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5:18:12
[原创]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 .doc(103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修水一中07—08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一物理试卷 命题人:朱圻富 一、下列题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符合题中要求 的选项。(10×4分=40分) 1.以下几种名称的力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是: A、弹力 B、阻力 C、重力 D、支持力 2.关于重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因而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 上 C、放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重力作用 3.我们要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在下列哪些条件下可 得到确定的答案: A、知道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C、已知两个分力在一条直线上 D、已知两个分力互相垂直 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是动摩擦力,静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是静摩擦力 B、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 跟运动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 D、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5.一根轻弹簧,当它的上端固定不动,下端悬挂重量为 G的物 体时,长度为 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 物体时,长度为 L2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A、 1 G L B、 2 G L C、 1 2 G L L D、 1 2 2G L L 6.如右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已知 B是主 动轮(即 B带动A),P、Q分别为A、B轮 边缘上与皮带接触的点,当两轮沿顺时针方 向转动时,P、Q两点受摩擦力的方向为: A、P向右,Q向左 B、P向左,Q向右 C、P、Q均向左 D、P、Q均向右 7.如右图,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推力 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物体沿 桌面匀速滑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 摩擦因素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应是: A、 cosF  B、 sinF  C、  sinmg F  D、  sinmg F  8.如右图所示,物体A放在粗糙的斜面 上保持静止,现用水平力 F推物体,当 F由零增加稍许时,A仍保持静止,则: A、物体A受到斜面静摩擦力增大 B、物体A受斜面的静摩擦力不变 C、物体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增大 D、物体A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9.如右图所示,保持重物位置不变,绳 BO保持水平,而让绳子悬点左移,当绳 子的悬点A缓慢左移到 'A 点时,关于绳 AO、BO的张力 AF 、 BF 的变化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AF 增大 B、 BF 增大 C、 BF 不变 D、 AF 与 BF 的合力增大 10.如右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 10N,各接触面间摩擦因素都等于 0.3,同 时有 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B 上,A和 B均静止,则地面对 B和 B对A 的摩擦力分别为: A、6N,3N B、1N,1N C、0,1N D、0,2N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二、实验题(6分+8分=14分) 11.5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每 一小格的长度是 mm。 右图是用 50分度游标卡尺测某一 物体长度时刻度的放大图 ,可读出物体的长度是 mm. 12.右图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过细线用 ,a b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 ,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要记下: (1) ; (2) 。 然后,只用一个测力计再把橡皮条拉长, , 再记下 。 三、计算题(10分+12分+12分+12分=46分) 13.一质量为 5 kg 的物体,在力 F作用下沿倾角为37 的斜面向 上匀速滑动(如图),已知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素为 0.2  (取 10 / ,g N kg sin 37 0.6,cos37 0.8   ),求:(1)斜 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NF ;(2)F的大小。 14.如图所示,轻杆 AB水平插入竖直墙内,B端有一滑轮,轻 学 校 : 姓 名 : 班 级 : 学 号 : 绳跨在滑轮上,一端固定在墙上 C点,别一端悬挂一重物 G,已 知绳与墙的夹角为60 ,摩擦不计,则: (1)轻绳 BC的张力多大? (2)滑轮对轴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15.如图,一个重量为 16N半径为 15cm的匀质 球,用一段长为 10cm的轻绳悬挂于竖直光滑墙 上,求:(1)绳对球的拉力;(2)差将轻绳的长 度增加,墙对球的支持力大小将如何变化? 16.一个重为G的小环,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 R的光滑大环上, 一根轻绳其上端固定在大圆环的最高点,下端与小环相连,小环 静止时,轻绳刚好与竖直方向成30 角,如图所示,求: (1)大环对小环的支持力大小; (2)轻绳对小环的拉力大小。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5:20:5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