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化合物知识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复习铝盐、偏铝酸盐及氢氧化铝之间的转化关系,能用离子方
程式正确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铝盐、偏铝酸盐、氢氧化铝之间相互转
化时量的关系。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观察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复习氢氧化铝的两性及铝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转化关系,对
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铝化
合物之间转化时量的关系的讨论,使学生建立数、形结合思想,拓展解题思路。
科学品质:通过学习,使学生善于总结,并在总结中发现问题。
科学方法:教会学生将化学中的定量问题表格化、图象化;通过对实验的
观察,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实验的方法将化学中微观
的问题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重点、难点
重点:氢氧化铝的两式电离;铝化合物之间转化时量的关系。
难点:铝化合物之间转化时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铝的化合物是我们
整个中学教学的重点,而其化合
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又是我们学习
中的难点,所以今天我们对铝的
化合物进行小结。
【板书】一、转化关系
【提问】铝元素在化合物中
有几种常见的形式?它们之间有
什么关系?
思考并回答:铝盐、偏铝
酸盐、氢氧化铝。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概括总结,
形成规律性认
识的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要求按数字顺
序,用离子方程式正
确书写各步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讲评】对学生
的答案给予正确的评
价,指出(2)、(5)两个
反应体现了氢氧化铝
既能和酸反应,又能
和碱反应,是两性的
氢氧化物。【投影】转
化关系(见附 1)
【讨论】在(1)~
(6)的反应中,对酸、
碱的要求有何不同?
因氢氧化铝既
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
所以(2)、(3)、(5)、(6)
的反应中所用碱、酸
均为强碱、强酸;而
反应(1)也可用氨水
(实验室制氢氧化铝
的方法),(4)也可向
偏铝酸盐中通入二氧
化碳。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同学在笔记本上完
成。
(1)Al3++3OH-=Al(OH)3↓(2)Al(OH)3+OH-=AlO2-+2H2O
(3)Al3++4OH-=AlO2-+2H2O
(4)AlO2-+H++H2O=Al(OH)3↓
(5)Al(OH)3+3H+=Al3++3H2O
(6)AlO2-+4H+=Al3++2H2O
讨论,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完
善。
复习铝
化合物之间
的转化关系,
并能正确地
书写离子方
程式。
【板书】二、量的
关系
【提问】(1)、(2)、
回答:
1 mol铝离子与 3 mol氢氧根反应就生成氢氧化铝;
强调氢
氧化铝只溶
于强酸、强碱
(3)与(4)、(5)、(6)两组
反应中消耗的氢氧根
和氢离子在量上有什
么样的关系?
由此看出,量
变引起质变。【讨论】
将上述两组反应以横
坐标为碱或酸的量,
纵坐标为生成氢氧化
铝的沉淀量来表示。
【讲评】对学生
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评
价,然后总结。
【投影】量的关
系(见附 2)
【小结】使用牛
津剑桥软件的一节内
容进行小结。
1.向氯化铝溶
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
液的过程可分为两个
过程,一个是氯化铝
和氢氧化钠生
而与 4 mol氢氧根反应就生成偏铝酸盐。
1 mol偏铅酸根与 1 mol氢离子反应就生成氢氧化铝,
而与 4 mol氢离子反应就生成铝盐。
讨论后一位同学归纳总结,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完善。
分组讨论(4名同学为一组),请两位同学将讨论结果
到实物投影仪下给同学展示,并讲解;图形见附 2。
(3)为
(1)、(2)两个
反应之和,
(6)为(4)、(5)
反应之和。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成氢氧化铝,另一个是
氢氧化铝继续和氢氧化钠反
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两个
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 3 1∶ 。
2.向偏铝酸钠溶液中
加入过量的盐酸可分为两个
过程,一个是偏铝酸钠先与
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
后氢氧化铝继续和盐酸反应
而溶解,两个过程消耗盐酸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3∶ 。
【板书】三、实验探究
【指导实验】
1.将NaOH溶液逐滴
滴入到AlCl3溶液中,直至
过量。
2.将AlCl3溶液逐滴滴
入到NaOH溶液中,直至过
量。
3.将盐酸逐滴滴入到
NaAlO2溶液中,直至过量。
4.将NaAlO2溶液逐滴
滴入到盐酸中,直至过量。
【问题】请描述实验现象
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回答:
1.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当
NaOH过量时沉淀消失。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2.先产生沉淀,振荡后消失,
当AlCl3过量时,产生的沉淀不再
消失。
4OH-+Al3+=AlO2-+2H2O
3AlO2-
+6H2O+Al3+=4Al(OH)3↓
3.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当
HCl过量时沉淀消失。
AlO2-+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4.先产生沉淀,振荡后消失,
当NaAlO2过量时,产生的沉淀不
再消失。
4H++AlO2-=Al3++2H2O
Al3++3AlO2-
使学生
明白:相同
的反应物,
滴加的顺序
不同时,现
象不同。
+6H2O=4Al(OH)3↓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可以讨论。
1.将氨水逐滴加入到
AlCl3溶液中,直至过量。
2.将 CO2通入NaAlO2
溶液中,直至过量。
3.向酸化的AlCl3溶液
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
直至过量。
若以横坐标表示加入氨
水、碳酸、氢氧化钠的量,纵
坐标表示沉淀的量,试画出
反应过程中沉淀的曲线。
4.有MgCl2溶液、AlCl3
溶液、ZnSO4溶液、FeSO4溶液,
当它们各自或组合后与
NaOH溶液反应,测定沉淀
的量后画出以下曲线,试判
断曲线 a、b、c代表的反应物。
提示:Zn2++2OH-
=Zn(OH)2↓
Zn(OH)2+2OH-
=ZnO22-+2H2O
讨论后画出曲线。
讨论后回答:
a:FeSO4
b:AlCl3、MgCl2
c:ZnSO4
掌握基本图
形,熟悉Al3+和
OH-以及AlO2-的量
的关系。
掌握基本图
形,利用图形及反
应物之间量的关系
来解题,拓宽解题
思路。
附 1:(投影片)
一、转化关系
(5)Al(OH)3+3H+=Al3++3H2O
附 2:(投影片)
二、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