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为
五斗米,
折腰向乡
里小人 !
—— 《宋
史 陶潜
传》)
归去来兮辞
陶 潜
作者
作者档案
陶潜,又名 _______ ,字元亮
, ____( 朝代),田园诗人,浔
阳柴桑人。后人称之
为“ _________”。又自称作
“ _________”。《陶渊明集》,其中包括诗、文
辞、赋,如《桃花源记》、《归
园田居》、《饮酒》、《归去来
兮辞》、《闲情赋》等。
陶渊
明东晋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 _______
创造出的一种新诗体,又称楚辞
。
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
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
_____ 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
“兮”,每句三拍。
屈原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
化
六
辞
归去来兮辞
学习要点:
( 1 )理解感知,把握大意。
( 2 )品味揣摩,体会感情。
( 3 )了解特点,熟读成诵。
( 1)表示辞官归田 的决
心( 2)归途及家中生活
( 3)农村生活及出游经
历( 4)抒发诗人乐天安命情怀
段落大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
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
是而昨非。
是自恕自慰之词。一心
向往未来的隐居生活。
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
,今日弃官为是,一种
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归途 抵家 室内 园
中
归
心
似
箭
欣
喜
若
狂
舒
适
安
逸
留
连
忘
返
具体分析
(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
易安。
对简陋的居处表示满
意,“松菊”喻高洁
志趣
有淡泊明志之意
★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
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 1)三径就荒,松菊犹
存。
( 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桓( 4 )“孤松”示孤高坚
贞之志,托物言志。
(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
还
( 3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
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
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
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
,请谈谈你的看法。
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
对待生死天命。此句是诗人对
“归去来兮”哲理性归结。“不
为五斗米折腰,乐夫天命”是他
追求的最高境界。 结合他生活的
时代背景,正是他积极人生的表
现。官场的庸俗污浊使他难以保
存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田园生
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
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
作者情感线索:
自责自悔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
“ 虽託楚声,
而无其尤怨切
蹙之病”,表
现淡远潇洒的
文风。
安贫乐道,超
然物外的处世
态度。
课堂小结 采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
网中,一去三十年。羁 jī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
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 ǎi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
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再见
艺术鉴赏
1 .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
,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
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
真纯可亲。
“ 《归去来兮辞》沛然如
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
( 李格非语 )
“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
尽见真淳。” ( 元好问语 )
艺术鉴赏
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
象, 尽显浪漫色彩。
本文写于将归之
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
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
正显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
艺术鉴赏
3 .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
,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
。
如“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引用《论语 ·
微子》楚狂接舆的歌词“往
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稍加点化,形神俱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