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执教者:丁华
教学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自己试教多媒体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六步曲)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带砝码),蜡烛,试剂瓶,火柴,塞子。
2、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玻棒,气球。
白磷:CuSO4溶液,铁钉,蜡烛,镁带,细砂。
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
我们早已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P+O2
+5 -2
点燃 P2O5,Fe+CuSO4=Cu+FeSO4,大家猜想一下,上述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猜想] <可能有三种猜想>
(1)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2)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3)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探究]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一组:进行实验一
分出两大组实验:
二组:进行实验二
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要调平。
(2)做白磷燃烧实验,事先在瓶底铺一层细砂。
(3)做白磷燃烧实验,玻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进时,动作要快,塞子要
塞紧,不漏气。
(4)做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前,铁钉要砂纸打磨。
[得出结论] <由学生口述实验想象和结果>
点燃
实验一:P+O2——→P2O5
现象:(1)冒白烟; (2)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3)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4)反应前、后天平的平衡。
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注意:<不同意见>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由于锥形瓶没塞紧,空气漏
进去所致。
实验二:Fe+CuSO4→Cu+FeSO4
现象:(1)光亮的铁钉表面有红铜折出;(2)蓝色[CuSO4]溶液变为浅绿色[FeSO4]溶液;
(3)反应前、后天平的平衡。
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发生改变。
师:无数的实验都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即:∑m 反=∑m 生
注意:“参加”二字,只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才满足质量守恒守律,剩余的物质,不遵
循质量守恒定律。
[课练] A+B→C,现有 10gA和 5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余 3gA,B无余,则生成的 C为多少 g?
解:参加反应的A:10g-3g=7g
所以,Mc=7g+5g=12g
质量守恒定律是由谁发现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学生自阅 P94>
它第一次使用天平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该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
定律]发展→质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爱因斯坦发现的
合二为一:得到质能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拉瓦锡发现的
[解释应用]
提问: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展示课件]
展示的磷燃烧和铁酸铜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
(1)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在化学反应前、后: (2)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相对原子质量)
所有的化学都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师: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旧分子的破裂,原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过程。在此过程
中。
(1)原子的种类无变化
(2)原子的数目无增减 ∑m 反=∑m 生
(3)原子的质量无变化 <指参加反应的>
板书: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的原因:
(1)原子种类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 3个不变: (2)原子数目不变
(3)原子质量不变
[加深理解]
是否所有的经济实力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活动与探究:<分两大组进行实验>——学生实验
一组:蜡烛燃烧前后是否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二组:镁条燃烧前后是否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回答:
一组:蜡烛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的质量
二组: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的质量
看上去似乎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CO2
师:一组: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气体 ,挥发<逸出>空气中,故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的质
量。
H2O
二组:镁条燃烧,镁产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反应前所称量的只是镁条的质量,反应
后生成的氧化镁中还含有参加反应的空气中的氧元素(O2),故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的质
量。
提问:上述两个反应,是否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应该遵循,只要改进实验,都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展示课件:
(1)取一密闭的试剂瓶,待蜡烛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并塞紧瓶口(塞),进行前后称
量。
(2)将点燃的镁条迅速地放入集气瓶中,将带有小气球的橡皮塞立即塞紧<与做白磷燃
烧实验一样,否则会导致生成物的质量减小>
[课后反思] <学生课后体会>
1、任何一定律的发现都不是凭空想象的,是以实验为基础得出的。
2、科学探究方法: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
3、想得到更精确的结论,必须改进实验。
课堂小结: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m 反(参)>等于反应各生成物
质的质量总和<∑m 生>.
2、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的原因:3个“不变”。
作业:
P951、2、3、4
思考题:
铁钉生锈,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回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