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0政治主观题审题方法与解题技巧 政治 高三.doc(4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2010 届高三政治复习---解题指导篇
政治主观题审题方法与解题技巧 学案
(一)主观性试题解题的总体步骤(三步法:定点―联系梳
理―作答)
审题(定点):
一审材料(层次、中心观点、材料间的关系);
二审问题(范围、角度、主体等)
(分析设问形式,挖掘设问内涵,提炼静态信息,促发解题思路)
切题(联系、梳理):联系知识、选择内容、构思答案;
答题(作答):观点在前,事理结合;要点完整、估算分值。
在答题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列好提纲,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2、答题要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详略得当。
3、恰当运用时政语言。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
(二)主观题答题技巧:
戴帽子 ——点题(范围、角度、主体);观点明确、方向准确;点题切题;观点、原理亮
在本题或本角度的最前面,不要让阅卷老师去为你一点点地寻找答案。切入语非常重要,就
是分数。
标号子 ——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分清要点,思路清晰。
采点子 ——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并且术语要到位、考点要准确;
——注意使用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切莫用家常话答题)
扣料子 ——扣住题眼;引用材料(分数就在材料中),每个角度扣紧材料分析,不要
观点和材料两张皮。
挖坑子 ——多角度思考!(空间有限,应详略得当)
(三)主观题答题基本要求:
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审清题意,题眼明了;围绕设问,展开思考;打好腹稿,卷面排好。
(四)政治主观题理想答案的特点:
要点完整、层次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到位、逻辑合理、思维严密、表达规范、文字简洁。
(五)政治主观题的类型:
第一类:体现型
第二类:依据型
第三类:意义、影响型
第四类:为什么型
第五类:怎么办型或建议、措施型
第六类:理解、认识型
第七类:评析评价型
第八类:图表型
第一类:体现型
【例 1】2008年文综北京卷第 39题第 1问:
1
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六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出舱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
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
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将不是一个遥不
可及的梦想。
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方法提示:
“×××(这是材料)是如何体现×××(考查的理论)的”,这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题,这种类型的题,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当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的抄材料)
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一一对应)
既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理论与材料两张皮(先罗列理论后罗列材料,或反之)。
第二类:依据型
【例 2】(26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世界贸易额正在经历 1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原因是金融危机影响下保
护主义势力的上升和贸易信贷的缩减使市场需求形势进一步恶化,为此,二十国集团领导
人峰会 2009年 4月 2日声明,重申将抵制保护主义。
材料二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日益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 1月 1日至 11月 3日,全球已有 19个国家或地区对
中国产品发起 101起贸易相关调查,涉案总额超过 116.8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 15年成为全
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材料三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中国一贯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以来,
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愿继续与世界各国共同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尽快
复苏。
材料四 就美国限制中国轮胎进口的特殊保障措施,中国商务部于 2009年 9月 13日毅然
做出决定,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并于
2009年 9月 14日正式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这是行使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的正当举
动,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切实行动。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我国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应对措施的政治学依据。(14
分)
方法提示: (对外方面)
此类题目一定要综合教材相关的知识点,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依据”一定是课本知识点,由知识点去延伸出意义或作用。
2
第三类:意义、影响型
【例 3】
上图显示的“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图 2显示的是“倒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
构。图 2反映的是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图 1反映的是我国期待改进的个人
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它体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1)在读图的基础上,说说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方法指导:
对个人的意义,对政府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对国家民族的意义等。
还要注意有时回答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
第四类:为什么型
【例 4】(26分)
3
材料一:今年 2月起,我国全面推广“家电下乡”工程,这是一项针对农村消费者定向销
售指定家电产品,并由政府财政部门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惠民工程。据测算,如果连续四年
在全国农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四类产品实施“家电下乡”,可实现家电产品销售近
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 9200亿元。
材料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强调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农民既享受“家电下乡”
工程的物质实惠,也享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培养文明乡风。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中政府为什么要推进“家电下乡”工程?(9分)
方法提示:为什么类题目一般按照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来回答。
第五类:怎么办型或建议、措施型
【例 5】(3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就有关问题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
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保障性安
居工程建设。力争到 2012年末,基本解决 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中央
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对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的补助标
准,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资金的下达方式,调动地方积极性,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材料二 2009年 12月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
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
视。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
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
调控 。
(3)结合上述材料,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14分)
方法提示:怎么办一般要注意答题的角度。从小到大,注意思维的发散和展开。
例如:国家角度 企业角度 消费者角度
4
第六类:理解、认识型
【例 6】材料一:2009年 10月 31日上午,“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北京去世。在钱学森心里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下面是钱学森的个人
语录: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
中国人。
材料二:钱学森去世后,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
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深思。安徽
某市 11位市民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领导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
问”!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从钱学森的一生经历和他的个人语录中,我们可
以感悟到:钱老身上洋溢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一具体内涵( 2分)?谈谈你对这种
内涵的认识(6分)?
方法指导: 理解认识型一般要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回答。
第七类:辨析、评析评价型
【例 7】有人认为“只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请评析这一观点?(9
分)
方法提示: ①分清层次,重要概念、原理、观点先讲;
②找出合理的加以肯定,说明原因;
③指出不合理的,也讲清原因;
④从多角度作适当补充,使命题更完整、准确。
结论:由此可见,题中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或不确切的)
5
第八类:图表型
【例 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 2005—2008年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较(图 9)
注:2008年居民消费率,发达国家平均为 70.1%,发展中国家平均为 54.7%。
材料二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仍旧疲软。同时,国内经济回升
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在一些常规制造业已经有产能过剩现象,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也有类似
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而城镇化是重要选择。专家指出,城镇化率每提
高 1个百分点,将带动 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和就业,拉动最终
消费增长 1.6个百分点。
(1)描述图 9显示的信息。(5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依据图 9结论和材料二简要
说明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现实意义。(8分)
图表题一般有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问法一:表 1、表 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小心区分是分别或共同反映了)
方法提示:
找全主语,讲清变化;比较大小,说明问题。
问法二: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经济现象?
方法提示:
第一、要根据各种数据的变化以及内在联系,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
第二、要根据各种数据的变化以及内在联系,说明这种变化的重要影响或作用;
第三、针对表格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
6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