关知识,并
渗透物理、生物知识。
3、典型例题讨论。
4、总结升华。
一、原电池
(一)化学知识: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实例:装置 ZnCu
稀硫酸
1、概念:
Zn— 2e = Zn2+
2H+ + 2e = H2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反应 负极:
正极:
(二)、物理知识的渗透
假定上述原电池工作 20min,通电电
流平均值 0.32A,则 Zn减少的质量是
多少?分析: Q=It(物理知识)
Q=ne NA 1.60 10-19 (化学知识)
0.32×20 ×60
=( m/65) ×2 × 6.02 1023 1.60 10-19
m =0.13g
二、电解池 (一)化学知识:
1、概念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实例:装置
反应
阴极
阳极
Cu 2+ + 2e = Cu (还原反
应)2C l - - 2e = Cl 2(氧化反应)
总反应:CuCl2 电解 Cu + Cl2
阳极:
阴极:
化学知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为
(1)以惰性电极 (C、 Pt)电解时,
S2->I->Br->Cl->OH->CO32-、 SO42-、 NO3-
等K+<Ca2+ <Na +< Mg2+< Al3+ < Zn2 +<Fe2+<Sn2 + <Pb2+< (H+) <Cu 2+< Hg2+< Ag+< Pt 4 + < Au3+
电量 Q=ne NA 1.60 10-19
阳极:
阴极:
电极放电
同前
(2)以活性电极 (除 C、 Pt外)电解时
(二 )、渗透物理知识
当上述电解池工作 10min,产生 1mol
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流是—— A,平均
通过中间截面的 Cu 2+是—— mol。
分析: (1)Q=It(物理知识)
Q=ne NA 1.60 10-19 (化学知识)
10 ×60 ×I =1×2 × 6.02 1023 1.60 10-19
I = 321 A
(2)产生 1molCl2时 ,阴极析出 Cu 1 mol,
但平均通过中间截面的 Cu 2+只有 0.5 mol
中间截面
Cl- Cu 2+ Cl-
Cl- Cu 2+ Cl-
Cl- Cu 2+ Cl-
Cl- Cu 2+ Cl-
Cl- Cu 2+ Cl-
Cl- Cu 2+ Cl-
Cl- Cu 2+ Cl-
阴极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Cu 2+
阳极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 3)渗透生物知识
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左右两室,
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
水槽左室加入含少量 K+的溶液,右室加入含大
量 K+的溶液。
( 1)在左右两室分别插入正、负电极,
K+能否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什么?
( 2)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缬氨酸酶素(多
肽), K+能否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什么
?
( 3)若此时将电极取出, K+能否由左室进
入右室?原因是什么?
( 4)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 1)在左右两室分别插入正、负电极,
K+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磷脂膜上没有
载体。( 2)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缬氨酸酶素
(多肽), K+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
是 K+利用缬氨酸酶素作载体,并由电极
提供能量,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右室
( 3)若此时将电极取出, K+不能由
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没有提供能量。
( 4)上述实验说明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
,消耗能量,物质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
某 学 生 试 图 用 电 解 法 根 据 电 极 上 析 出 物 质 的 质 量 来 验 证 阿 伏
加 得 罗 常 数 值 , 其 实 验 方 案 的 要 点 为 :
① 用 直 流 电 电 解 氯 化 铜 溶 液 , 所 用 仪 器 如 图 所 示 。
② 在 电 流 强 度 为 I ( A ) , 通 电 时 间 为 t ( s ) 钟 后 , 精 确 测 得 电
极 上 析 出 的 铜 的 质 量 为 m ( g ) 。
试 回 答 :
A B
石 墨 电 极
