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3:40:28
[原创]反思 英语 二年级.doc(2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教学反思 同乐学校:易莲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加以运用。为此,我本节课把教学目 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围绕这个目标,我设计了“Let’s visit Shenzhen! ”这个活动的大主题,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 方面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促进自己教学水 平的提高。 一、通过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出活动的主题。 2011年深圳大运会将于 8月份在深圳召开,大运会的举行是学生相当熟悉 的话题。为此,我选择了这个作为本节课教学的导入部分,同时,告诉学生为了 迎接大运会的到来,我们必须注意安全,认真学习,这也为后来的“Safety is first.”埋下伏笔。而Happy UU要带同学们去参观深圳,要招聘学生加入,这有助 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恰当的复习,为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要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后来的活动中来,前提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有一 定的掌握和理解,为此,适当的复习是必要的,但简单的拼写单词和读、背课文 不仅枯燥,更加机械,学生也很难明白究竟应在怎样的实际情景中运用自己所 学的知识。为此,我采用了听声音、看图片猜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复习单词 通过带着学生参观 clubs,听教师讲自己的游戏,和自己说、与同学说课余游戏 来复习本节课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 in …? Can you see a ….?”,学生在有趣 的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复习,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对句型进行简单的运用。 在复习句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说“What can you see…?”这个句 子,而较少涉及到 Can you ….?以及 in the /on the …的运用,为此,在 check后, 我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句子进行操练。 三、适当的笔头练习穿插在活动中。 最初我在设计时,把写的练习侧重在了题型的练习上,后经老师的指导, 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加强了听力及观察能力的训练,围绕着 “Let’s visit Shenzhen.”这一活动,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两个有写的练习及一个 听力练习。第一个练习先由个人单独完成后小组讨论,尽管承担写的任务的只是 小组内的一个人,但是其他的同学却承担了说和检查的责任,这样,一个人写 等于整个小组成员的人写。第二个写的练习,既有类似于试卷上的选择题,又有 问答题。但是这些写的练习却与实际生活相关,并且紧紧的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给学生的感觉并不是在做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填写自己的所见。同时,设计的 这些笔头练习的难度并不大,兼顾了后进生。同时,在进行完这些笔头练习后, 将它们发展到口头上说(Tell the things to your friends what you see today),使学 生能联系实际,所有所用。而第三个听力题则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及观察能力 四、创设语言情境,充分的运用所学知识。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我在教学中运用了 PPT, 引出了许多场景图,并要求学生就图片内容说句子,练习句型,并选择其中的 一副图,与自己的组员一起讨论,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能充分地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扩展。同时,在设计这些 语言情景中时,我并不要求学生以说多为好,对后进生而言,哪怕是简单的一 句,我认为都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了。 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一是过渡语言的组织,二 是应先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图,抓住图片中的有利信息,三是在学生表演后, 可以让其他同学猜猜他们表演的是哪副图。 通过这一节课,我主要有以下的几点体会:1是教学中图片要有效地利用 。 2是在教学中,应创设与实际结合或类似的情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 力。3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说,教师还可以再少引导些。4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 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同乐学校:易莲 2011年 3月 30日星期五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3:43:5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