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6 16:18:20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课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二.doc(30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教案 (一)教学知识点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根据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教学难点 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学导式 在前两节学习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 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研究. 在研究二元一次方程时,通过对 x,y的系数进行分类讨论,来得出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与几种特殊形相互转化的条件.为下一节利用直线方程的一般式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打好基础.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记作§7.2.3 A) 第二张:例题6(记作§7.2.3 B) 第三张:例题7(记作§7.2.3 C)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等形式,对 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它们的基本形式. [生]点斜式的基本形式:y-y1=k(x-x1) 适用于斜率存在的直线. 斜截式的基本形式: y=kx+b 适用于斜率存在的直线; 两点式的基本形式: 12 1 12 1 xx xx yy yy    (x1≠x2,y1≠y2) 适用于斜率存在且不为0的直线; 截距式的基本形式: b y a x  =1(a,b≠0) 适用于横纵截距都存在且不为0的直线. [师]大家从上述四种形式的直线方程中,能否找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呢? [生]都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也正是这节课, 我们将继续研究的内容. Ⅱ.讲授新课 (给出投影片§7.2.3 A) 1.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个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 因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在α≠90°和α=90°两种情况 下,直线的方程可分别写成 y=kx+b和 x=x1这两种形式,它们又都可变形为 Ax+By+C =0的形式,且A、B不同时为0.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因为x,y的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在B≠0 和 B=0的两种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可分别化成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y=- B CxB A  和表 示与y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方程x=- A C . [师]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Ax+B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 [师]从直线与二次一次方程的关系的讨论中,我们得知: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 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具体地研究. 3.例题讲解 [例6]已知直线经过点A(6,-4),斜率为- 3 4 ,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分析:本题中的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可直接代入点斜式得到,主要让学生体会由点斜式 向一般式的转化,把握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特点. 解:经过点A(6,-4),并且斜率等于- 3 4 的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 y+4=- 3 4 (x-6) 化成一般式得:4x+3y-12=0 评述:对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般作如下约定:x的系数为正,x,y的系数及常数 项一般不出现分数,一般按含 x项,含 y项、常数项顺序排列. 求直线方程的题目,无特别要求时,结果写成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例7]把直线 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 l的斜率和它在x轴与 y 轴上的截距,并画图. 解:将原方程移项,得 2y=x+6,两边除以2,得斜截式y= 2 1 x+3.令 y=0,可得x =-6. 因此,直线 l的斜率k= 2 1 ,它在x轴上的截距为-6,在y轴上的截距是3. 由上述过程可得直线 l与x轴、y轴的交点为A(-6,0)、B(0,3).过点A、B作直线, 就得直线 l. 评析:此题应启发学生掌握直线方程一般式与斜截式的互化,并能求出直线的斜率与 截距. [师]下面,我们主要通过练习来熟悉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Ⅲ.课堂练习 课本 P 43练习 1.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 (1)斜率是- 2 1 ,经过点A(8,-2); (2)经过点B(4,2),平行于x轴; (3)在 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2 3 、-3; (4)经过两点 P1(3,-2)、P2(5,-4). 解:(1)由点斜式得 y-(-2)=- 2 1 (x-8) 化成一般式得 x+2y-4=0 (2)由斜截式得 y=2,化成一般式得y-2=0 (3)由截距式得 13 2 3  yx 化成一般式得2x-y-3=0 (4)由两点式得 35 3 )2(4 2    xy 化成一般式得x+y-1=0 2.已知直线Ax+By+C=0 (1)当 B≠0时,斜率是多少?当 B=0时呢? (2)系数取什么值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 答:(1)当 B≠0时,方程可化为斜截式: y=- B A x- B C ∴斜率k=- B A . 当 B=0时,A≠0时,方程化为 x=- A C 与x轴垂直,所以斜率不存在. (2)若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则(0,0)符合直线方程,则 C=0. 所以C=0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 3.求下列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1)3x+y-5=0;(2) 54 yx  =1;(2)x+2y=0;(4)7x-6y+4=0;(5)2y-7= 0. 解:(1)k=-3,在y轴上截距为 5 (2)化成斜截式得 y= 4 5 x-5∴k= 4 5 ,b=-5. (3)化成斜截式得 y=- 2 1 x∴k=- 2 1 ,b=0. (4)化成斜截式得 y= .3 2,6 7 3 2 6 7  bkx (5)化成斜截式得 y= 2 7 ,∴k=0,b= 2 7 . 图形如下依次给出 (1) (2) (3) (4) (5)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把点斜式、两点式化成一般式, 并能求出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Ⅴ.课后作业 课本 P44习题7.2 5.一条直线和 y轴相交于点 P(0,2),它的倾斜角的正弦值是 5 4 ,求这条直线的方 程.这样的直线有几条? 解:设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sinα= 5 4 ,cosα=± 2)5 4(1  =± 5 3 ∴tanα=± 3 4 ∴由点斜式得:y-2=± 3 4 x ∴所求直线有两条,方程分别为: y= 3 4 x+2,y=- 3 4 x+2. 9.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等于 8和6,并且分别位于 x轴和y轴上,求菱形各边所在 的直线的方程. 解:设菱形的四个顶点为A、B、C、D,如右图所示. 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知:顶点A、B、C、D在坐 标轴上,且A、C关于原点对称,B、D也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 A(-4,0),C(4,0),B(0,3),D(0,-3) 由截距式得: 34 yx  =1 即3x-4y+12=0 这是直线AB的方程; 由截距式得 34 yx  =1即3x+4y-12=0 这是直线BC的方程; 由截距式得 34  yx =1 即3x+4y+12=0 这是直线AD的方程; 由截距式得 34  yx =1即3x-4y-12=0 这是直线CD的方程. 10.求过点 P(2,3),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解:在两轴上的截距都是0时符合题意,此时直线方程为3x-2y=0 若截距不为0,则设直线方程为 a y a x  =1 将点 P(2,3)代入得 aa 32  =1 解得a=5 ∴直线方程为 55 yx  =1 即x+y=5 11.直线方程Ax+By+C=0的系数A、B、C满足什么关系时,这条直线有以下性质? (1)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 (2)只与x轴相交. (3)只与y轴相交. (4)是 x轴所在直线. (5)是 y轴所在直线. 答:(1)当 A≠0,B≠0,直线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 (2)当 A≠0,B=0时,直线只与x轴相交. (3)当 A=0,B≠0时,直线只与y轴相交. (4)当 A=0,B≠0,C=0,直线是x轴所在直线. (5)当 A≠0,B=0,C=0时,直线是y轴所在直线. ●板书设计 §7.2.3 直线的方程 1.直线与二次一次方程的关系. 2.直线方程一般式: 练习 1 Ax+By+C=0 练习2 (A、B不同时为0) 练习3 3.[例6] [例7]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6 16:21:2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