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3:40:05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高一.doc(8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能以方程思想作指导,理解和运用它 的通项公式.    2.逐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抽象思维等 能力.    3.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促进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要领的形成及通项公式的应用.   难点:对要领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今天我们 一起研究第二类新的数列──等比数列.    (板书)三 等比数列    (二)讲解新课   师: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名字上非常类似,只有一字之差,一个 是差,一个是比,你能否仿照等差数列,举列说明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    (要求学生能主动的用类比思想,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对概念的理解)   生:数列 1,3,9,27,…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等比数列呢?   生:因为这个数列相邻两项的比都是相等的,所以是等比数列.    (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比数列的特征,但暂时不作评论, 以防限制其他学生的思维)   师:这是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不过这个例子中的项是一项比一项 大,能否再举一个一项比一项小的.      师: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呢?   生: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   师:他们对等比数列理解基本相同的,能否再换个样子,举一个例 子.       (若理解没有什么变化,就不必让学生再重复了)   师:下面再举例子又增加点要求,既然要去研究它,说明它一定有 实际应用价值,那么能否再举一个生活中的等比数列例子.   生:如生物学中细胞分裂问题:1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变为 2个细 胞,这两个细胞再继续分裂成为 4个细胞.这样分裂继续下去,细胞个 数从 1到 2到 4到 8,把每次分裂后所得细胞个数排列好可形成一个数 列 1,2,4,8,16,…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师:这个例子举得很好,不仅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能把 数学知识应用在其它学科,其实等比数列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说明它 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说了这么多,也发现了等比数列的特征,能否试着给等比数列下个 定义呢?   生: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常数,那么这 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师:作为定义这种叙述还有一点不足,为保证这样比都作得出来, 这每一项应从数列的第二项起,否则第一项没有前一项,也就做不出这 个比,调整之后,再找一位同学准确描述一下等比数列.   生: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师:好,就把它作为等比数列的定义记录下来.    (板书)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 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记 作 q.    (教师在叙述的同时,再强调为突出所做出的比都相等,应写为同 一个常数更准确)   师:记住这句话并不难,关键是如何理解它,并利用它解决问题, 先回到刚才几个例子看它们是否是等比数列,如果是,公比是多少?      师:好,公比会找了,再来看这样一件事,等比数列从定义上与等 差数列有很多密切关系使我们想到,有没有这样的数列,它既是等差数 列也是等比数列呢?   生:有,如数列 1,1,1,1,…是一个以 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也 是以 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师:除了这个数列以外,还能再举一个吗?      师:他们举的例子都是对的,而且从例子中数列的特征,使我们联 想到,形如 a,a,a,…(a∈R)的数列好像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 列,是这样吗?    (可让学生作短暂的讨论,再找学生回答)   生:形如 a,a,a,…这样的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这一点可以由等 差数列的定义加以证明).但它未必是等比数列.   师: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当 a=0时,数列每一项均为零,都不能作比,因此不是等比数 列,a≠0时,此数列是等比数列.   师:这个回答非常准确,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 认识等比数列有什么帮助吗?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生: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不能为零,因为在定义中,数列中每一 项都要做分母,所以均不能为零.   师:这一点实际上是隐含在定义的叙述之中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讲, 数列各项均不为零是这个数列成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呢?   生: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师:这是我们对等比数列进一步理解得到第一点共识.    (板书)2.对定义的理解    (1)“an≠0”是数列{an}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师:这一点是对等比数列的项的特殊要求,这与等差数列也是不同 的.   下面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一下定义,数学定义一般都是用文字语言 叙述表达的,但是在使用时往往需要符号化,因此下面试用数学符号语 言来描述它?      师:这种描述过于具体,能否用简单的一个式子来概括这么多个比 的等.      师:由于 n可取任意自然数,故 an+1可表示数列中每一项,an可表 示相应的前一项,因此这一个比可以代表无数多个比的相等,所以这个 式子与定义是等价的.      师:这个比式也可作为我们判断一个数列{an}是否是等比数列的依 据.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等比数列的定义的研究、回顾一下研究过程. 主要做了这样两件事:一是利用类比方法得到了等比数列的定义;二是 用抽象概括将定义翻译为符号语言,并能利用它证明一个数列是否是等 比数列.   下面要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必须先搞清怎么表示一个等比数列, 要表示数列,需先确定这个数列,确定一个等比数列几个条件呢?   生:两个条件.   师:哪两个条件?   生:可以是首项和公比   师:如果等比数列{an},首项为 a1,公比为 q,你会用什么方法 来表示这个等比数列呢?   