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5:18:10
[转发]高考物知识盘点 .pdf(18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 回归课本,熟记结论,冲刺高考生物应牢记的知识(一) 绪论 名词: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 基础。包括 a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物质,贮藏能量。 b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2.病毒:属于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在宿主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病毒的遗传物 质是DNA或RNA。 3.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需要时短。(如蛾、蝶类的趋光性)。 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狗见主人摇头摆尾),属于应激性。 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一些形态、结构、生理方面的相对稳定 的特征。 适应性以应激性为生理基础,应激性侧重于一种反应过程,适应性侧重于一种结果。 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 7.细胞学说: 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⑵、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⑶、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8.生物工程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 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语句: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一切动植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3. 生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4. 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 的。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5. 能够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 6. 生物科学的发展:a.描述生物学阶段(成就:细胞学说建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 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b.实验生物学阶段(成就:1900 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c.分子生物学阶 段(成就: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 志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7. 当代生物学主要朝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已达到分子水平;宏观是关于生态学的研究。 8. 生物工程的成就a.医药: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b.农业:抗病毒植物、两系法杂交水稻、 转基因鲤鱼、抗虫棉;c.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9. 世界五大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粮食危机。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名词: 1. 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Fe、Mn、Zn、Cu、B、Mo) 2. 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C、H、O、N、S、P、K、Ca、Mg) 3. 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 界存在着差异。 语句: 1. 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多种。 2.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① 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 ② 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 ③ 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缺B时,花 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第二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名词: 1. 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 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 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4. 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是细胞中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 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 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 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b.二糖:水解后能够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 c.多糖: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 括肌糖元和肝糖元)。 6.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7.脂质:包括 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的稳定) 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省直构成的作用)。 8.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9.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0.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1.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做几肽。 12.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3.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 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至少 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的R基不同。 14.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 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5.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也有少量DNA。 16.核糖核酸:简称为RNA,主要存在于细胞之内。 公式:1.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基因(或DNA)的碱基:信使RNA的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 语句: 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 陈代谢越活跃。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 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 来源是太阳能。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如: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 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 ①.相对分子质量大 ②.分子结构复杂 ③.种类极其多样 ④.功能极为重要 5.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①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氨基酸数目不同 ③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④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6.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概括有:(构催免运调)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细胞膜上 的载体。 注意,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存在于一切细胞中,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 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两者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团、腺嘌呤、鸟嘌呤、 胞嘧啶。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词: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 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 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 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 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性 的。 语句: 1. 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蛋白质分子可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 子结合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 体某些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 甘油、乙醇、苯等。b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 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c 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例如血液中 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 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 DNA和 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 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 约有95%来自线粒体。 6.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 DNA和 RNA。叶绿素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和 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 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 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 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 质的场所。 9. 高尔基体: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 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 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有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 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 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 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 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合成的场所 是核糖体,通过内质网来初步加工和运输,在分泌之前还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分泌过程中线粒体 提供能量。 13. 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 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与动物 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 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 细胞核的简介: ⑴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 的红细胞。 ⑵细胞核结构:a 核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 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b核孔:在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间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 标志。d染色质: ⑶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5.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 应注意:⑴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⑵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 是真核生物。⑶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 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 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 用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 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第二节 细胞增殖 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 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 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 每个DNA分子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 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一 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之前, 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时间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该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 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因此叫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来增殖。 公式:①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②DNA数目的两种计算情况: a 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 b 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①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②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 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的着丝点的数目来确 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 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⑴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 质形态。 ⑵细胞分裂期: ①分裂前期:a出现染色体、纺锤体;b核膜、核仁消失。(膜仁消失两体现)或(膜仁两消见两体) ②分裂中期:a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是观察染色 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着丝点排在赤道板)或(点排赤道数清晰) ③分裂后期:a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b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平分向两极)或(一分为二向两极) ④分裂末期:a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b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膜仁重现两体消)或(两消两现见新壁)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①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不同点:前期纺锤体的起源不同:植物细胞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的两组 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 细胞质分裂开;动物细胞则是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 5.DNA 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 的产生在间期,消失在后期。 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DNA 2a~4a 4a 4a 4a 2a 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 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细胞的分化 名词: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的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 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1.细胞的分化:①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 到最大限度。②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③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 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 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2.细胞癌变:①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②致癌因子:a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b化学致癌因子:如苯、砷、煤焦油等;c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 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③机理: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④预防:避免接触致 癌因子;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良嗜好);保持心态健康。 3.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②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 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③色素积累(如老年斑);④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⑤ 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 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 的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 全能性,发育成完整植株。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5:20:5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