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3:40:04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高二.doc(24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直线和圆的方程复习提高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章的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带动学生更系 统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记忆,为今后更好地应用这 些知识打好基础.    (2)通过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届年的高考试题的练习与研究,检验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 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在学生学习完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后,我们安排了两节复习 总结课,引导学生系统总结记忆本章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准确对 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这部分总结工作应启发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加以 完善.可事先布置为家庭作业.在总结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以历年高 考题为练习题,组织学生试作,研究,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讲评.   一、本章知识体系:   二、本章基础知识   直线   线性规划   圆.   三、典型问题练习与研究    (一)选择题    1.直线bx+ay=ab(a<0,b<0)的倾斜角是 [ ]                (1993年高考题)    2.过点A(1,-1),B(-1,1)且圆心在直线x+y-2=0上的圆的 方程是 [ ]   A.(x-1)2+(y-1)2=4.    B.(x+3)2+(y-1)2=4.    C.(x-3)2+(y+1)2=4.    D.(x+1)2+(y+1)2=4.    (2001年高考题)      共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91年高考题)    4.圆x2+y2=1上的点到直线3x+4y-25=0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 ]   A.6    B.4    C.5    D.1    (1993年高考题)    5.设A、B是x轴上的两点,点P的横坐标为2,且|PA|=|PB|,若 直线PA的方程为x-y+1=0,则直线PB的方程是 [ ]   A.2y-x-4=0.    B.2x-y-1=0.    C.x+y-5=0.    D.2x+y-7=0.    (2001年高考题)    [ ]          (1999年高考题)    7.已知直线l1和l2夹角的平分线为y=x,如果l1的方程是ax+by +c=0(ab>0),那么l2的方程是 [ ]   A.bx+ay+c=0.    B.ax-by+c=0.    C.bx+ay-c=0.    D.bx-ay+c=0.    (1992年高考题)    8.过原点的直线与圆x2+y2+4x+3=0相切,若切点在第三象限, 则该直线的方程是 [ ]                (2000年高考题)    9.已知两条直线l1:y=x,l2:ax-y=0,其中a为实数,当这两 条直线的夹    [ ]          C.(0,1)       (2000年高考题)    10.设动点P在直线x=1上,O为坐标原点,以OP为直角边,点O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OPQ,则动点Q的轨迹是 [ ]   A.圆    B.两条平行直线    C.抛物线    D.双曲线    (2001年春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2.设圆的方程为(x-a)2+(y-b)2+=r2,圆心在直线x+y-2=0 上,a+b-2=0,      ∴圆的方程为(x-1)2+(y-1)2=4,故应选(A).             4.作出草图,再作OA垂直已知直线3x+4y-25=0于 A点,      ∴|OA|-1=5-1=4.就是圆x2+y2=1上的点到直线3x+4y-25=0 的距离的最小值.应选(B).    5.P在直线x=2上,|PA|=|PB|,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x -y+1=0得 A点坐标为(-1,0).于是B点坐标为(5,0).   又KPA=1.KPB=-KPA=-1.   由点斜式,PB的方程y-0=(-1)(x-5),即x+y-5=0   ∴应选(C).             7.直线l1与直线l2关于直线y=x对称,以(y,x)代换(x,y),由 l1得,ay+bx+c=0(ab>0),即bx+ay+c=0,应选(A).    8.x2+y2+4x+3=0,即(x+2)2+y2=1,圆心(-2,0),半径为 1,过原点的直             9.这题有的同学用夹角公式去求,理论上是正确的,但计算量太 大了,实际上很难算出来.要认真分析,结合图形去思考.    l1:y=x,斜率为1,倾斜角α1=45°.      作出草图去思考,α1=45°,l1与l2的夹角不超过15°,则α2的范 围为30°到45°,及 45°到60°.   又tanα2=a,    a的范围在tan30°到tan45°,及 tan45°到tan60°,       10.设P点坐标(1,t),Q点坐标(x,y),这里有两个关系, OP⊥OQ,|OP|=|OQ|,我们通过这两个条件,建立方程.             x2+y2≠0,y2=1,∴y=±1.   所求轨迹为两条平行线,应选(B).    (二)填空题.    1.给定三点A(1,0),B(-1,0),C(1,2),那么通过点A,并 且与直线BC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1989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直线的方程y-0=(-1)(x-1)即 x+y-1=0,有的同学首先用两点 式求出直线BC的方   程,你认为有必要吗?      切线,找斜率的最大值.   