E _ - + F
D C
G
C u C l 2 溶 液
( 1 ) 连 接 这 些 仪 器 的 正 确 顺 序 为 ( 用 图 中 标 注 仪 器 接 线 柱 的
英 文 字 母 表 示 。 下 同 )
E 接 _ _ _ _ , C 接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接 F
实 验 线 路 中 的 电 流 方 向 为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 C ?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 2 ) 写 出 B 电 极 上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G 试 管 中 淀 粉 K I 溶 液 变 化 的
现 象 为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相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D A B
F B A
D E
2Cl- -2e =Cl2
Cl2 +2I - =2Cl - +I2
变蓝色
( 3 ) 为 精 确 测 定 电 极 上 析 出 的 铜 的 质 量 所 必 须 的 实 验 步 骤 的
先 后 顺 序 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选 填 下 列 编 号 ) a 、 称 量 电 解 前
电 极 质 量 ; b 、 刮 下 电 解 后 电 极 上 析 出 的 铜 并 清 洗 ; c 、 用
蒸 馏 水 清 洗 电 解 后 电 极 ; d 、 低 温 烘 干 电 极 后 称 量 ; e 、 低
温 烘 干 刮 下 的 铜 称 量 ; f 、 再 次 低 温 烘 干 后 称 量 至 恒 重
( 4 ) 以 知 电 子 电 量 e = 1 . 6 0 × 1 0 - 1 9 C 。 试 列 出 阿
伏 加 得 罗 常 数 的 计 算 表 达 式 : N A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acdf
64It/(m×2×1.6×10-19 )
电
化
学
化学方面:主要研究化学反应及得失电子
物理方面:主要研究电路中电流大小
生物方面:主要研究离子主动运输
将 一 种 化 学 式 为 R ( N O 3 ) x . n H 2 O
的 硝 酸 盐 晶 体 6 .0 5 g 溶 于 水 配 成 5 0 0 m L 溶
液 , 用 石 墨 棒 作 为 电 极 材 料 对 此 溶 液 进 行 电
解 。 当 以 通 过 电 流 强 度 为 5 A 的 电 流 1 6 . 0 5
m i n 时 ,溶 液 中 的 金 属 离 子 已 全 部 放 电 。且
其 中 一 极 增 重 1 . 6 0 g 时 ,( 已 知 此 晶 体 的 摩
尔 质 量 为 2 4 2 g / m o l )。 则 :
( 1 ) x = _ _ 。( 2 ) R 的 原 子 量 为 _ _ 。
( 3 ) n _ _ 。
( 4 ) 若 反 应 前 后 体 积 保 持 不 变 , 反 应 后
溶 液 的 P H = _ _ 。
另解 n 晶体 =6.05242=0.025mol
MR=1.60.025=64g/mol
( 1.6 MR ) • x=0.05 x=2
解析( 1)( 2) Q=It=ne • NA • Qe
ne =It/(NA • Qe)
=516.05(1.6 10-19) 6.02 1023 =0.05mol
( 1.6 MR ) • x=0.05 MR =32 x x=2 MR=64
( 3) 242=64+62 2+18n n=3
0.025 mol 0.05mol
[H+]=0.05 0.5=0.1mol/L PH=1
( 4)
2 、 将 质 量 相 等 的 铜 片 和 铂 片 插 入 硫 酸 铜 溶 液 中 , 铜 片
与 电 源 正 极 相 接 , 铂 片 与 电 源 负 极 相 接 , 以 电 流 强 度 1
A 通 电 1 0 m i n , 然 后 将 电 源 反 接 , 以 电 流 强 度 为 2 A
继 续 通 电 1 0 m i n 。 试 回 答 :
( 1 ) 以 电 极 质 量 为 纵 坐 标 , 分 别 作 出 铜 电 极 、 铂 电 极 质
量 和 两 电 极 总 质 量 与 时 间 的 关 系 图 。
( 2 ) 上 述 过 程 中 两 电 极 发 生 的 现 象 是 : 铜 电 极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铂 电 极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3 ) 最 后 时 刻 两 电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是 :
铜 电 极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铂 电 极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变薄 增厚
铜沉积,铜溶解,后 5min钟有气泡产生。
Cu2+ +2e = Cu
4OH- = O2 +2H2O+4e
0 10 20
Cu
(g)
0 10 20
Cu
(g)
0 10 20
Cu
(g)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