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统计
整体感知
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知识有求平均数、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整理和复习时,
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题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看和制作简
单的统计图表的能力。同时,注意联系相关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熟练掌握解答方法。
3.学会分析统计表中包括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编制和
检查一个统计表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地分析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的应
用题。
2.能正确地观察,分析统计表中各栏目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能编制、填
统、检查统计表。
3.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践中有关统计的问题。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和复习学过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意识,受
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本节课整理和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图两项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平均数的
数量关系、解题关键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统计表包括的内容及数量关系,掌握编
制、填充、检查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编制和检
查统计表。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挂图。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同学们,记忆是智慧之母,你们谁的记忆最好呢?提个问题考考
大家:在小学阶段都学了哪些统计知识?都是在哪册书上学的?
2.学生汇报:
在第十册的第一单元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
在第十二册的第四单元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
二、归纳整理
1.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说明统计在生产、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桌互相
议论。
(2)学生汇报。
(3)教师说明:
统计知识在生产、工作、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认真学好
统计知识,提高统计能力。
2.整理复习求平均数。
(1)启发学生回忆并应用求平均数的知识,自己完成例1。
①学生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②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同时让一名学生在胶片上解答)
③同桌讨论,订正答案。
④指一名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并向全班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⑤教师提问: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必须先求出什么?例1中求的平
均数是按什么平均?(学生讨论回答)
⑥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学生在
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指一名学生在黑板解答)
⑦订正答案。
⑧教师启发探究:根据例1的分析解答,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的关键是什
么吗?(同桌讨论)
⑨学生汇报。
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一组数的总数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几份
用总数量除以要分的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
⑩练习:练习二十九第1题。
(2)在例1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完成例2。(注意看懂表中的数据)
(3)结合例1、例2的解答过程,引导学生讨论:求平均数的时候,必须先求
出什么和什么?你能试着概括出一个关系式吗?(学生讨论探究。)
(4)完成第143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讨论订正,注意说说解题思路
讨论订正。)
(5)练习:练习二十九的第2题。(先独立完成,再讨论订正。)
(6)教师说明:以上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求平均数。进一步明确了求平均数问
题的关键是先求出要平均分的总数量和总份数。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
3.整理和复习统计表。
(1)复习统计表的内容。
指导学生看书上第137页,东风机床厂 1997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统计表。并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挂图出示统计表)
①统计表中横向有几栏,纵向有几栏,分别表示什么?
②制做一个统计表,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③观察分析统计表中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已填的数据,把空缺的数据
填满。
(2)学生汇报,教师指图订正。
(3)复习统计表中的数量关系。
①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书上137页的统计表中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根
据已填的数据,把空缺的数填满,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填?
②学生汇报填的结果和理由。(教师板书填空)
③学生自己检验填得对不对,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检验方法。
④学生汇报自己的检验过程和方法。(结合统计表说)
教师板书
验算:1870+1630=3500
1120+1140+1240=3500
(4)教师说明:
统计表的内容是根据统计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在编制和分析统计表时关键
要弄清各栏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5)完成第138页的“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同桌讨论,然后全班集体
订正)
(6)练习:练习二十九的第 5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口述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关键和方法。
2.口述统计表包括的内容,检验统计表的方法。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哪些内容?解答求平均数问题和编制统计图表的
关键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九第2、3、4、6题。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统计
求平均数
例1.
(40+38+40+40+41+38+36)÷7
=273÷7
=39(人)
答:这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是39人。
例2.
(267+292+6×47)÷(48+50+47)
=841÷145
=5.8(个)
答: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5.8个。
验算:
1870-1630=3500(台)
1120+1140+1240=35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