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5:18:42
g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高一.ppt(0.95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课件
冷锋天气过程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共 3课时) 上节 a、太阳辐射: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 一、气候形成因子: (第 1课 时)1、气候: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 大气平均状况 或统计状况。平均状况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 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子: b、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 源 c、大气环流: 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 布 d、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改 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生物 学特性 大气 下垫面 太阳 辐射 气候 人类活动 3、各气候因子间的关系: 二、 (第 2课时) Back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高差近 4000多 米-0.6ºc/100m 地势与气候: 河 源 之 夏 河源 之春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形成图: 0º 30 º 30 º 60 º 60 º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亚洲夏季风示意图: 亚洲冬季风示意图: 30º 40º 50º 60º 亚、欧大陆 西 岸 东 岸 大 陆 中 部 副热带高压 印度 低压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 压带 偏 南 风 偏 北 风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亚洲高 压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城市 大气污染 沙漠 森林 水利建设 水田 植树造林 农业灌溉 苏 堤 春 晓 香 港 夜 景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5:20:2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