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位置关系单元练习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单元典型问题的练习,教师的讲评指导,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两直线的夹角公式,点
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基础知识,逐步把所学直线的知识融汇贯通,深入
理解.同时通过练习,拓宽学生的思路,增进学生的解题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五种形式的灵活应用,两
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两直线的夹角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难 点:概念的深刻理解,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思路的突破.
解题技巧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提高课,通过学生的思考,练习,研究,对本单
元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提高.全节课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针对学生完
成的情况,进行分析,引导,讲评,总结.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创新意识做为教学的主线.
练习题 1 m为何值时,直线x+my+6=0和(m-2)x+3y+2m=0.
[ ]
A.平行 B.重合 C.斜交
(1)l1∥l2,k1=k2,b1≠b2.
∴ m=-1时,l1∥l2.
(2)l1与l2重合,k1=k2,b1=b2.
∴ m=3时,l1与l2重合.
(3)l1与l2斜交,k1≠k2,b1≠b2,且l1不垂直于l2,若
练习题 2 已知三条直线l1:2x-2y-3=0,
l2:3x-5y+1=0,l3:ax-y+b=0,
(1)若三条直线共点时,求a,b满足的关系式.
(2)当三条直线共点时,试确定a,b,使l2,l3关于l1对称.
l3,把P点坐标代入l3方程,得关系式,
17a+4b=11
(2)l2,l3关于l1对称,先表示出各条直线的斜率.
l2,l3关于l1对称,l2到l1的角等于l1到l3的角.
l2、l3关于l1对称.
练习题 3 直线l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斜率为k,原
点到l的距离为d.
求证:(1)ak+b=0,(2)a2k2=d2(1+k2),
讲评 (1)直线l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用截距式写出l
的方程.
即 bx+ay-ab=0
(2)这个式子的证明需把k、d与a、b挂钩.
(3)在 Rt△AOB中,a、b、d间有关系:|ab| =|AB|·|d|,平方得
a2b2=|AB|2·d2,即a2b2=(a2+b2)·d2.
练习题 4 过点A(-1,0)的两条直线l1、l2与直线l:x-2y-1=0
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直线l1和l2的方程.
讲评 同学们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分类化归的思维方法,本题就是一
例.要认真研究条件,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然后分类处理,才能达到
完整.
经过作图分析,本题分三种情况.
(1)过 A点有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与l垂直,保证直角,另一条到
l成45°角,保证等边.
(2)过 A点有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与l垂直,保证直角,另一条到
l成135°角,也能保证等边.
(3)过 A点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垂直,保证直角,其中一条到
l成45°角,另一条到l成135°角,可保证等边.
下面分情况去处理.
设过A点的两条直线为y=k1(x+1),y=k2(x+1),直线l的斜率
即 2x+y+2=0和 x+3y+1=0
∴ 所求二直线为y=(-2)(x+1) y=3(x+1)
即 2x+y+2=0和 3x-y+3=0
(3)两直线垂直,它们到l的角为45°和135°,
∴ 这二直线为x+3y+1=0和 3x-y+3=0.
练习题 5 △ABC的三个顶点为A(1,1),B(5,3),C(4,5),一
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l将△ABC的面积平分,求直线l的方程.
讲评
如图:
AB的方程:x-2y+1=0
AC的方程:4x-3y-1=0
设平行于y轴的直线方程为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