生:可以表示为 a1,a2,a3,a4…这是常用的列举法   师:刚才举例时用的就是这种表示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表示 法吗?      师:这两种表示法各有所长,但使用最方便的还是通项公式法.即 如果已知{an}是等比数列,首项是 a1,公比是 q,如何用 n的解析式表 示数列中的第 n项呢?    (板书)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已知等比数列{an},首项为 a1,公比为 q,则 an=?   生:an=a1qn-1(n∈N+).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根据已知条件,数列可以写成 a1,a1q,a1q2,a1q3,…从而发 现规律,归纳出第 n次 an=a1·qn-1.   师:归纳的结论是正确的,且用的方法,调动的知识都非常好,寻 找通项即寻找项的一般规律,先看特殊项,写出几项,再归纳出一般结 论.这种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是需要证明的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    (板书)an=a1qn-1(n∈N+).    (2)对公式的认识与理解   师:对于这个通项公式,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认识它呢?    (这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类公式,学生应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认识公式)   生:可以从函数观点去认识,把通项公式看作关于 n的解析式.   师:与什么函数的解析式相类似.   生:指数函数.   师:它类似于指数函数解析式,说明它在某些方面可能与指数函数 有联系.   生:还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方程,用方程思想来求解其中的量.   师: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是最简单的公式应用,不过当已知 a1,q和 an,求 n时,此时的方程是个指数方程,求解时需多加注意. 如{an}是等比数列,首项是 2,公比是 2,那么 256是数列中第几项?   生:因为 an=a1qn-1,则 an=2·2n-1=2n.又 an=256,得 256=2n.解得 n=8.   师:其它的例子不再举了.但如果只知二,那么就能求二,但求二 恐怕一个方程就不能解决了,需要方程组才能解决.这也就是通项公式 的不同层次的应用了,下面一起看这样一个题目.    (板书) 例 1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是 2,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和是 12,求它的第八项的值.   师:拿到这个题目,你打算怎样设计你的求解方案,或者说对这个 题目有什么想法.   生:想求出首项和公比.   师:为什么要求出它们呢?   生:有了首项和公比,就有了通项公式,就可以求出数列中任何一 项.   师:好,这就是计算中要抓基本量的思想.首项和公比就是等比数 列的两个基本量.下面我们具体开始解,大家共同完成这个题目的求解.         师:怎么解这个方程组呢?   生:②÷①得 q+q2=6.解得 q=-3或 q=2.      师:最后结果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此题要求的是 a8,即 a1q7=a1q·q6=2q6.故只要把 q求出即可求出 a8 的值.这样在解方程组时就不必求出 a1,从而使运算过程得以简化.    (板书) 解: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 a1,公比为 q.则由已知得      ②÷①得 q2+q=6.解得 q=-3或 q=2.则 a8=a1q7=a1q·q6=2·q6=2·(-3)6=1458或 a8=2q6=2·26=27=128.故数列 第八项是 1458或 128.   师:通过这个小题的计算,发现这类型题目主要是方程思想的应用. 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三个基本步骤:设、列、求,通过刚才的实践,你们觉 得在这三步上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设未知数应注意设等比数列的基本量首项和公比.在解方程组 时,通常会用到乘除消元的方法.   师:总结得不错,在注意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利用分析综合 法寻求已知和所求之间的联系,以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例 2.    (此题先让学生讲明思路,根据时间完成主要内容即可)   师:这个题目应从哪里入手解决呢?   生:应先判断这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或等差数列.   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生:因为知道了是什么样的数列,就可以找出其通项公式,就可以 判断某个数是否是数列中的项.   师:如果判断它是否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呢?      师:好,这种思路是可行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思路吗?   生:可以利用 2an=3an+1(n∈N+)找到 2a1=3a2,2a2=3a3,… 2a4=3a5, 可以找   师:这种方法把一般关系具体化,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有一定的偶 然性,因此两种思路比较而言,另一种方案更具一般性.   下面请同学把这种方案具体实施一下.       (让一个学生就说一个重要环节,并及时指出表述上的问题)   师:这两步是等价的吗?   生:不等价,应保证 an≠0才等价.   师:题目中能保证 an≠0吗?   生:根据条件“各项均为负”可以保证 an≠0.   师:在表述上应怎样调整呢?             (提醒学生,开方时必须指明 a1<0,才能保证只有一解)   师:在这个题目求解过程中注意这样几点:    (1)判断数列是等比数列时,将条件变形为比的形式,注意变形的 等价性;    (2)判断某个数是否是数列中的项,只需将该数代入通项公式,并 解此方程,看是否有正整数解.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一个重要概念等比数列和一个重要的公式等 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对于这个概念要注意与等差数列的类比中把握它们的区别与联 系.    (2)对于通项公式除了记住内容,了解推导之外,关键是能用方程 观点去认识,并应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介绍的,因此它的数学方法不能简单地 重复等差数列.应当既(体现)出两者的联系,又有所变化且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类比思想的使用,教师为学生创造好使用的条 件,引导学生自己研究相关内容如定义、表示方法.通项公式及对公式 的认识,通过学生的研究,探索,加上老师概括总结,既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应用是等比数列这段知识的重点,也是本节课 的重点,方程思想的应用是公式应用的核心和关键.所以必须了解方程 思想应用的特点,首先必须用方程的观点去认识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 再从本质上把握公式.其次在运用方程思想解题时,对于设元要抓好其 中的关键量;最后在运用方程思想时需恰当应用整体代入,设而不求, 如例 1的计算应注意把 a2=2的条件整体代入到所求的 a8中,从而使 a1设 而不求.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3:44:3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