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5:18:21
[原创]广东省化学中考试题 高一.doc(9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试卷
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卷 全卷满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为 8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F—19 Na—23 Al—27 P—31 S—32 K—39 一、选择题(本题有 1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铁制成铁锅 C.煤气燃烧 D.冰块融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干冰 B.纯碱 C.食醋 D.花生油 3、下列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4、牙膏里添加的单氟磷酸钠(Na2PO3F)可有效防止龋齿。关于单氟磷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钠、磷、氧、氟四个原子组成的 B.它是由钠、磷、氧、氟四种元素组成的 C.单氟磷酸钠中钠、磷、氧、氟元素的质量比为 2∶1∶3∶1 D.它是由 2个钠元素、1个磷元素、3个氧元素、1个氟元素组成的 5、园林工人在树身下部涂上一层石灰浆,石灰浆的作用是( ) A.美观作用 B.杀菌作用 C.标记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 B.氢气作为人类的理想能源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电解水制氢气 7、下列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KMnO4 B.K2MnO4 C.MnO2 D.Mn 8、某农场种植的棉花,枝叶生长不茂盛,需施用的氮肥是( ) A.K2SO4 B.CO(NH2)2 C.Ca(H2PO4)2 D.KCl 9、煤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的有毒气体是( ) A.SO2 B.CO C.CO和 CO2 D.SO2和 CO 10、下列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 B.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C.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实验产生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1 11、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 的过程中,胃液的 pH变化的情况是( ) 12、X、Y、Z三种金属中,只有 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Z>Y B.Y>X>Z C.Z>Y>X D.Y>Z>X 1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 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 在。现将温度由 80℃降到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质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14、甲、乙两组反应中 在一定条件下,只通过一步 反应就能转化的是( ) A.只有甲能实现 B.只有乙能实现 C.甲、乙都能实现 D.甲、乙都不能实现 二、填空题(本题 5小题,共 16分) 15、(3分)阅读下列报道,回答问题。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 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 中等毒性,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增加。 ⑴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 ⑵甲醛的化学式为 CH2O,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⑶甲醛的物理性质是 。 16、(3分)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常用消毒剂,目前广泛用于环境消毒。过氧乙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 C、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若对 1m3空间进行有效消毒需要 0.2%的 过氧乙酸 3g,现对 80m3的空间进行有效消毒,需要 0.2%的过氧乙酸 g。 17、(3分)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 油脂,三硝酸甘油脂的化学式为 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 2 4 C3H5N3O9 12CO2↑+10H2O↑+6X↑+O2↑ ⑴X的化学式是 。 ⑵推断 C的化学式的依据是 。 18、(3分)某学生在网上学习时获得信息:在沙漠高温灼烤下,沙粒中含有的少量的碳酸钙 会发生反应:CaCO3 CaO+CO2↑,含有这类沙粒的“沙尘暴”可中和酸雨。请回答: ⑴“沙尘暴”中能中和酸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⑵若该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则中和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4分)现有四种物质: BaCl2、NaOH、CuO、Zn,请另选一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⑴只与上述四种物质中的 1种发生反应,则所选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⑵可与上述四种物质都发生反应,则所选物质的化学式是 。 三、(本题有 2小题,共 19分) 20、(8分)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 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 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不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⑵取 12%的硫酸溶液 100%配制成 6%的溶液,向 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 水的质量应 100g(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 ⑶向 100g24%的氨水中加入 100g水,摇匀,溶液体积是 mL(保留到 0.1)。 21、(11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用 一种常见的黑色固体合金 A做了如 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A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 学式)。 ⑵ B 是 (填化学式,下 同)、D是 、E是 。 ⑶步骤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 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 .1 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 . 9 4 0.91 0.90 3 ⑸ E在工业上可用于 。 四、(本题有 2小题,共 25分) 22、(12分)过氧化氢(化学式 H2O2)溶液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 O2和 H2O。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⑵写出该方法制取 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要收 集一 瓶纯 净的 O2 , 应选 择装 置 (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 B装置收集 O2,经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 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另外 2种气体的化学式 和 。 ⑸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KMnO4加热制取O2。优点是 (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⑹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23、(13分)某同学收集了班级同学“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固体残渣(含铜和氧化铜) 欲从中回收单质铜和制取硫酸铜溶液,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方案: ⑴称量。称量收集到的固体残渣 20g,需要的仪器是 。 ⑵溶解。将 20g称量好的固体残渣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直至反应完全。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过滤。除滤纸外,还需要从下图选用哪些仪器 (填字母)。 ⑷洗涤干燥。洗净滤纸上的固体,干燥后称量,此固 体名称为 。 ⑸收集滤液。滤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 ⑹分析。为了除去滤液中过量的硫酸,应往滤液中加 入过量的下列 (填编号)固体粉末,过滤。 ①氧化铜 ②氢氧化钠 ③铁 ④硫酸铜 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固体粉末,原因是 ;实验现象是 。 五、(本题有 2小题,共 12分) 24、(5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 0.004g 以下。 若在 1kg 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 2g(胆矾的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 4 474),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 (填字母)。 A.铝元素 B.铝单质 C.铝合金 D.只有明矾 ⑵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K∶Al∶S∶O∶H=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 到 0.1%) 。 ⑶如果某人一天吃了 100g上述面食品,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25、(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NaOH溶液吸收 SO2,反应的 方程式如下:2NaOH+SO2 === Na2SO4+H2O 。用NaOH溶液吸收 100L已除去 CO2的空气样品,溶 液质量增加了 0.64g。已知此时空气的密度为 1.3g/L,求: ⑴被吸收的 SO2的质量。 ⑵发生反应的NaOH的质量。 ⑶空气中 S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01%)。 5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5:20:4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