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5:18:14
[转发]二次根式的概念 九年级.doc(9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学科:数学 二次根式 主备人姓名:郑晓媛 辅备人姓名:程丽 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根式概念的发生过程; 2.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3.理解二次根式何时有意义,何时无意义,会在简单情况下 求根号内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4.会求二次根式的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设计教学程序: 1、 合作学习,引入课题 根据图1—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条件, 完成以下填空: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_;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_________。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写出表示算术平方根的式子。 问: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感知二次根式的特征。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总结出共同特征。从而引出课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意 见,然后作适当点评,板书本课课题)。 2、 新课讲授,探究新知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1引导学生概括二次根式的定义:像 2 4, 3, 2a b s  这样表示的算术平方根,且根号内含字母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为了方便,我们把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 13, 2 )也叫做二次 根式。 (2概念深化: 1 提问: 1a  是不是二次根式? 1a  呢? 2 议一议:二次根式 1a  表示什么意义?此算术平方根 的被开方式是什么?被开方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的二次根式才有 意义?其中字母a需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经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其他的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强调二次根式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被 教师个性设计 - 1 - 23 2 Scm 2( 3)b cm2cm acm 图 1—1 开放市大于或等于零。 2、 讲解例题 例1 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 (1) 1a , (2) 11 2a ; (3) 2( 3)a  . 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交替进行的方式 教学,问题设计: 1 被开方式需满足什么? 2 由此可得怎样的不等式? 3 第(1)(2)两题可以转化为解怎样的不等式?第(3) 题不解不等式就能确定a的取值范围吗? 解:(1) 由a+1≥ 0 , 得 a ≥ -1 ∴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大于或等于-1的实数。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a+1是非负数, 式子 1a 有意义,以下类同). (2) a21 1  >0,得1-2a>0,即a< 2 1 ∴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小于 2 1 的实数。 (3)因为无论a取何值,都有   03 2 a ,所以a取值范围 是全体实数。 交流归纳,总结如下: 由于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只能取非负值,因此二次根式要有 意义就必须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2、从形式上看,二次根式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1 ) 必须有二次根号; ( 2 ) 被开方数不能小于0 。 (学生与教师一同探索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求 解过程,通过交流体会到求解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过程的 策略。本题的设置从二次根式的概念出发,把问题转化为求不等式, 思路清晰自然,利于分散难点)。 练习: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1) 3a  ; (2) 13 a   ; (3) 2 1a  . 例 2 当 x=4时,求二次根式 1 2x 的值. 教法: (1)引导学生回顾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和如何求代数式的值. (2)指出二次根式也是一种代数式,求二次根式的值和求其 他代数式的值方法相同. (3)由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指定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板 演. - 2 - (4)教师点评板演结果. 解:将 x=-4代入二次根式,得 x21  = 39)4(21  三、总结提高、课内练习 课堂练习:第1页练习1,2和节前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由学生总结,教师适当提问补充。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困惑? (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的方法来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没有 完成,便于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念)。 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小结: 1.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实际上是一个非负的实数 a的算术平方根的表达式. 2.式子中,被开方数(式)必须大于等于零. 3.给定一个特定的值,会求相应二次根式的值 五、能力拓展(游戏) 按下列程序运算,全班分成4个组,当x=1时,每人做一步, 看哪一组完成得快.x 取其他数试一试. 六、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1页 A组 2、作业本1 教学反思 - 3 - 是 否 有 意 义 输 入 一 个 数 结 果 代 入 , 是 否 有 意义 是 是 结 果 代 入 , 是 否 有 意义 是 结 果 代 入 , 是 否 有 意义 输 出 这 个 数 否 否 否 否 是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5:20:5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