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3:40:06
全国大动乱的教学设计 高一.doc(23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全国大动乱 重点:红卫兵运动;二月抗争 难点:对“文化大革命”产生原因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首先放映一段与“文化大革命”与“红卫兵”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录像,然后小结;这段录像把 我们带回到一个“史无前例”、动荡不安的年代。青年学生的激情、红卫兵运动的狂热,被野心家、阴谋家所 利用,由此开始了在后人看来似乎是啼笑皆非的一场悲剧,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民族的悲剧,有待我 们去揭示。 一、“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   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我们首先来看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 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 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思考并且回答以下问题:两段材料表达的共同正当趋向是什么?(“左”倾)材料一对“阶级斗争” 问题的提法有什么不符合实际之处?(把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原阶级斗争无限夸大,形成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错误理论)材料二比材料一又有什么发展?(进一步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并且引向党的高层领导。为 “文化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所以,“左”倾理论及其实践,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根本 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内容,概括“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其他原因,即具体原因。(主观原因,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但他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 因而被林彪、江青一伙野心家利用,铸成“文化大革命”大错。客观原因,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个人 崇拜现象,也对“文化大革命”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于红卫兵运动。观看教材插图“接受毛泽东等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众队伍”,通过插图,我们可以看 到,毛泽东点燃“文化大革命”烈焰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支持青年学生,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煽文化 革命之风,点文化大革命之火”。早在6月初,北京一些中学就出现了红卫兵组织。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 给毛泽东写信,并附他们的大字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这份“左”而幼稚的大字报意外地获得 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肯定青年学生的“造反有理精神”。在个人崇拜狂热的年代,领袖的支持就是行动的 号令,红卫兵运动一下在神州大地上兴起。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先后11次接见来自全国的红卫兵和群众 1100多万人。林彪一再做煽动性讲话。这样,红卫兵运动也由最初的破“四旧”杀向社会,开展对“阶级 敌人的揪斗、批判、抄家,把许多老字号店铺、街道名称改成“东风”、“反修”、“卫红”等具有强烈政治 色彩的称呼,成为全国大动乱的前奏。   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内容谈对红卫兵运动的看法。   教师总结如下:“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红卫兵运动,绝大多数学生是出于对毛泽东和党的信任,是怀 着“誓死捍卫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真诚信念投身这一运动的。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上幼稚, 一经煽动,表现出狂热和盲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中,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曲折人生,提高了 觉悟,从积极参加转而消极观望,一部分人进而抵制,因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 革命”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给党、国家造成破坏,也给青年人本身带来伤害。   二、“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   关于“二月逆流”。教师首先简单交代背景。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二月抗争的内容及所引资料,谈二月抗 争表现出来的三个要害问题及其影响(搞“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该不该把老干部统统打倒; 要不要保持军队稳定。这三个问题都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问题)。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二月抗争的起因、性质、影响等自由发表看法。最后教师总结(广大党员和 人员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就有抵制和斗争。他们对“文化大革命”由不理解而怀疑,由不满而斗争,老 一辈革命家实际上是他们的代表和代言人。但二月抗争又一次被压下去。如果联系到“文化大革命”兴起时 以彭真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曾试图扭转“大批判”的错误方向,把批判限制在文化学术范围内,但没有 成功,反而被打成反党集团的情况,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党内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努力一再 受挫,野心家、阴谋家一再得逞,“天下大乱”看不到“天下大治”迹象……这究竟仅仅是个人专断的结 果,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全国大动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   1.“文化大革命”的背景   2.“文化大革命”导火线——批判《海瑞罢官》   3.“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中共中央的两次会议及其文件   (2)毛泽东的大字报   (3)中央文革小组   (4)红卫兵运动的狂热掀起 二、“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   1.“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   2.二月抗争   3.刘少奇的冤案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干部下放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3:44:2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