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5:18:40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海市第一中学袁小雄 七年级.ppt(1.16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课件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南海市第一中学 地理组 一、地理位置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西临大 西洋,东临印度洋,面积约 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 面积的五分之四。 本区海岸线平直,半岛和岛屿很少;东面有著名的 马达加斯加岛,西面大西洋沿岸有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 亚湾。 非洲大 陆西南端有 著名的好望 角。2、该区有 40 多个国家。 5 亿多人口,其 中黑色人种占 绝大部分,该 区是世界黑人 的故乡。 二、高原大陆与裂谷和盆 地 1、高原大 陆: 地形以高原 为主,高原海拔多 在 1000米以上, 有“高原大陆”之 称。东部和南部地 势较高,海拔多在 1000- 2000米, 自北而南分布有埃 塞俄比亚高原、东 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 2、东非裂谷带 由于地壳运动造成断裂而成 。 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东非 高原,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 附近。 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并有许 多火山分布。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 罗山(死火山),海拔 5895米。 在裂谷带的底部有许多狭长深 邃的湖泊,坦噶尼喀湖是非洲最深而 狭长的湖泊。 东非 高原西部 有著名的 维多利亚 湖,它是 盆地凹陷 而成,为 非洲最大 的湖泊。 3、刚果盆地 在非洲中西部的一个地势较低的刚果盆地。刚果河 (扎伊尔河)流经盆地,由于流经赤道附近的多雨区,河 流水量很大。 河流穿过高原峡谷时,形 成许多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东南部的赞比西河上游的莫西 奥图尼亚瀑布,驰名世界。 三、热带气候和热带景观 1、赤道横穿中部,大部分 地区气温都在 20℃以上, 为热带气候,同北非地区大 致相同,所以整个非洲又被 称为“热带大陆”。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要比北非丰 富得多。 2、主要气候类型和景 观 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 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 海气候等。 热带 雨林气候 森林茂密 ,四季开 花结果, 是一片常 绿的热带 “王国”。 森林中有 种类繁多 的鸟类和 猿猴类动 物。 热带草原有明显 的干湿季节。农业季 节性强。动物有迁徙 的特征。 干湿季及野生动物 图 四、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矿产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矿产在 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黄金、金刚石的储量 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在世界上,南非是出产黄 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 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扎 伊尔的金刚石、赞比亚的 铜矿、南非的铀矿等均居 世界前列。 石油比不上北非丰富 ,但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 也丰富。尼日利亚是本区 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 地。 五、黑人的故乡 1、本区有 5亿人口。 90%是黑种人,所以本区又称“黑 非洲”。 此外,本区还有外来移民的阿拉伯人、欧洲人和亚 洲人。 历史上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 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 2、在历史上,欧洲殖民主义者曾先后侵入非洲,掠夺 黄金、香料、象牙等;后来又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 黑人运往美洲贩卖。到了 19世纪 70年代,广大的非洲 大陆先后被英、法、葡、西、比等国强占和瓜分。 3、二战后,非洲的民族解放 运动蓬勃发展。到 1990年 3 月,撒哈拉以南的由白人统 治的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 亚也宣告独立。 4、 1994年 5月,南非第一 次黑人被选为总统,黑人终 于站起来了,结束了种族隔 离制度和种族主义者的统治 与压迫,黑人和白人一样成 了国家的主人。 六、积极发展民族经济 1、本区的热带经济作物的 种植和出口、矿产资源的开 采和出口在经济和贸易中占 绝对优势,成为世界上典型 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单 一商品经济地区。 单一商品经济是由于 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外国垄断 资本的控制,非洲绝大多数 国家的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主要表现为:( 1)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 产品得到片面发展; ( 2)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 生产十分落后; ( 3)加工工业更加薄 弱。 2、许多国家独立后正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经济的束缚 ,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由单一经济转向发展本国的 民族经济。3、南非共和国是非洲南部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约 翰内斯堡是该国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 六、积极发展民族经济 七、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 中居首位,约为 28‰,撒哈位以南更高达 30 ‰ 2、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农牧 业生产落后,产量很低。 思考:本区如何解决粮食、环境问题 ? 小结: 1、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 : 地形“高”(以高原为主)、气候“热”(以热 带气候为主)、政治地图变化大“觉醒”(殖民 地变为独立国)、单一商品经济转向发展本国的 民族经济等。差异 : 北非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类 型 单一 多样 主要气 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草原气候 气候特 征 炎热干燥 炎热多雨 植被类 型 沙丘、戈壁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矿产资 源 石油、磷矿等 金、铝土、铜、金刚 石 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语言 阿拉伯语 语种多而复杂 小结: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的区域地理特征 ( 1)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矿产资源、草场资 源、热带经济作物和动物资源等等。但由于过去长 期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影响,以及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本区热带经济作 物的种植和出口、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在经济和 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成为世界上典型的以生产初 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地区。 (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有“黑非洲”之 称。( 3)本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过高,生产力水平又 较低,自然资源破坏严重,这里已成为世界上人 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地区。 小结: 3、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的知识结构表一 地形 : “高 ”气候 : “热 ” 资源: “富”(草原、矿产、经济作 物) 单一 商品 经济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 黑色人种 殖民统治恶 果 种族主义欺 压 黑人奋起反 抗 各国宣告独 立 人口增长 振兴民族经 济 小结: 3、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的知识结构表二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5:20:2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