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教案 2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记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
会用标准方程确定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而且要求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解
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对比、概括、转化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学习了哪几种圆锥曲线?
生:已学过圆、椭圆、双曲线.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种圆锥曲线——抛物线.它的标准方程及
性质怎样呢?
(板书课题: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师:同学们对抛物线已有了哪些认识?
生:在物理中,抛物线被认为是抛射物体的运动轨道.在函数中,
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图像.
师:在二次函数中研究过的抛物线有什么特征?
生:这里研究的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平行于y轴的(只是开口向
上或向下的)情形.
师: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不平行于y轴,那么就不能作为二次函
数的图像来研究了.我们这里,就是要打破在函数研究中的这种局限,
从更一般的意义上来研究抛物线.
二、讲述新课
1.抛物线的定义
师:为了认识抛物线是满足什么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我们可以从
研究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所决定的抛物线的性质入手:
[思维从问题开始.]
生:(板书.)
设P(x,ax2),则
所以,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已知定点和已知定直线的距离相等.
师:由此,我们能不能说抛物线是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距离
相等的点的轨迹呢?
生:不能!轨迹必须既满足纯粹性,又满足完备性,这里只证明
了抛物线所具有的几何性质,即纯粹性,还未证明完备性.
师:这里完备性的证明,要研究什么命题呢?
问题2:满足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抛
物线上.
师:上述命题的证明并不困难.这里,我们还可以作一个直观的演
示.
[直观演示不仅为了对抛物线定义先作形象的认识,而且在于使得
对抛物线y=ax2的研究引向一般.]
把一根直尺固定在画图板内直线l的位置上(图2);把一块三角板
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着直尺的边缘;把一条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另一
条直角边上的一点A,截取绳子的长等于从点A到直线l的距离AC,并
且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一点F;用一支铅笔扣着绳子,紧
靠着三角板的这条直角边把绳子绷紧,然后使三角板紧靠着直尺左右滑
动,这样铅笔就描出一条曲线.
(教师可以反复演示后,请学生来归纳抛物线的定义,教师总结,
并将定义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样,可以把抛物线的定义概括成(板书.)
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
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师:设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 p(这是已知数且大于零).下
面,我们来求抛物线的方程.怎样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使所得的
方程取较简的形式呢?
(让学生议论一下,教师巡视,启发辅导,最后简单小结一下.
学生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六种,可以分组让
学生对各种情况,分别求得相应的方程,并把结果填入小黑板上预先列
出的表里.如下表.)
师:比较所得的各个方程,应该选哪些方程作为抛物线的标准方
程呢?
生:应该选(3)~(6)这四个方程作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因为这
些方程不仅具有较简的形式,而且方程中的系数有明确的几何意义:一
次项系数是焦点到准线距离的2倍.
y=ax2.
由此可见,用曲线方程的观点研究抛物线比用二次函数的观点研究
抛物线,更具有一般性.
3.四个标准方程的应用
[例 1] (1) 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6x,求它的焦点坐标和
准线方程;
(2)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求它的标准方程.
x2=-8y.
[例 2] 根据下列所给的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
y2=-x.
(2) 因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p,所以 p=2,由于焦点不定,因
而四个标准方程都合适,故
y2=4x,y2=-4x,x2=4y,x2=-4y.
(让学生边看、边做、边研究、边讨论.)
师:由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且每一种形式中都只含
有一个系数 p,因此只要给出确定 p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抛物线的
标准方程.当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给定以后,它的标准方程也
就唯一确定.如果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没有给定,则所求的标
准方程就会有多解.
4.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师:怎样由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确定它的几何性质?
(以 y2=2px,p>0为例,用小黑板给出下表,请学生对比、研究和
填写.)
师:和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相比,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有什么
特点呢?
(学生和教师共同小结.)
(1)抛物线只位于半个坐标平面内,尽管它也可以无限延伸,但没
有渐近线;
(2)抛物线只有一条对称轴,这条对称轴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或
同顶点和焦点的连线重合.抛物线没有中心.
(3)抛物线只有一个顶点,它是焦点和焦点在准线上射影的中点.
(4)抛物线的离心率的规定要联系椭圆、双曲线的第二个定义,并
和抛物线的定义作比较.其结果是应规定抛物线的离心率为1.
(这样不仅引入了抛物线离心率的概念,而且把圆锥曲线作为点的
轨迹统一了起来.)
三、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略.
教案说明
(1)本节课研究的是抛物线,实际是解析几何基本思想方法的又一
次应用.我们从研究已经熟悉的抛物线y=ax2的性质入手,按照轨迹必
须满足纯粹性、完备性的要求,概括出了抛物线的定义;运用坐标的观
点,选取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得了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
通过对所得代数方程的讨论,按照椭圆、双曲线几何性质的项目,得到
了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从而完成了用解析法研究抛物线的两个基本课题.
即求抛物线方程;由抛物线方程的讨论确定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当然,我们这里对抛物线的研究仍有局限性,当抛物线的对称轴不
平行于坐标轴时,上述两个基本课题的研究这里还未全部完成.这要留
待下一章再作研究.
(2)抛物线定义的得出,从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
已知定点和已知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着手,再去研究满足到一个定点F和
一条定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抛物线上,这种从必要条件中寻找充
要条件的考虑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可以使寻找范围大大缩
小.但不能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这里概括抛物线定义的设计,渗
透了这种思想,且加深了对轨迹概念、曲线和方程概念的理解.
从研究抛物线y=ax2的性质入手概括抛物线定义的上述过程,对
坐标系的适当选取,已作了提示,不仅可以免除硬性规定坐标系的突然
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联想对比的能力.
学生对抛物线并不陌生,如果直接给出定义,硬性规定坐标系的选
法,也可以得到其标准方程,但是学生往往觉得比较突然,而且总认为
已经研究过了.采用“顺应”学生认识的方法引入,不仅可以免去学生
因悬念产生的思维干扰,而且可以点明新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总体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二次函数图像——
抛物线研究中的局限性为突破口,还可以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用求轨迹
方程的一般方法去求抛物线的非标准方程.例如:
求顶点为 O′(-1,2),焦点为F(1,4)的抛物线方程.
这里由于焦点不在坐标轴上,顶点也不在坐标原点,因此所求的抛
物线方程一定不是标准方程.
不难得到,焦点在准线上的射影为(-3,0),又过顶点和焦点的直
线的斜率为1,所以准线方程为y=-(x+3),即
x+y+3=0.
设所求抛物线上任意一点为(x,y),则
化简后得
x2-2xy+y2-10x-22y+25=0.
至于怎么对所得的方程进行讨论,确定相应抛物线的性质,将在下
一章研究.为新一章学习留下伏笔.
(4)依据一定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熟悉和运用抛物线标准
方程的基本训练.教师出几个题让学生去做是常采用的方法.如果围绕
怎样决定抛物线标准方程这一中心课题,让学生在思考解决它的两个关
键问题(几何对象代数化,即求抛物线的方程;代数结论几何化,即由
抛物线方程的讨论确定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中去研究一些题目,不仅可
以增加训练的思考性、目的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已学知识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抛物线几何性质的研究项目、方法和结果同椭圆、双曲线很类似.学
生自己研究也无困难.让学生填充给出的上表,不仅可以使三种圆锥曲
线的性质得到对比,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