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3:40:03
复数复习课的相关教案 高三.doc(86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复数复习课教案 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复数集与实数集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弄清复数的有 关概念.    (2)使学生掌握解复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师:在作业中,我看到有的学生对下面问题的证明:    [例 1] 求证|z1+z2|2+|z1-z2|2=2|z1|2+2|z2|2.    证明 |z1+z2|2+|z1-z2|2    =(z1+z2)2+(z1-z2)2   ①      ②      ③    =2|z1|2+2|z2|2.   ④   这种证法对不对呢?错的话,错在什么地方呢?    生:第一步就错了,因为|z1+z2|2与(z1+z2)2不恒等.最后一步也错了.    师:错在第①、④两步.这两步实际上运用了|z|2=z2.这个式子当z∈R 时是正确的,但当z∈C 且z R 时,这个式子就不正确了.因为左边是一个实 数,而右边却不一定是一个实数.    (板书.)   实数的某些性质,复数也具备.但实数的有一些性质,复数却不具备.因 此我们要注意实数与复数的联系与区别.   另外,这是一个涉及复数模的命题,怎样证明这道题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证明 设z1=a1+b1i,z2=a2+b2i,则    |z1+z2|2+|z1-z2|2    =|(a1+b1i)+(a2+b2i)|2+|(a1+b1i)-(a2+b2i)|2    =|(a1+a2)+(b1+b2)i|2+|(a1-a2)+(b1-b2)i|2    =(a1+a2)2+(b1+b2)2+(a1-a2)2+(b1-b2)2      =2|z1|2+2|z2|2.    师:上面的证法是借助于复数的代数表示形式来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个 例题,我们是否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数学方法,即证明有关复数z的命题,可 采用设z=a+bi,运用复数运算法则和实数有关性质,通过计算来证明.这是 一个重要的方法.用这个方法可以证明下述命题成立:    (1)|z1+z2≤|z1|+|z2|,    |z1·z2|=|z1|·|z2|,      还可进一步证明:    |z1+z2+…zn|≤|z1|+|z2|+…+|zn|,    |z1·z2·…·zn|=|z1|·|z2|·…·|zn|,    |zn|=|z|n.            面的公式.    |z1+z2|2=? |z1-z2|2=?       (学生推导公式,略.)    师:应用上面的公式就可以证明例1.    证明 |z1+z2|2+|z1-z2|2          这个例题我们用了两种证法:一种是运用复数的代数形式,设z=a+bi, 根据复    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实数的有关性质,通过计算推出结论;另一种是运用 公式|z|2= 方法用得适当,可以简化证明过程.请看下面问题.    [例 2] 已知z1、z2∈C,z1z2=0,求证z1、z2中至少有一个是0.   这个问题怎么解?    生:我打算用反证法来证明.假设z1、z2都不是0,即z1≠0,z2≠0,那么 两个都不是0的数的积不等于0,也就是z1·z2≠0,这与已知z1z2=0矛盾,所 以z1、z2至少有一个是0.    师:这种证法对不对呢?错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议论纷纷,教师启发.)          师: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有什么关系?    生:是等价的.即同真同假.    师:这位同学的证法犯了逻辑错误.他在逆否命题未得到证明的情况下, 用逆否命题去推证原命题成立.这也是很多同学易犯的错误.现在我们进一步 来分析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下面我们要证明在复数集中这个性质也成立,即当z1、z2∈C 时,命题成立.       z2=0,或z1=0,z2=0.    (4)这个习题可不可以用例1的两种方法证明呢?    (学生思考、讨论、口答,教师板书.)    证明 设z1=a1+b1i,z2=a2+b2i, 则    z1z2=(a1+b1i)(a2+b2i)    =(a1a2-b1b2)+(a1b2+a2b1)i    =0.      ①、②两式平方相加,得       ∴ a1=b1=0 或 a2=b2=0.    因此, z1=0 或 z2=0.    师:在上述证明中得出①、②两式时,还可以用讨论的方法得出a1=b1=0 或 a2=b2=0,进而得出z1=0或 z2=0.于是又得到下面的证明.   证明 ……       当b1=0时,有z1=0;    当b1≠0时,可得a2=b2=0,即z2=0.    综上所述,得出z1=0或 z2=0      |z2|的等式,从而由|z1|=0或|z2|=0得出z1=0或 z2=0的结论呢?    (学生思考、口答,教师板书.)    证明 ∵ z1z2=0,       |z1|2·|z2|2=0.    ∴ |z1|=0 或 |z2|=0.    因此z1=0或 z2=0.    师:很好!这个证明方法,运用了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    生:还可以有下面的证法.   证明 ∵ z1z2=0,    ∴ |z1z2|=0,    |z1|·|z2|=0,    ∴|z1|=0 或 |z2|=0,    即 z1=0 或 z2=0.    师:这种证法运用了复数模的运算性质.上述证明方法都是采用综合法 中的直接证法.可不可以用反证法、分析法证明呢?    (学生练习用反证法、分析法证明此题.)    师:(小结)在证明有关复数z的命题时,常采用这样的方法,设 z=a+bi,运用复数运算法则和实数有关性质,通过计算得出证明;涉及复数的 模的有关问题,可考虑   下面布置作业:    1.用代数法证明|z1+z2|≤|z1|+|z2|,|z1·z2|=|z1|·|z2|.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z1+z2+…+zn|≤|z1|+|z2|+…+|zn|.    3.将例2中的证法二改为反证法.      自我评述    (1)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以后,要注意在两个不同数集内考虑问题的联系 与区别,有些问题在复数集中比实数集中要复杂.   在教材中,解复数问题的一些重要方法,是通过习题给出的.因此,教学 中应充分注意习题的作用.   本节课将教材中的两个习题作为例题,在学生已经做过的基础上,给予分 析和总结,重点阐述了下述两种证明有关复数命题的方法:一是设z=a+bi,使 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和实数有关性质,通过计算得出证明的方法;二是证明有关 复数模的命题,应 的方法.    (2)通过分析学生的错误,再讲述正确的方法.在讲述正确方法时,着重 分析条件与结论间的关系及证明的思路.这样做,便于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个习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应该从条件与结论的几种不同途径的联系进行 分析,自然地引出多种解法.   在一个习题的多种解法中,有的较繁,有的较简.不能简单地认为较繁的 方法是不好的而不去分析讲解.例如本节例2的证法二是较繁的,但由于它涉 及到用分类去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能不讲的.   在教学中讲解例题,重点不是讲怎样解,而是为什么这样解,从而达到会 解一类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证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问题时,比较注意推理的严谨性,每一 步都能考虑是根据哪个定义、公理、定理进行的.但在证明代数问题时,有些学 生不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不知道推理过程的根据,只知顺其自然地推导下 去,教师在讲解代数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搞清推导每一步的根据.代数课程同 样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3:44:3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