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3:40:05
三角函数小结与复习的相关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48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课 题 §4.12.1 小结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 间的关系、诱导公式;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二)能力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 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5.会用与单位圆有关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 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 Asin(ωx+ )的简图,理解A、ω、 的物理意义; 6.会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三)德育目标 1.渗透“变换”思想、“化归”思想;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求精神. ●教学重点 三角函数的知识网络结构及各部分知识.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各部分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式 运用“整体化”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逐步认识.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4.12.1 A):知识网络结构图 第二张(§4.12.1 B):三角函数定义及同角三角函数基 本关系式: 三角函数定义:sinα= r y ,cosα= r x ,tanα= x y |OP|=r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1cottan,tancos sin,1cossin 22    第三张(§4.12.1 C):诱导公式(五组) 函数 角 Sin cos tan -α - sinα cosα - tanα π-α sinα - cosα - tanα π+α - sinα - cosα tanα 2π-α - sinα cosα - tanα 2π+α sinα cosα tanα 第四张(§4.12.1 D):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 和(差)角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α±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α±β) tan(α±β)=   tantan1 tantan   T(α±β)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S 2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C 2α   2tan1 tan22tan T2α 它们的内在联系及推导线索: 第五张(§4.12.1 E):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 数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正切函数 图 象 定 义 域 R R {  kkxx ,2 Z} 值 域 [-1,1] 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1,1] 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R 函数无最大值、最小值 周 期 性 最小正周期为2π 最小正周期为2π 最小正周期为π 奇 偶 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 调 性 在[-  kk 22,22 ]上都 是 增 函 数 ; 在 [  kk 22 3,22 ]上都是减 在[(2k-1)π,2kπ]上都 是增函数;在[2kπ,(2k+ 1)π]上都是减函数(k∈Z) 在 ( - 2  + kπ , 2  + kπ) (k∈Z)内都是增函数 函数(k∈Z)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师:这一段时间,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三角函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对这一章的主 要内容进行一下回顾: Ⅱ.讲授新课 (打出投影片§4.12.1 A)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最先,我们给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符号,同角三角函数的 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以及它们的变形公式等等.然后,我们又 共同学习了三角函数(主要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接下来,我们 又共同探讨了它们的应用.运用上述公式和性质主要是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以 及它们的综合运用. 师:下面,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具体内容: (打出投影片§4.12.1 B) 根据生产实际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我们引入了任意角的概念,并学习了角的另 一种单位制——弧度制.这里规定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弧度的角.于是, 弧长公式为:l=|α|r(其中l′为弧长,r为半径,α为圆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之 后,我们定义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六种三角函数,它们都是以角为 自变量,以此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其中,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尤为重要,进而我们根据定 义又得到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它们是进行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基础,而后,我 们又得到了五组诱导公式. 师:打出幻灯片§4.12.1 C,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要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 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学会利 用与单位有关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另外需要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 的定义;还要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2α+cos2α=1,   tancos sin ,tanα cotα=1,以及正弦、余弦诱导公式. 师:请同学们再回顾和角公式、倍角公式、差角公式. (打出幻灯片§4.12.1 D) 师:利用单位圆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借助平面内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我们最先 得到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结合诱导公式,我们进而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利用同角 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之后用-β代替β,便可推得一组差角 公式.α与β相等时,便又可推出一组倍角公式.