设切线为y=Kx,Kx-y=0,          (三)在△ABC中,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1=0,∠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y=0,若点B的坐标为(1,2),求点A和点C 的坐标.(1992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两条直线相交得一个交点,求 A与 C的坐标,需先求过两点的直线 方程.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顶点A(-1,0).   因 x轴是∠A的平分线,所以点B(1,2)关于x轴的对称点B1(1, -2)在 AC所在的直线上,由两点式得AC的方程y=-(x+1),以下同解 法一.    (四)已知两条直线l1:2x-3y+2=0,l2:3x-2y+3=0,有一动 圆(圆心半径都在变动)与l1,l2都相交,并且l1、l2被圆所截得弦分别 为26,24,求圆心 M的轨迹方程.(1983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两条直线同一个圆,l1,l2分别有圆半径,圆心距,弦长之间的关 系,消去共同变量圆半径,则可得到 M的轨迹方程.   设圆心 M(x,y),圆半径 R,M到l1,l2的距离为 d1,d2.根据弦, 弦心距,半径间的关系   代入上式化简为x2+2x+1-y2=65   ∴M的轨迹方程为 (x+1)2-y2=65.    (五)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C:x2+y2=1,动点 M到 圆C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λ(λ>0),求动点 M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1994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如图,设 MN切圆于 N,|MN|=λ|MQ|,(λ>0)   因圆的半径|ON|=1    |MN|2=|MO|2-|ON|2=|MO|2-1,      整理得,(x2-1)(x2+y2)-4λ2x+(1+4x2)=0,为所求轨迹方程.      当λ≠1时,方程表示一个圆.    (六)已知一个圆C:x2+y2+4x-12y+39=0,和一条直线l:3x- 4y+5=0,求圆C关于直线l对称的圆的方程.(1985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圆C:(x+2)2+(y-6)2=1,圆心为(-2,6),半径 r=1.圆C关于 l对称的圆C',圆C'的半径为1,而圆心(a,b)与(-2,6)关于直线l 对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点(-2,6)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b),用 求对称点的办法解决.      ∴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2)2=1.    (七)自点A(-3,3)发出的光线l射到x轴上,被 x轴反射,其反 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与圆x2+y2-4x-4y+7=0相切,求光线l所在直线 的方程.(1989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根据入射光线与的反射光线的对称性,设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3=K(x+3),即Kx-y+3K+3=0   已知圆,x2+y2-4x-4y+7=0   圆C为(x-2)2+(y-2)2=1与圆C关于x轴对称圆C'的方程为C': (x-2)2+(y+2)2=1,直线Kx-y+3k+3=0与圆C'相切.      ∴所求直线方程为4x+3y+3=0或 3x+4y-3=0.       [分析与解答]       sinAcosA=sinBcosB,sin2A=sin2B,A≠B,         可得,a=6,b=8,设△ABC内切圆圆心为O'      内切圆的方程为(x-2)2+(y-2)2=4.    [解法一] 设圆上动点P的坐标为(x,y),    S=|PA|2+|PB|2+|PC|2=(x-8)2+y2+x2+(y-6)2+x2+y2    =3[(x-2)2+(y-2)2]-4x+76=88-4x.   因 P点在内切圆上,0≤x≤4,    S 最大值=88-0=88,S 最小值=88-16=72.      圆上动点P的坐标为(2+2cosθ,2+2sinθ).    S=|PA|2+|PB|2+|PC|2    =(2cosθ-6)2+(2+2sinθ)2+(2+2cosθ)2+(2sinθ-4)2+(2 +2cosθ)2+(2+2sinθ)2    =80-8cosθ,   ∵0≤θ<2π,    S 最大值=80+8=88,S 最小值=80-8=72.    (九)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y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 外)上给定两点A,B,试在x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求点C,使 ∠ACB取得最大值.(1986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设点A的坐标为(0,a),点B的坐标为(0,b),0<b<a,   设C点的坐标为(x,0),(x>0),                (十)设圆满足①截 y轴所得弦长为2;②被 x轴分成两段圆弧,其 弧长的比为3∶1   在满足条件①,②的所有圆中,求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 最小的圆的方程.(1997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设圆的圆心为P(a,b),半径为r,则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 为|b|,|a|.   由题设知圆P截 x轴所得各弧对的圆心角为90°,知圆P截 x轴所 得的弦长为      ∴2b2=a2+1,2b2-a2=1.      则 5d2=|a-2b|2=a2+4b2-4ab≥a2+4b2-2(a2+b2)=2b2-a2=1.   当且仅当a=b时,上式等号成立,此时5d2=1,d取得最小值.      ∴所求圆的方程是(x-1)2+(y-1)2=2或(x+1)2(y+1)2=2.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3:44:3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