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教学课
教 学 目 的
:
1.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
2. 学习本文陈事抒情叙理的方
法, .概括段落与全文意思。
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常
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陈事抒情叙理
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理解归纳法
。
第一课时
一 . 导 入 新 课 :
由诸葛亮《出师表》引入
文体介绍。
二 . 文体介绍:文言文中
的文体
“表”,意义同“疏”,是古
代大臣给皇帝的奏章。
三 .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
义均相同的两项是( )
A 山河表里潼关路
B 出师一表真名世
C 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
D 或援誓以表心
E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
F 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四 . 李密和他的《陈情
表》:
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 263年,司马昭灭蜀
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
刘氏。公元 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
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晋武帝邀请李密
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
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
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
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
,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
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而李密身系蜀汉
,无心出官,写奏章推脱。本文就是此时所写。
五 .朗读全文, .正音正句
读。
1.给加点字注音:
险衅( )祚薄( )茕茕孑立(
)
床蓐( )拔擢( )优渥( )猥劣(
)陨首( )希冀( )逋慢( )
2.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六 . 分析阅读第一
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理解:
①言
A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C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言兵事
D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E 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F 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G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H 静言思之
②志
A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齐谐》者 ,志怪者也
E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F 襄阳土俗 ,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
③亲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 我有亲父兄
C 归见其亲
D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E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期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 与老人期 ,后何也
C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骥骜
D 会天大雨 ,道不通 ,度已失期
E 期年后,无以进
2.古今异义: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词类活用: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③而刘夙婴疾病
(二)分析归纳:
1.本段所述之不 .幸, .共有几个?试一一列
举之。
答:四个不幸。即六月丧父;四岁母嫁;九
岁不行;祖母疾病缠身。
2.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
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
答: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3.作者陈说一家不幸,其目
的何在?
答: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
同情怜悯。
(三)试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本
段内容。
答:本段主要通过陈述家庭不幸和祖
母相依为命的情形,力图博得晋武
帝的同情。
七 .分析第二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解析:
①朝
A 逮逢圣朝,沐浴清化
B 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
C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D 银烛朝天紫陌长 ,禁城春色晓苍苍
E 朝辞白帝彩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F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
②后
A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B 天子之妃曰后
C 求太监后
D 子路从而后
E 后遂无问津者
F 恐前后受其敌
G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辞
A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 撰长书以为贽 ,辞甚畅达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朝辞白帝彩云间
④于
A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
有悔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2.古今异义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③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词类活用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二)分析归纳:
1.本段哪些写到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
答: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
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 作者自己对朝廷恩遇抱
着怎样的感情?
答:感激不尽,而又身系祖母疾病,
进退狼狈。
3. 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
?
答: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
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
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
(三)归纳段意:
答:本段明确提出忠孝难以两全的
难题,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
八 .本课小结:
这两段以祖母卧病为由,婉言谢
绝朝廷邀请。情真意切,感人
肺腑。
九 .作业:
1.熟读一、二段, .通译成现代汉语。
2.把这两个文段中的其它常见文言词语
的用法理出来, .并一一解析。
第二课时
一 .朗读全文, .并翻译一二
段
二 .分析第三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现象:
①以
A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E 何其久也 ?必有以也
F 余以乾隆
G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H 暴霜露、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I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过
A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B 禹八年于外 ,三过其门而不入
C 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
D 贫无所苦 ,清静过日而已
E 君过矣 ,不若长安石之甚
F 求 ,无乃尔是过与
G 过故人庄
③更
A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B 及其更也 ,人皆仰之
C 更若役 ,复若赋 ,则何如
D 使将士更休 ,而自坐帷幕
E 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
F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2.区别古今意义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分析归纳
: 1.本段作者间接地阐释了自己的治国
纲领, .其内容是什么?
答:以孝治天下。
2.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
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答: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
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
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
(三)归纳段意:
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
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
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
的疑虑,求得体恤。
三 .分析第四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现象:
①是
A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B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C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D 是己而非人 ,俗之同病
E 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
F 君臣不合 ,则国是无从定矣
G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未之多见也
②实
A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B 仓廪实而知礼节
C 吾有卿之名 ,而无其实
D 复蒂下生蓬 ,蓬中结实 ,亭亭独立
E 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
F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2.通假字: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3.句式分析:
①生孩六月,父亲见背
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二)分析归纳:
1.本段交代了全文写作目的, .是什么?
答:愿乞终老。
2. 作者简单地表明了其理
由是什么?
答: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
孝后尽忠。
3.作者直到此时也不忘了以情
动人,其表现是什么?
答: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本文中有很多短语现在已经成
了成语。请找出来,各造一句。
答:成语有“孤苦伶仃”“茕茕孑
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造句略。
(三)概括段意:
本段明确提出自己的目的,即“愿
乞终老”,先尽孝后尽忠。
四 .写作分析:
本文是任何一步步说服晋武帝的?从写作特
点来看,他是凭着什么方式去劝说晋武帝的
?
答: 1.融情于事的方法。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说服晋武帝
的重要因素,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
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也是以充
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
偶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决不雕琢,而是十分自
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
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
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等都十分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五 . 作业:通译全文,完成
课后练习。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