看来,和角公式C(α+β)是这些公式的基 础,这些公式主要用于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与推导,它们在数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有 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能熟练掌握,并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以及它们的主要性质. (打出幻灯片§4.12.1 E) 师:利用平移正弦线,可以比较精确地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 诱导公式,可以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可以看出在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有五个点(即 函数值最大和最小的点以及函数值为 0的点).在确定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形状时起着 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精确度不太高时,我们常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以及与它们 类似的一些函数(特别是函数y=Asin(ωx+ ))的简图.观察图象,可知它们的定义域、值 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这部分知识,同学们要牢固掌握.最后,关于三角函数的应 用,还有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学会用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师:在掌握这些知识之余,还应注意到这一章大量运用了化归思想,这是一种重要的 数学思想,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把未知化归为已知,例如用诱导公式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逐步化归为求锐角 三角函数值. ——把特殊化归为一般,例如把正弦函数的图象逐步化归为函数 y=Asin(ωx+ ),x∈R,(其中 A>0,ω>0)的简图,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化归为[0,2π]上适合条件的角的集合等. ——等价化归,例如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恒等变形和证明三角恒等式. 师: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就复习到这,下面结合练习题体会它们的应用. Ⅲ.课堂练习 生:(板演练习) 1.化简cos( 3 13 k π+α)+cos( 3 13 k π-α),其中 k∈Z. 解法一: 原式=cos[kπ+( 3  +α)]+cos[kπ-( 3  +α)]=coskπcos( 3  +α)- sinkπsin( 3  +α)+coskπcos( 3  +α)+sinkπsin( 3  +α)=2coskπcos( 3  + α),(k∈Z) 当 k为偶数时,原式=2cos( 3  +α)=cosα- 3 sinα 当 k为奇数时,原式=-2cos( 3  +α)= 3 sinα-cosα 总之,原式=(-1)k(cosα- 3 sinα),k∈Z 解法二:由(kπ+ 3  +α)+(kπ- 3  -α)=2kπ,知 cos(kπ- 3  -α)=cos[2kπ-( 3  +α+kπ)]=cos[-(kπ+ 3  +α)]= cos(kπ+ 3  +α) ∴原式=2cos(kπ+ 3  +α)=2×(-1)kcos( 3  +α)=(-1)k(cosα- 3 sinα),其中 k∈Z 评述:原式=cos(kπ+ 3  +α)+cos(kπ- 3  -α)=cos[kπ+( 3  +α)]+ cos[kπ-( 3  +α)] 这就启发我们用余弦的和(差)角公式. 2.已知sin(α+β)= 3 2 ,cos(α-β)= 5 1 ,求   tan tan 的值. 解法一:由已知条件及正弦的和(差)角公式, .7 13 7 30 30 13 sincos cossin tan tan 30 7 2 5 1 3 2 sincos 30 13 2 5 1 3 2 cossin 5 1sincoscossin 3 2sincoscossin                     得 解法二:(设未知数)令 x=   tan tan .1 1 1tan tan 1tan tan tantan tantan coscos )sin( coscos )sin( 3 10 1 5 3 2 )sin( )sin(          x x             解之得 7 13 tan tan x  3.已知函数 y=Asin(ωx+ ),x∈R,(其中 A>0,ω>0)的图象在 y轴右侧的第一 个最高点(函数取最大值的点)为 M(2,2 2 ),与 x 轴在原点右侧的第一个交点为 N(6,0),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解法一:根据题意,可知 4 T =6-2=4 ∴T=16,∴ω= 8 2 T 将点 M的坐标(2,2 2 )代入y=2 2 sin( 8  x+ ), 得 2 2 =2 2 sin( 8  ×2+ ) 即 sin( 4  + )=1 ∴满足 4  + = 2  的 的最小正数解,即 = 4  从而所求的函数解析式是 y=2 2 sin( 8  x+ 4  ),x∈R 解法二:将两个点 M(2,2 2 ),N(6,0)的坐标分别代入 y=2 2 sin(ωx+φ)并 化简.     0)6sin( 1)2sin(  得 ∴在长度为一个周期且包含原点的闭区间上,有        6 22 ∴所求的函数解析式是y=2 2 sin( 8  x+ 4  ),x∈R Ⅳ.课时小结 师:通过本节学习,大家要系统掌握三角函数有关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其进行三角函 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等. Ⅴ.课后作业 课本P87,复习参考题四. ●板书设计 课题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三角函数定义及同角基本关系式; 三、诱导公式; 四、和、差、倍角公式; 五、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 例 ●备课资料 数学公式变形要讲究“三有” 数学公式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理解公式的内在本质,就要进行 适当的变形,但要讲究“三有”,即:变之有用,变之有规,变之有益. 1.公式变形的目的最终应体现在其实用的价值,一个公式的等价变形往往有多种,教 学中应择其有用的变形,以提高应用公式的效能. 2.数学公式变形的方法多种多样,揭示数学公式变形的一般规律对深化公式教学会有 积极的意义.由于公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数、式、函数等有数学意义的式子,因此可以根据需 要对公式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或代换,或迭代,或取特殊值等等. 3.公式变形不仅仅是标准公式功能的拓宽,而且在变形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思想 和观点,充分体现数学公式的转化和简化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的本质. 例如对于公式 )tan(   =   tantan1 tantan   变形一:用-β代换β得到 )tan(  =   tantan1 tantan   用α=45°代入得到 )45tan(tan1 tan1     变形二:当α=β时,tan2α=   2tan1 tan2  当α=π时,tan(π+β)=tanβ 当α=2π时,用-β代换β时 tan(2π-β)=-tanβ (用特殊值代入原公式是公式变形,发现新、旧公式之间关系所常用的办法) 变形三:tan(α+β+γ)= )tantantantantan(tan1 tantantantantantan     由此引申为 α+β+γ=kπ(k∈Z) 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 (对原公式进行类比推广是一种常用公式变形的方法) )tan( tantantantan1 )tan( tantan1tantan )tantan1)(tan(tantan:         变形四 (注意到原公式是涉及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的一个方程,因此从 方程观点出发进行变形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形办法,由此产生逆变公式、整体变换公式等 等)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3:44:3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