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
课题: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
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在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核心,到了高中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
复习:前面学习的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的关系。
小结:知识网络图
提出:如何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呢?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反应中微
粒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也就是化学计量数(γ)的关系。
师生共同推导:此处可以播放动画“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结论:对于气体物质,因为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等,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体积也相等,所以化
学反应中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1LH2和1LCl2完全反应生成2LHCl
气体。
投影:例题一: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教师给出完整的解题格式,并在解题时说明注意事项: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投影:练习1: 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
可表述为: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 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4)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
的电子数表示)是 的 倍。
学生讨论:解题思路
(1)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方程式
未知物化学式可用观察法,由氢氧原子个数确定为
(2)根据生成 知2mol 显酸性,2mol 被氧化,显还原性。
(3)产生 转移电子2mol,所以产生 时,转移电子0.2mol
(4)每摩尔 可得 5mol电子,单位质量得电子数 ,而每摩尔 可得电子
2mol,单位质量得电子数 ,二者比值为
教师给出答案:(1)2,4,2,2,1, (2)① (3)0.2 (4)2.63
作业:教材P82填空题
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知识网络
二、例题
例1的完整解答过程(略)